■ 楊 磊 吳偉偉
淺析當前開展裝備“六性”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 楊 磊 吳偉偉
本文通過分析裝備“六性”工作在裝備研制、生產以及使用階段存在的突出問題,從提高人員能力、科學指標設置、規(guī)范階段評審、加強使用階段水平保持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改進工作意見建議,為進一步有效落實裝備“六性”工作具有實際參考意義。
當前,我軍裝備呈現(xiàn)出技術含量高、構造復雜、使用頻繁的特點,裝備使用過程中暴露出的故障問題也呈現(xiàn)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如何破解新老裝備完好率水平與部隊實戰(zhàn)化訓練之間的矛盾,是當前裝備工作的難點之一。近年來,部隊上下高度關注裝備“六性”(即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測試性、安全性和環(huán)境適應性)的落實,將其作為裝備論證、研制、生產、試驗及維修過程中的重要工作內容,特別是在我國新型戰(zhàn)斗機研制等航空航天重大裝備項目上的成功實踐,充分說明了做好裝備“六性”工作對提升部隊“兩成兩力”水平的巨大推動作用。因此,軍代表系統(tǒng)和承制單位要積極適應新形勢,從裝備研制源頭做好“六性”的設計和驗證工作,確保向部隊交付穩(wěn)定可靠的武器裝備,保證部隊能夠隨時遂行各項任務。
當前,部隊針對裝備“六性”工作更新并發(fā)布了一系列標準及規(guī)定,對該類工作的實施時機、要求、流程等都做出了詳細的規(guī)范。但是,由于部分承制單位自身設計能力不足、軍代表系統(tǒng)相關監(jiān)督經驗缺乏,導致在工作實際開展過程中,與標準要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造成了裝備“六性”水平總體不高的現(xiàn)狀,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人員思想認識不到位。一方面,部分承制單位在裝備研制、生產過程中,從項目總體到末端配套,都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滿足裝備的技戰(zhàn)術指標要求上,對裝備“六性”指標要求既不做深入的調研論證,也不做規(guī)范的試驗驗證,僅僅將其作為次要指標來對待,存在定性要求過多、定量指標過少的問題。例如:某型裝備研制合同中有關保障性的條款,要求“裝備研制過程要嚴格控制器件的新舊比,盡可能的選用成熟器件。”這一條款中既沒有指定器件的選用范圍,也沒有規(guī)定具體的新舊比值,也就沒有對設計人員形成有效的約束,使得該條款最終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軍代表系統(tǒng)作為裝備的監(jiān)造官,由于自身對裝備“六性”相關標準要求學習不深、研究不透,對工作的開展時機、工作內容、評審標準等要求拿捏不準,沒有對承制單位形成強有力的指導督促,最終導致裝備“六性”工作大都停留在文件上,沒有真正落實到裝備的研制過程中去。
二是對裝備“六性”指標的設置不科學。一方面,對裝備在實戰(zhàn)環(huán)境下應具備的“六性”需求把握不準確。在裝備研制過程中,承制單位由于技術、經費等原因往往很少在任務剖面下開展裝備“六性”需求分析,大都參照以往經驗提出“六性”指標要求,導致了相關指標與作戰(zhàn)實際脫節(jié),存在過高或過低的問題。過高的指標要求必然帶來研制難度、經費的增加以及周期的加長,從而影響新裝備戰(zhàn)斗力的快速生成,也造成承制單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費;過低的指標要求也必然會帶來裝備實際作戰(zhàn)效能的發(fā)揮,以及部隊日常維護經費的增加等問題。另一方面,總體單位對“六性”指標的分配上也存在不盡合理的問題。特別是老舊裝備改造項目,由于原裝備相關指標要求較低,為達到系統(tǒng)整體要求,往往會對改造部分分配過高的“六性”指標,如某型裝備改進合同中對某新增分系統(tǒng)可靠性指標分配為“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420000小時”,如此分配給承研單位帶來了很大的設計和驗證難度,最終導致該指標變成了無法驗證的“書面指標”。
