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是一方平靜無波的水潭。
潭里有一碧千里的藍天,有四處飄游的白云,有青蔥的樹,有嬌艷的花,還有與我一般模樣的人兒。
我們把這些都稱為“倒影”。這著實令人驚奇。潭中自有一番天地,且與此無二??此瓢驼拼蟮牡胤剑瑓s容下了萬千世界——充滿了無限的生機。
這是造物主給予我們的一方明鏡,倒映出世間萬物,也倒映出人心清明,孰對孰錯,實為心中一念。心平靜時,便是這潭,善惡美丑,一一皆知。
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地做到心無旁騖、一心一念呢?如若真有,那大概是老天也要讓他心中如愿的。可惜這道理,卻是大多數(shù)人所不明白的。
后人常以史為鑒,透過倒影來評點三分,而后勸誡子孫,何為何不為。然而這評點,或許有些馬后之炮,顧前不足,憂后有余。誰帶兵出征前,心中不是早有了周密的計謀與對策呢?更有意氣風發(fā)之士,唯愿是一場完美的勝仗,以此精忠報國。
歷史的倒影總是鮮活的——那是永遠存在于不知某處水潭中的一個倒影。那兒有轟隆的馬蹄“噠噠”,有如雷鳴般震懾人心的吶喊,更有如注的揮灑不盡的熱淚與血汗。須知任天下事易,死天下事難;死天下事易,成天下事難。若能成之,何計生死?如其不成,死其何益。但凡行走世間的英雄,心中都抱有難酬的壯志,亦有一顆明鑒之心,倒映出天下大道。
畢竟這急流之下的世道之中,還有著幾分清澈洗練的人心。
常人由池邊走過,或許不留一眼,匆匆而過;或許停留片刻,感嘆池水清澈。只有少許人,佇立池邊,靜心端詳。池中有天地,有天下大人大事,有天下大理大道,如此之大,卻僅僅為一小潭而容。一眼見底,或是黝黑淤泥,或是平滑石面。此時,便是心中了然。
人說,心中如能容納一山,那么煩惱或許只是如房屋般大?。蝗粜闹杏刑斓?,那山大的煩惱,便也不過是心中一隅了。
未知苦處,不信神佛。幸哉,大善。
心有明鏡,則萬事都成為心中一個倒影。倒影里有其表面美丑,亦有內(nèi)里善惡。《信》中直貴的哥哥偷竊殺人,心中卻非以惡為源;楚漢時鴻門設宴,實則暗潮洶涌。太平盛世也有凍死餓殍,動蕩之年也有榮華富貴。當萬事一一成為倒影映在心中時,便知所謂大公之道也有疏漏之處。
“世道”實可分為兩半。“道”是人心所向,“世”則為城郭萬里的一塊青磚。當其二者融為一體,便可明知人間美好與險惡。人心所向非松軟城墻,而應是堅不可摧,無往不利的。慶幸在“春水東流,有似愁濃”的心下,還能換來盛世太平,家國安康。
所幸人間暖意依舊,復雜而險惡的世間仍有大善大美存留。路邊跌倒的老人還有心善的人來攙扶,無助的片刻還有一雙援助之手。這正如淤泥為底的池潭清澈依舊,尚有明凈的倒影映在其中。
還有一片倒影存于心中,以最為清澈的世間,戒我心中驕躁。
愿我心中倒影永為清澈湖面,在冷鐵卷刃前,得以窺見破曉之光。
(指導教師:袁霞)
專家點評
筆在寫,其實是人在說。有人不會說,有趣的事,三言兩語說完,味同嚼蠟。有人會說,一件事,不起眼,但一經(jīng)說起,趣味盎然。
楊笑月同學就會說,比如她說“倒影”。
楊笑月同學的面前,有一方水潭。這是真水潭,如一方明鏡。繼而,她眼里有一卷史書,以史為鑒。她沒有駐足,卻回到心里,心有明鏡。她會就此打住嗎?當然不會,再前行,面前還是一方水潭。這是真水潭,依舊如鏡,但又不是真水潭了——一個人走了一遭,回到原地,與蹲在原地不動,天壤之別。
水潭?史鑒?心境?
是,又不是。
楊笑月同學把話說到是與不是之間,這就有意思了。所以,她上岸了,我們還在水里。
(祁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