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康德說:“快樂是我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的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所以快樂的滋味也是因人而異。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快樂像一只“狡猾的兔子”,要努力用心去追才能得到,千萬不能守株待兔!
一年伊始,讓我們掌握一些秘訣,在追尋快樂的路上再次出發(fā)!
一、擴大生活領域、嘗試新的事物
學習新的技術、開拓新的途徑,都可以使人獲得新的滿足。
許多人以為自己應該等待一個適當?shù)臅r機,但這種想法未免過于保守,因為那個適當?shù)臅r機可能永遠不會到來。任何人的生命都不是精心設計、毫無差錯的電腦程序,所以應該有準備迎接挑戰(zhàn)的勇氣。
二、主動尋覓、用心追求才能得到
追求快樂之道,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要了解快樂不是唾手可得的。它既非一份禮物,也不是一項權利,需要主動尋覓、努力追求,才能得到。當你領悟到自己不能呆坐在那兒等候快樂降臨的時候,你就已經(jīng)在追求快樂的路途上跨出了一大步了。
三、所有的事情并非只有一個答案
追求快樂的途徑很多,不光是只有你死心眼認定的那一個,甚至以為如果不能得到或辦到這一點,自己就永遠不會快樂,這種想法未免太狹隘了。對事物應采取彈性的態(tài)度,不要冥頑不靈。
四、只跟自己比,不和別人攀
從我們懂事以后,我們就感受到“成就”的壓力。這種壓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愈來愈強烈,一旦發(fā)覺自己處處不如人時,就開始傷心、自卑,結果當然毫無快樂可言。所以你應該用自己當衡量的標準,想想當初起步錯在哪里,如今有無進展。如果你真的已經(jīng)盡了力,相信一定會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
五、關心周圍的人、事、物
假如你對某些人、事、物很關心的話,對生命的看法一定會大大改觀。一個人如果只為自己活,生命就會變得很狹隘,處處受到局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也許會不斷地進步,但是卻永遠不易感到滿足。
我們雖然平凡,至少可以幫助學童上下學,為病人念念書,到老人院打打雜,甚至把四周環(huán)境打掃干凈……只要付出一點點,你就會快樂些。
六、不要太自信,也不能無信心
過分樂觀的人總以為自己一定能達成所有的目標,因而忽略了沿途的艱險;極端悲觀的人老是認為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不敢邁步向前,這兩種人都因此失去了許多機會。選定目標時,態(tài)度要客觀,判斷要實際,不要太有把握、掉以輕心,也不可缺少信心、畏首畏尾。
七、步調(diào)太急時要放慢一點
許多人因為害怕面對空虛,就用很多瑣事把時間填滿,結果使生活的步調(diào)繃得太緊,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快樂。不妨把所要做的事全列出來,看看哪些是可以刪除的,這樣才能挪出一點空閑的時間,好好放松一下。閑暇也像一種奢侈品,可以使你感到滿足。
八、快樂不是沒有煩惱
每個人都有煩惱,但并非人人都不快樂??鞓芬膊灰蕾囏敻?,有些人只有很少的錢,但一樣快樂。也有些人身家豐厚,但也不見得終日笑口常開。美國舒勒博士在他的書《快樂的態(tài)度》中揭開了永遠快樂之秘訣。每個人如果懂得以下八條秘訣,自然有個快樂的人生。
1.沒有人是完美的。必須承認自己的弱點,并樂意接受別人的建議、幫助和忠告,只要你勇于承認自己需要幫助,成功必然在望。
2.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在面對失敗或挫折時所抱的態(tài)度應該是從中吸取經(jīng)驗,繼續(xù)努力。
3.生活必須誠實和富于正義感,這樣才能吸引好朋友來幫助你。著名心理學家巴達斯曾經(jīng)被問及:“哪些是人類今天最基本及最深切的心理需要?”她回答說:“人類需要愛?!钡@不限于男與女之間的愛,從心理學家的觀點看來,好人永遠是快樂的。
4.能屈能伸。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之中,我們的生活態(tài)度都應該是處之泰然。有了錯誤,立即改正。
5.熱心幫助別人。如果要真正快樂,自己受人尊敬,則應幫助別人,與別人關系融洽。
6.要人待你好,你必須先對他人好。當你受到不平等待遇時,要寬恕和同情他人。
7.堅守信念。做任何事時,堅持個人的信念。
8.快樂永存心間。只要時常保持心境開朗,快樂是很難舍棄你的。
編輯/劉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