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說到西班牙語的基礎教學,大家的第一印象往往會偏向于語音、語法、詞匯、閱讀理解等“純語言能力”的知識培養(yǎng)與訓練。這對零起點開始的西語專業(yè)學生而言是必備的,卻又是不足夠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功能滲透在語言和語言使用的各個層面中。對于西班牙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除了練就聽、說、讀、寫、譯五項全能之外,還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幫助他們構建語言間的內在聯系,培養(yǎng)文化對比思維,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以適應現今日益頻繁的多文化交流局勢。
【關鍵詞】基礎教學;西班牙語;跨文化思維
往往,語體知識學習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真正限制語言能力的是對語言外延文化及內在思維的把握,所以教師要重視文化教學在本科西班牙語授課階段的應用。而沒有原語文化作基礎的西班牙語文化學習是膚淺的、被動的,所以注重漢語及西班牙語間的跨文化對比才是最為關鍵的。
1 思維與語言
從根本上講,語言體現的是思維,而思維是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西班牙語與漢語兩種語言的差異,溯其根源體現出的是截然不同的語言世界觀和思維模式;而就西班牙語來說,它特有的語言思維最直接的外現莫過于句法構造上所呈現出的差異性,具體表現在詞語選擇、句式構造、修辭方式、語法規(guī)律、篇章布局等方面。
概括說來,漢語為獨立語,是意合為主的語言,“以神統(tǒng)形”,強調意義的完整性;西班牙語是屈折語,是形合為主的語言,“以形攝神”,強調結構的完整性。西班牙語教師在本科語言教學中就應該引導學生自覺認識到這種語言世界觀的差異,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擺脫母語的束縛,較早啟發(fā)出規(guī)范自然的語感意識,從而建立較為科學的西班牙語學習思維,實現語法知識點或詞匯表達的靈活轉化。
2 文化與跨文化
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除了思維的本質體現外,最直接的映像表現在各自民族的歷史地理、傳統(tǒng)習俗、風土民情、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上。在跨文化意識引領下,我們能夠以更為包容的態(tài)度接受并適應不同的文化現象。
語言學家洪堡特曾說過,個人更多地通過語言而形成世界觀,從而體現特有的文化。當我們更充分地了解西班牙語的同時,習慣語言間、文化間的對比會間接增強對母語等其他語言的感悟力,從選詞到構造,從形式到意義,從內涵到外延,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使主體人本身獲得更加獨特的內心感悟和知識收獲。所謂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正是其一種表現,建立一定多維度的語言世界觀和跨文化意識對于專業(yè)學生來說是百利無一害的。
所以在基礎西班牙語教學中潛移默化地融入跨文化對比,才能幫助學生更加觸及語言的精髓。實踐也證明,在跨文化基礎上去學習語言,很多時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化會反過來制約語言,忽略文化教學的引導和拓展,可能會導致學生在實踐中雖認識詞語也懂得句法,卻不知所以然。這常常反映在一些諺語或有一定文化背景的句子理解上。
3 滲透文化對比,優(yōu)化課堂教學。
在傳統(tǒng)基礎西語教學中,某些教師主要著眼于“五會”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提高,形式多為語言外在結構的單一性質講授。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可能僅局限于課本內容傳授,加之采用的老版教材內容及排版不新穎,自主探索性差的學生最后往往只學到皮毛,對語言背后的廣闊的文化背景知識缺乏了解,甚至對西班牙語的歷史、宗教、文學幾乎沒有應有的認識和辨識;部分老師雖對文化有所涉及,但由于教學任務或自身學習過程的種種限制,只停留在具體文化信息的傳遞上,忽略對學生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不僅阻礙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形成,而且延緩西班牙語學習的進度。所以從西語入門教學開始,教師不僅可以從語音、語調、詞匯到表達上向學生揭示其具有的異域文化色彩,更可以對語言所隱含的不同文化內涵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深化理解西語語句的話語語境、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
除了本科高年級教學中專設的文化課、文學課之外,教師有必要在前期的基礎西語教學中重視語言和文化、思維的關系,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將三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語言教學的同時,提高西漢文化差異的敏感性,為后期的定向學習積蓄延展能力和興奮點。例如,漢語的語言世界觀源自“天人合一”的悠久哲思,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以及自然界中人的主體地位,所以漢語習慣用人做主語;而西語民族強調個體在整體中的聯結方式,重視邏輯和客觀規(guī)律,因而客觀事物多為句子主語。這很好地解釋了初學西語的學生易混易錯的兩處語言點,gustar類句子和Es posible (que)等單一主語句。另譬如,當教師在解釋Es un ni?o nacido con un pan bajo el brazo時,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文化遷移對比——對于這樣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西班牙語中用pan來修飾,因為傳統(tǒng)上重視農業(yè)的西班牙人民崇尚土地和面包,類似文化對比聯想還可引申到ganarse el pan(養(yǎng)家糊口),una tierra de pan y vino(魚米之鄉(xiāng))等。此類文化教學潛力探索在翻譯教學中更加比比皆是。這種課堂教學引導,利于語體教學生動化和調動學生的語言及文化探索,當然更離不開教師自身對跨文化和多語言間的積累和思索。
4 結語
綜上所述,從初期教學開始,教師就應結合課本介紹語言產生、發(fā)展及相關背景的知識,并盡早引導學生形成有意識的文化對比思維,這不僅可以豐富基礎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對不同語言及文化魅力的向往和思索,更有利于增強學生自身對語言的感知力和運用力,從而獲得更高層面的西語交際能力,對未來的學習或工作都是有益的。
參考文獻
[1]洪堡特,K.L.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fā)展的影響[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2]馬聯昌.西班牙語與西班牙文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張珂.西班牙語文化與西班牙語教學[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版),2006.
作者簡介
關磊(1987-),女,碩士學位?,F為長春師范大學外語學院西班牙語系助教,從事西班牙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單位
長春師范大學外語學院西班牙語系 吉林省長春市 13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