三是部分裝備列裝后“六性”水平保持難度增大。隨著技術水平發(fā)展迅速,當前各類器件的更新?lián)Q代周期大大縮短,特別是軍民通用的電子類器件更新?lián)Q代周期更是縮短至6個月,而部分老舊裝備定型時間已超過10年,部分器件的采購、維修與需求差距較大,對裝備保持原有的“六性”水平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例如:某型模擬訓練系統(tǒng)采用的計算機顯卡為ATI某型產品,目前該型顯卡已經退市,工廠庫存量有限,且該產品操作軟件綁定了顯卡底層特有函數(shù),因此該型顯卡的更新?lián)Q代對裝備的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等均產生了較大影響。另一方面,部分裝備由于在研制階段綜合保障工程開展不足,導致配套保障資源建設嚴重滯后于主戰(zhàn)裝備,制約了部隊維修保障能力的生產,使得裝備“六性”部分指標無法保持交付時的水平。例如:某型裝備隨裝交付部隊的備件為一系列元器件級的芯片、模塊,其更換不但需要專門的工具,還需要操作人員擁有較高的專業(yè)技能,部隊實際無法自主進行維修更換,造成裝備交付后維修性、保障性等水平的下降。
四是軍企雙方人員相關能力水平存在不足。當前,隨著裝備承制單位總量的不斷增加,部分承制單位特別是承擔配套產品生產的小型企業(yè),出于對產品的成本控制考慮,在產品研制過程中大多只關注可靠性、維修性等上級總體單位分配的指標要求,而忽略了對保障性等其他指標的研究,從而導致其相關專業(yè)的人才儲備、試驗設備等方面存在明顯短板,制約了企業(yè)相關技術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陸軍裝備存在著種類多、技術專業(yè)跨度大等特點,每型產品對裝備“六性”的要求差異較大,而軍代表系統(tǒng)特別是負責配套裝備的軍代表往往是一人主管多個型號項目,這就對主管人員的能力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當前,軍代表系統(tǒng)內涉及裝備“六性”的培訓覆蓋率與現(xiàn)實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導致軍代表在日常監(jiān)督過程中對如何規(guī)范開展裝備“六性”工作缺乏系統(tǒng)的認知及高效的管理方式。
要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需要軍廠雙方共同努力,在強化認識、規(guī)范工作上下工夫,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加強相關標準要求的宣貫學習。近年來,軍隊先后開展了裝備質量提升工程、精品工程等工作,大力推進裝備質量,承制單位應將此類工作與提升本單位裝備“六性”工作水平相結合,組織設計、質量、生產人員深入學習相關國軍標和規(guī)定要求,進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使裝備“六性”工作成為裝備研制過程中的剛性要求,同時還應積極建立裝備“六性”指標庫,將同類型產品的“六性”指標進行收集匯總,以便于后續(xù)類型新型號產品相關指標的選擇。另一方面,軍代系統(tǒng)應加強所屬人員裝備“六性”管理相關業(yè)務知識的培訓工作,采取“請進來”與“送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邀請軍內外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開展學術講座,積極選送人員參加軍隊或地方組織的相關培訓,不斷提升軍代表裝備“六性”管理工作能力。
二是嚴把裝備“六性”指標的設置關。堅持以實戰(zhàn)需求為牽引制定裝備“六性”指標要求,使“六性”指標真正從“實驗室指標”變?yōu)椤皯?zhàn)場指標”,綜合考慮新裝備未來作戰(zhàn)使用要求和現(xiàn)役類似裝備的戰(zhàn)場使用情況,并以各分系統(tǒng)對整個裝備系統(tǒng)作戰(zhàn)功能的影響為依據(jù)科學分配各項指標要求,避免出現(xiàn)指標過高或過低的情況,確保“六性”指標設置滿足裝備任務需要。同時,應加強裝備“六性”指標定性要求的定量轉化,特別是在裝備的設計方案等研制文件中,應隨著研制工作的不斷推進盡可能減少模糊的定量描述,不斷細化指標要求,特別是對部隊作戰(zhàn)使用過程中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提出直觀明確的定量指標要求,以便于相關指標要求的落實及后續(xù)檢驗驗收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是規(guī)范各階段評審工作。