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鳳晨 歷延芳
搶救新疆黑蜂紀行(二)
——沿著歷史上分布的蹤跡追溯黑蜂信息
葛鳳晨 歷延芳
黑蜂進入新疆已有近百年歷史,其分布區(qū)由小到大,沿著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區(qū)的邊境向內擴展,分布區(qū)橫跨天山延伸到阿爾泰山部分山區(qū),這里地形復雜,蜜源豐富,交通不發(fā)達,適合黑蜂繁衍生存。黑蜂分布區(qū)由大到小,也是隨著異種蜜蜂的進入而不斷收縮,在收縮過程中在山區(qū)也許還有意蜂雜交不到的地方,殘存著黑蜂的基因。在這種分析的基礎上,我們查閱了新疆黑蜂歷史上的分布范圍,特別是阿爾泰山和天山黑蜂分布區(qū)內的地理、氣候、植被、交通等資料,進一步從文獻資料中去認識阿爾泰山和天山黑蜂分布區(qū),為赴新疆現(xiàn)場考察做準備。
為了少走彎路,有效利用在新疆考察的時間,提前掌握黑蜂信息,集中尋覓黑蜂的目標。我們在赴新疆半年前向黑蜂分布區(qū)的養(yǎng)蜂者們發(fā)出了115封信函,向他們調查了解黑蜂的蹤跡,先后收到回信54封,電話21人次,熱心的養(yǎng)蜂師傅們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提供了很多很有價值的黑蜂信息。
布爾津縣喬林師傅來電話說,在距布爾津170 km的邊境上有哈薩克族、蒙古族養(yǎng)黑蜂,前一年意蜂已進入該地區(qū),剛開始雜交,可能還有黑蜂。尼勒克縣廉存洪師傅來電話說,哈薩克放牧人在深山里收回一群野生黑蜂,牧人不會養(yǎng)蜂,曾請我去幫他看蜂,這群蜜蜂體色都是黑的,但收蜂時把蜂王丟了,是個無王群,還有一位牧人告訴廉師傅,山里還有一群黑蜂。尼勒克縣種蜂場芮元進師傅接到調查信后,很認真地到種蜂場及其附近蜂場進一步核實了解有關黑蜂的情況,種蜂場過去養(yǎng)黑蜂,當?shù)毓_克族也養(yǎng)過黑蜂,但在其二三千米處有意蜂場,當?shù)剡€引進過高加索蜂和喀尼阿蘭蜂等黑色蜂種,這里的新疆黑蜂有名無實,已經變?yōu)殡s交種了。芮師傅在信中詳細介紹了他所知道的新疆黑蜂雜交的情況,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重要線索,并且將夏平開老師在書中談新疆黑蜂的資料寄給我們。雖然在后來赴新疆的日子里沒有見到芮師傅,但他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我們搶救黑蜂給予了很大的幫助,非常感謝他。
尼勒克種蜂場杜愛龍師傅回信說,以前我?guī)煾叼B(yǎng)過黑蜂,現(xiàn)在的蜂群已沒有黑蜂血統(tǒng),每年有很多外來蜂場,加之本地蜂場從外地引種換種,真正的黑蜂早已消失了。本地有一戶未外出放蜂的蜂場,都說他養(yǎng)的蜜蜂具有黑蜂血統(tǒng),實際屬于黑蜂雜交種。新源縣則克臺鎮(zhèn)劉漢武師傅來信說,我?guī)煾翟B(yǎng)過新疆黑蜂,即使下小雨黑蜂照樣出勤,非??购?,一箱蜂產蜜80 kg是很平常的事,苦于難管理,后來與意蜂雜交,優(yōu)勢顯著,繁殖快越冬好,還是愛追人蜇人,后來用喀蜂雜交,他的蜂場從30群蜂發(fā)展到108群,產蜜6.5 t,王漿43 kg。伊犁地區(qū)73團尹建華來信說:黑蜂在伊犁地區(qū)是名存實亡的蜂種。本地養(yǎng)蜂的有80%都是內地來定居放蜂的,基本沒有黑蜂。還有新源縣鄭州師傅、鞏留縣童志勇師傅、尼勒克縣張華師傅等都來信或來電話提供了很多有關黑蜂的信息,使我們進一步掌握了新疆黑蜂原分布區(qū)的現(xiàn)狀。
根據對新疆黑蜂歷史上分布區(qū)的函調信息,與總體掌握的新疆黑蜂分布區(qū)變化情況進行對比分析,深感新疆黑蜂面臨的形勢很嚴峻,黑蜂純種已經很少了,也可能沒有了,黑蜂的血統(tǒng)已混在雜交種中。如果應用人工授精技術進行提純,黑蜂和意蜂雜交種還能選純,但新疆黑蜂和喀蜂、高蜂等其他黑色蜂種雜交,因為都是黑色種群,所以提純的難度更大。據調查,高加索蜂、喀尼阿蘭蜂、喀爾巴阡蜂等黑色蜂種早已引進原新疆黑蜂分布區(qū),黑色蜜蜂品種間混雜是搶救新疆黑蜂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個技術難點。為了避開黑色蜜蜂品種間雜交對收集黑蜂素材的影響,我們按對分布區(qū)的分析結果和養(yǎng)蜂師傅們提供的信息資料確定了赴新疆尋找黑蜂的方案:第一步,去阿爾泰山區(qū)尋覓黑蜂;第二步,去天山追尋野生黑蜂;第三步,去伊犁河谷偏僻地區(qū)尋找黑蜂。
(本文由新疆尼勒克縣種蜂場周虎和張海峰薦自吉林出版集團2012年出版的《養(yǎng)蜂探索》“搶救新疆黑蜂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