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武
那晚與我家女兒遛彎兒,小姑娘突然抬起頭很興奮的說:“爸爸、爸爸,你快看,今晚的月亮多圓多亮啊,就像個大盤子,還能看到幾片‘麥片呢,誰能上去給我端下來啊?”小手捧著臉,一臉的迷戀。我沒有直接回答她:呃,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清時亭林先生有言:“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咴铝骰穑r(nóng)夫之辭也;‘三星在天,婦人之語也;‘月離于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后世文人學土,有問之而茫然不知者矣。”其實,那晚月亮并不是很圓很亮,只是現(xiàn)在各種事務、消遣的事物太多,被俗務蒙蔽了雙眼,世人已然很少能靜下心來,凝望夜空,念望初心,而若文人學士般茫然不知罷了。
我們這個民族歷來不是一個缺乏想象力,缺乏美的民族,自古至今,人們對于自然和美好事物的向往與探索是亙古不變的。《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語:“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背t嗽杏嗽铝?,又給月亮洗澡,似乎這樣月亮就更加明亮了,描繪著月如嬰孩般生與浴?!痘茨献印酚衷疲骸棒嗾埐凰乐幱谖魍跄?,羿妻姮娥竊之奔月。托身于月,是為月精?!?或許“嫦娥應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吧!“月光是上蒼派來的美妙天使。她游蹤如縷,吐氣如蘭;她辭空而落,舞步輕盈。。?!必S滿的語言、華麗的辭藻無不顯現(xiàn)著人們發(fā)現(xiàn)的月的美好。
人的一生應該是追求美好的“長征”,縱有盡頭,也勿錯過沿途的風景,這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共性更應該是整個人類的共性。正如漢學家艾蘭先生的那段話:“當我或其他任何一位西方人凝視一塊古玉或一尊青銅器的時候,或者吟誦《詩經(jīng)》中的一首風謠或莊子的一段散文的時候,我們都會被她們的美所感動”。不論古今中外,無論在時間、空間和文化語境上多么迥異,我們都應該享有共同的人性:追求和欣賞美好。
想遠了,扯回思緒,牽起小朋友的手,仰望著天空,享受這片刻的寧靜,感受這難得的美好?!鮁:DX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