國軍標對裝備“六性”指標在裝備研制、生產各階段評審工作都做出了明確的要求,由于軍廠雙方以往對相關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相關評審工作流于形式,未達到應有的效果。一方面,采用里程碑管理方式對各階段裝備“六性”評審工作的開展時機、內容等做出明確的要求,不滿足要求的堅決不予轉段,以評審倒逼承制單位不斷提升自身“六性”設計水平,同時確保各項指標要求從感性需求一步步變?yōu)榭沈炞C的理性指標要求,避免“形式指標”的出現(xiàn)。另一方面,推行在任務剖面下開展指標考核的驗證模式,進一步優(yōu)化驗證手段和判定標準,避免出現(xiàn)部分指標交付部隊就不達標的情況。如可靠性檢驗驗收應在條件應許的情況下采用溫度、振動、供電等綜合應力下進行,從而得到裝備在真實工作環(huán)境中的可靠性水平,而不是在理想環(huán)境下得出的數(shù)據(jù)結論。
四是加強裝備交付后“六性”水平的持續(xù)保持。強化風險的識別及管控,對確保裝備在交付后保持良好的“六性”水平至關重要。一要嚴格管控產品設計和制造風險,加強降額設計和冗余設計審查,抓好原理樣機向工程樣機的轉化,對外購件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從技術成熟度、供貨渠道、質量保證等多方面進行權衡評價,確保外購件供應鏈保持順暢,為批量生產打下良好的基礎。二要及早識別老舊器件風險,特別是裝備系統(tǒng)中的關重器件,科學開展備貨量預測,合理建立器件庫,保證滿足裝備的日常生產和為部隊技術服務的需要;同時,一旦出現(xiàn)風險,應及時向軍代室報告,并積極與總體單位協(xié)調開展新型號代用驗證工作,確保及早選出合適的代用品,為后續(xù)辦理相關技術狀態(tài)更改審批留出足夠時間,避免影響產品的生產和服務。三要進一步推動裝備綜合保障工程的有效落實,加強裝備保障資源建設,包括保障設施、備品備件、部隊人員培訓等方面,并積極收集裝備使用過程中的保障數(shù)據(jù),不斷評估系統(tǒng)的保障能力,從而持續(xù)優(yōu)化裝備保障方案,保證裝備充分發(fā)揮、保持并恢復“六性”水平。
深入扎實開展裝備“六性”工作,是實現(xiàn)裝備能打仗、打勝仗的重要基礎。軍代表系統(tǒng)和承制單位要充分認清其重要意義,自覺在裝備研制、生產及為部隊技術服務過程中貫徹落實相關標準制度,加強裝備“六性”的設計、驗證及保持方法研究,不斷提高裝備綜合保障能力水平,確保向部隊交付實用、管用、好用、耐用的武器裝備。
本文作者為陸軍南京軍代局駐揚州地區(qū)軍代室工程師)
動力集團對華柴公司開展2017年第二次采購管理現(xiàn)場檢查評價工作
根據(jù)動力集團統(tǒng)一部署,從10月26日到27日,集團生產運營部部長鄭靖飚一行5人,對華柴公司開展了2017年第二次采購管理現(xiàn)場檢查評價工作。
檢查組依據(jù)《2017年動力集團采購管理檢查診斷表》及《兵器集團精益管理實施與評價規(guī)范》,對華柴公司的采購基礎管理推進情況、集中采購及采購目標完成情況、供應商管理、廢舊物資處置等方面進行了現(xiàn)場檢查評價工作,并對第一次采購檢查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的整改情況進行了驗證。檢查組成員在現(xiàn)場查閱了采購管理制度體系、采購統(tǒng)計及信息報送、降低采購成本、合格供方管理、廢舊物資處理等共計17類資料。
通過檢查,檢查組對華柴公司的物資采購和供應商管理方面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制度健全、執(zhí)行到位、行之有效。尤其是公司制定的《采購管理考核評價實施細則》實現(xiàn)了“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單化”;關于今年6月份對13個采購入口進行的物資采購及供應商管理進行的全面檢查、整改、驗證并形成了閉環(huán);以及會同紀檢監(jiān)察處開展的中干離任、任職中期進行采購監(jiān)督檢查等工作成為公司采購管理工作中的亮點。最后檢查組在制度行文、報表簽字、兵器集采事項價格內部審定方面提出了3個完善性建議。
華柴公司對檢查組提出的問題,嚴格按照要求認真整改,努力完成2017年采購各項指標,為精益采購做好各項基礎工作。(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