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瘤胃積食病。冬季牛食霉爛變質(zhì)干草過量加上飲水不足,牛吃下干草往往在牛瘤胃積食,形成牛肚臌脹,食欲不振,有的甚至廢食。治療方法:萊菔子80~100克,加水1000~1250克浸泡20分鐘,高良姜200~300克,兩種中藥共煎水,待晾溫后1次灌服即可,牛瘤胃積食臌脹過2~3天自然消退。
2.牛“百葉干”病。“百葉干”病又稱重瓣胃阻塞或稱燒包。冬季牛吃干草過多,飲水不足,牛體內(nèi)火過盛,停留在胃里的飼料難以消化,造成大便滯留在瓣胃小葉里難以下行,形成瓣胃阻塞引起本病。其主要癥狀是:病初精神沉郁,食欲減退,口腔干燥,糞便少而干,色暗,呈球狀,表面附有粘液,糞內(nèi)混有未消化的飼料。后期糞便黑小而堅硬,尿少而黃,食欲廢絕。反芻停止,鼻鏡干燥,甚至龜裂,行走無力,臥多立少,常左側(cè)頸彎、呻吟、磨牙、舌苔發(fā)黃,體溫升高,脈搏增強,呼吸加快,頭貼于腹部或貼地。預(yù)防措施:多喂給青綠多汁飼料,不喂帶泥砂枯干草料。供足飲水,在飲水中加20~25克食鹽,增強食欲,促進消化。治療方法:用花生油、菜油、芝麻油1千克,雞蛋去殼10個混合攪拌灌服。或用25%~30%的硫酸鈉溶液250~400毫升,一次性直接注入瓣胃內(nèi)。也可用硫酸鈉或硫酸鎂500~1000克、加水5000~10000毫升灌服。
3.牛前胃弛緩病。由于冬季牛吃的飼料由喂青料變成干草料而引起此病。其主要癥狀是:牛食欲減退,反芻次數(shù)減少,瘤胃蠕動減弱或停止。治療方法:①靜脈注射10%的氯化鈉溶液200~300毫升,每天注射1次或隔天1次。②用食用米醋1500~2500克,1天分兩次灌服。③用黨參、白術(shù)、陳皮、茯苓、木香各30克,麥芽、山楂、生姜各60克,水煎,去藥渣晾溫后1次灌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4.牛流行性感冒。該病是由于冬季受風(fēng)、雪或賊風(fēng)侵襲后而引起。主要癥狀是發(fā)燒、耳鼻俱涼,食欲減少或廢絕,口流粘水,鼻流漿液,兩眼流淚,結(jié)膜潮紅、腫脹,四肢不穩(wěn)、跛行。預(yù)防措施:關(guān)好門,封好窗,嚴防雪水和賊風(fēng)侵入牛舍。治療方法:①肌肉注射水劑青霉素100~200萬國際單位,每6小時注射1次。病初可靜脈注射生理鹽水3000~4000毫升。②用柴胡、黃岑、知母、桔梗、葛根、薄荷、菊花、生地、紫蘇、玄參各40克,金銀花、丹皮、甘草各30克,共用水煎,待晾溫后1次灌服,1~2天即愈。③用干燥、陳舊的煙葉一把點燃后放在感冒的牛鼻子下30厘米處,熏至牛連連打噴嚏、流淚水為止,這種土辦法既簡單又有效。
5.牛冬痢。牛冬痢也叫牛出血性腸炎,它是由細菌或病毒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多發(fā)生于冬季,死亡率很高。其主要癥狀是:腹瀉前短時間發(fā)熱,精神沉郁,厭食,突然發(fā)生腹瀉,糞便常呈腥臭味,只要一發(fā)生腹泄,發(fā)熱即停止。腹瀉2~3天后,有的轉(zhuǎn)為出血性痢疾,有的痊愈。病牛虛弱、貧血、毛直立,低體溫,長期躺臥,少吃少反芻或不吃不反芻,鼻鏡少汗或無汗,瘤胃蠕動音低沉或消失。發(fā)現(xiàn)急性腹瀉的病牛要隔離,更換墊草。畜舍內(nèi)要徹底消毒,預(yù)防傳染。本病流行期間,要對病牛增加飲水,適當(dāng)減少飼料量。牛冬痢可選擇下列藥物治療:①1%~5%硫酸銅溶液30~60毫升,或磺胺類藥灌服。②必要時可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5毫升。③取高錳酸鉀配成0.1%~0.2%的溫溶液,每天灌服2次,每次用藥3~6克,或胃管投服。一般連續(xù)用藥2次即愈。④也可用中藥治療,處方為:黨參、茯苓各60克,干姜、白術(shù)、附子、厚樸、甘草各30克,白芍20克,水煎服,連用2~3劑。
6.口炎。該病一是由于采食粗硬或有著芒尖的干草和異物而創(chuàng)傷的單純性或卡他性口炎;二是由于黏膜下層深部感染而造成蜂窩組織性口炎。主要癥狀為病牛不愿采食,口腔黏膜發(fā)紅、腫脹、流涎、口臭、糜爛、出血或潰瘍,嚴重時危及生命。預(yù)防措施:飼料精細加工,粗硬飼料浸軟后再喂。清除飼料中的鐵屑和異物。檢查時要避免器械損傷口腔。治療方法:①用0.1%雷佛奴爾或高錳酸鉀溶液沖洗。②若有糜爛,可用2%明礬浸液。若已潰瘍,可涂用碘甘油。③嚴重時,可用抗菌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
442700 湖北省丹江口市畜牧局 萬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