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被關押在監(jiān)獄時,有個獄吏對他態(tài)度十分惡劣,故意讓他吃了很多苦。七年后,蘇軾回朝廷任職,偶然和這位獄吏相遇。獄吏害怕會遭到報復,嚇得渾身發(fā)抖。蘇軾卻客氣地和他搭話,還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蘇軾說,有一條蛇嚇死了人,閻王派鬼卒把它的魂勾去,宣判死刑。蛇哭訴說:“我有罪,但也有功。”判官疑惑地問:“你嚇死了人,何功之有?”蛇說:“我肚子里有蛇黃,它是治病良藥,救過不少人,請求將功贖罪。”判官聽了,就把蛇放了。鬼卒又牽來一頭牛,說它用牛角抵死了人,該判死罪。牛說:“我肚內有牛黃,它也是治病良藥,請求將功贖罪?!迸泄儆职雅7抛吡?。
最后,鬼卒帶來一個人,說他殺了人,應該償命。這人跪在地上不停地求饒:“我、我也有黃,請求將功贖罪?!迸泄倥獾溃骸昂f!蛇有蛇黃,牛有牛黃,你有什么黃?”這人連忙說:“我現(xiàn)在是滿肚子慚惶呀!”判官笑了:“你這個害人精,現(xiàn)在知道慚愧和惶恐還不算太晚,滾吧!”
聽完故事,獄吏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慚愧地離開了。通過這件事,獄吏反思了自己的不當行為,再也不做為虎作倀的事情了,還做了不少好事。
(作者:張軍霞;推薦者:芷彩卓)
小顧的父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對待莊稼表現(xiàn)出了超乎尋常的珍惜和敬畏。但是有一件事,卻讓小顧很不理解。
每次收完莊稼后,父親總會在地里留下一些干癟的稻谷。剛開始,小顧以為是父親不小心遺漏的,便提醒父親。父親卻說:“別管了,讓它們留在那兒吧?!焙髞硇☆櫜琶靼?,那些干癟的稻谷是特意給鳥雀留下的,是它們安全過冬的保障。
父親精于勞作,莊稼常常能獲得大豐收。有一年,鄰省因天災糧食歉收,一些人不得不外出謀生計。那段時間,父親總會在院子外面掛一個竹籃,籃子里面有時放著兩個饅頭,有時是兩塊紅薯,或者是幾個窩窩頭。
“把食物放到外面不怕別人偷了去嗎?”小顧疑惑地問。父親搖搖頭,笑著說:“為了填飽肚子而伸手的,那不算偷。我們把食物放在外面,就是為了能讓過路的外鄉(xiāng)人填一填肚子,如果能吃飽飯,誰愿意背井離鄉(xiāng)呀!”有一次,小顧透過窗戶看到一個衣衫襤褸、風塵仆仆的路人拿出了籃子里的饅頭,狼吞虎咽地吃完之后,朝著他家的房子深深地鞠了一個躬。
如今,父親年事已高,他告訴小顧:“人要活得善良一點、大氣一點。假如人生有三碗粥,一碗自己吃,一碗給家人親友吃,剩下的那一碗要分給那些與你毫不相干的路人吃?!?/p>
父親的“三碗粥”,不僅僅是出于善良和愛心,更是一種人生境界。
(作者:張君燕;推薦者:郭旺啟)
晚清名臣杜受田出身官宦詩書人家,其父杜為翰林院編修。在父親的指點下,杜受田成為一眾學子中的佼佼者。不過,杜受田卻不想去私塾,理由是同學們都排擠他,老師也對他不滿意,這讓杜很不解。
一天,杜拿出一個孤本字帖,讓杜受田練習。上面的字大多生僻,而且結構和筆畫都很難掌握,杜便親自為兒子示范寫法。寫完后,杜頗為滿意地問:“孩兒,覺得如何?”杜受田看了一眼,急急地回答:“這個字寫錯了,這里還有一點,父親漏掉了?!?/p>
杜看到兒子略帶得意的表情,似乎明白他不受人歡迎的原因了,便意味深長地對他說:“是的,你看得很清楚,我這里漏掉了一點。可是,整張字這么多可圈可點之處,為什么你沒有夸獎,卻只盯著漏掉的一點呢?”
杜這張字筆酣墨飽如行云流水,但杜受田卻沒注意這些明顯的優(yōu)點。由此可以推斷,在私塾里,他也是如此,對別人的優(yōu)點視而不見,卻抓住缺點和疏漏不放,甚至吹毛求疵。
聽了父親的話,杜受田頓時羞愧難當,沉思片刻后連連點頭。此后,他的眼界和思想寬廣了很多,結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后來,走上仕途,最終成為咸豐帝的老師。
(作者:喬凱凱;推薦者: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