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平
人們遇到障礙,通常會采取兩種對付的辦法:一種是去繞過障礙,一種是去摧毀障礙。但我認為,這兩種辦法,都有其弊端。為什么呢?先看繞過障礙,要繞過障礙,你就得走彎路,走彎路你就得延誤抵達目的地的時間;再看摧毀障礙,要摧毀障礙,你就得與障礙進行一場戰(zhàn)爭,有戰(zhàn)爭就會兩敗俱傷,無論你是勝者還是敗者,都會削弱你的力量,給你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和傷害。那么,在這兩種辦法之外,還有沒有一種更可取的上乘之策呢?
曾聽過這樣一件事:某地設計建造一座公園,在公園的規(guī)劃內(nèi),有一塊巨大的巖石,如果鏟除它,不僅要耗費不少的人力和財力,還要延誤工期;如果繞過這塊巖石,又會影響公園的整體效果,設計者為此傷透腦筋。一位智者在得知設計師的煩惱后,找到設計師問:為什么要鏟除它?又為什么要繞開它呢?留著它,作為公園的一處風景來設計,不是更好嗎?這句話讓設計者茅塞頓開,最終采納了這一建議。
消除障礙的最好方法,不是去鏟平它、摧毀它,而是去接納它、包容它。這正如消滅對手的最好方法,不是把對手放到自己的對立面,而是把對手拉到自己的一邊。
(選自2016年第9期《思維與智慧·上半月》,本刊有刪改)
鑒賞空間
遇到障礙,繞過去、摧毀掉都不失為一種正確的解決方法。然而,開動腦筋,仔細思考,或許還會有第三種、第四種解決方法,而且是更加合理的解決方法。遇到對手同樣如此。
文章短小,道理深刻。說理、舉例、比喻多種論證方法相結(jié)合,層層深入,論述有力。
讀有所思
1.本文闡述了一個什么道理?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2.文章第二段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請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