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軍
(山東省樂陵市畜牧獸醫(yī)局,山東樂陵 253600)
肉雞硒和維生素E缺乏癥的診斷與治療
李春軍
(山東省樂陵市畜牧獸醫(yī)局,山東樂陵 253600)
德州市某村肉雞發(fā)生了硒和維生素E缺乏癥,癥狀檢查見雞腹部、翅下、股內(nèi)側等部位皮下出現(xiàn)水腫,水腫部位的皮膚明顯變?yōu)樗{綠色,選擇癥狀明顯的病雞20只,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進行治療性診斷有效。對癥狀明顯的病雞用上述稀釋亞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注射后第三日見死亡停止,皮下綠色浮腫消失,病雞逐漸恢復。
硒和維生素E缺乏癥 癥狀 診斷 治療
硒和維生素E缺乏癥主要是由于體內(nèi)的微量元素硒和維生素E缺乏或不足而引起的以肝臟、心肌、骨骼肌的變性和壞死為特征的營養(yǎng)代謝性疾病。本病可危害畜禽、各種水生動物、經(jīng)濟動物和實驗動物,造成多種動物發(fā)病多種動物,筆者在工作中遇到一例雜交肉雞硒和維生素E缺乏病例,現(xiàn)報告如下。
德州市某村的養(yǎng)雞戶,利用養(yǎng)雞大棚飼養(yǎng)雜交肉仔雞4000只,于2016年7月25日30日齡發(fā)病,到8月初病雞逐漸增多,全群中有明顯臨床癥狀的逐漸達到20%以上,死亡18只,曾用中藥和抗生素治療未見效果。
檢查發(fā)現(xiàn)病雞精神沉郁,雞冠發(fā)白,羽毛蓬亂沒有光澤,有的雞腿軟,兩翅下垂,運動失調(diào),頭向后方扭曲,蜷縮狀姿勢,拉黃白或白綠色稀便。檢查雞腹部、翅下、股內(nèi)側等部位有皮下水腫,水腫部位皮膚外觀藍綠色。
共剖檢12只病雞、死雞,雞體況瘦弱,腹部皮下、股內(nèi)側發(fā)現(xiàn)淡藍色膠凍樣滲出物,觀察胸部和大腿肌肉有斑塊狀出血或帶狀、點狀出血;心冠脂肪有彌漫性出血,心肌表面見出血斑點,心包積液,腦膜充血、水腫,小腦較柔軟,小腦表面有充血出血,腦回平展。
4.1 飼料調(diào)查
該雞群采用配合飼料進行飼養(yǎng),飼料堆積在養(yǎng)殖大棚內(nèi)飼料貯藏間,大棚內(nèi)溫度較高,手伸入飼料堆觸感發(fā)熱。
4.2 細菌分離培養(yǎng)
無菌采集病雞肝臟和皮下膠凍樣滲出物等部位的病料,接種普通瓊脂培養(yǎng)基、血液瓊脂培養(yǎng)基,未見細菌菌落生長。
4.3 治療性診斷
選擇癥狀明顯的病雞20只,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含亞硒酸鈉1mg/ml,含維生素E50IU),1ml藥液加19ml滅菌水稀釋20倍后,每只肌肉或皮下注射1ml,每天一次,連續(xù)3d。3d見好轉,6d后恢復。
(1)對癥狀明顯的病雞用上述稀釋亞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注射后第三日見死亡停止,皮下綠色浮腫消失,病雞逐漸恢復。
(2)對全群雞每1kg日糧中添加亞硒酸鈉0.2mg,維生素E20IU,蛋氨酸3g,連用7d,停藥6d,再用7d,全群雞痊愈。
(1)德州市飼養(yǎng)的雜交肉雞起源于山東魯西地區(qū),是獨具特色的小型肉用雞品種,也簡稱為 “小肉雜”。一般飼養(yǎng)5~7周體重達到1.2~1.8kg,具有環(huán)境適應能力、抗病力較強,肉質(zhì)口感好,符合國人飲食口味等特點,已成為德州扒雞制作的主要雞種。
(2)硒和維生素E據(jù)用中藥的生物學作用。
硒的作用:
①抗氧化作用;
②抗衰老功能;
③預防癌癥的作用;
④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功能;
⑤調(diào)節(jié)甲狀腺激素的代謝;
⑥明顯的促生長作用;
⑦拮抗某些重金屬(汞)或非金屬元素(氟)對動物的毒害作用。
維生素E主要作用:
維持雞的正常生育功能,維生素E缺乏時公雞的配種能力、精液質(zhì)量、種蛋的受精率和受精蛋的出雛率都會降低;
維持肌肉和外周血管的正常功能,維生素E缺乏時肌肉營養(yǎng)不良,外周血管壁滲透性改變,血液成分滲出;
抗氧化作用較強,維生素E可成為飼料中必需脂肪酸和其他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D3、維生素A、胡蘿卜素和葉黃素等重要的保護劑。
(3)硒與維生素E缺乏的病因:
①地方性缺乏。地方性土壤缺硒(含硒量低于0.5mg/kg),引起作物籽實缺硒,最終造成飼料缺硒。
②日糧供給量不足。日糧如果應補充硒而未補充,維生素E缺乏會造成硒缺乏癥發(fā)生;飼料中硒含量不足,會造成對維生素E的需要量也增加。
③飼料中維生素E破壞因子的存在。維生素E大量存在于植物油、谷物胚芽及青綠飼料中很豐富,米糠、大麥、小麥、棉仁餅中含量也較多,豆餅、魚粉次之,玉米及小麥麩中含量較少。多數(shù)情況下配合飼料中的維生素E只能勉強滿足雞的需要,拮抗物質(zhì)存在時,會導致維生素E缺乏的發(fā)生。并且,維生素E本身就很不穩(wěn)定,在酸敗脂肪、堿性物質(zhì)中以及在光線下易被破壞,受到飼料中無機鹽和不飽和脂肪酸所氧化時,可以造成飼料中維生素E損失。
④飼料貯存時間過長是造成硒和VE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種植物種子的胚乳中含有比較豐富的維生素E,但籽實飼料在一般條件下保存6個月,維生素E損失可達到30%~50%。如果配合飼料堆積時間較長造成發(fā)熱,那么維生素E破壞加劇。
⑤球蟲病及其他慢性腸道疾病,導致維生素E的吸收利用率降低,有時降低一半以上,如不在飼料中增加則易引起缺乏。
⑥種雞缺乏維生素E,可造成下一代雛雞出殼時就缺乏,但這種情況不多見。
(4)硒與維生素E缺乏的預防
①加強7雜交肉雞飼養(yǎng)標準的研究,努力改進配合全價飼料。
②飼料中應添加足夠的維生素E和硒,最好添加含硫氨基酸。一般在雛雞飼料中每1kg飼料添加0.1~0.2mg的亞硒酸鈉和10~20國際單位維生素E即可保證雞的正常需要量。添加時嚴禁超量過多,必須注意攪拌均勻,以防引起中毒。
③加強飼料加工管理。采取措施防止飼料加工調(diào)制不當,飼料發(fā)霉、腐敗,或飼料中不飽和脂肪酸過多等,以免發(fā)生維生素E缺乏,進而誘發(fā)硒缺乏。
④在飼料中添加抗氧化劑,減少維生素E的破壞。
⑤加強飼料貯存管理。防止飼料貯存期過長,防止飼料堆積發(fā)熱。較長時間存放后,應再適當添加亞硒酸鈉—維生素E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