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29日,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下簡稱“1980年準則”)。這是一部僅次于黨章的、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黨內法規(guī)。1980年準則既概括了歷史上處理黨內關系和整頓黨風的經驗,又提出了體現(xiàn)時代特征的黨的建設的任務和要求,對于解決黨的建設中各項重要問題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980年準則出臺的背景
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堅持把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作為黨的建設重要任務來抓,不僅十分重視政治上、組織上的建設,而且十分重視思想上、作風上的建設,逐步形成了以實事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黨員和領導密切聯(lián)系群眾、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持民主集中制為主要內容的黨內政治生活準則。這些政治生活準則保證了黨在組織上的純潔性,保證了我們黨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人民的核心力量,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但是,由于革命斗爭勝利和黨在全國處于執(zhí)政黨地位而在一部分同志中產生的驕傲自滿情緒,由于黨和國家的民主集中制不夠健全,由于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黨內脫離實際、脫離群眾、主觀主義、官僚主義、獨斷專行、特權思想等不良傾向有所發(fā)展,同時在黨內斗爭的指導上發(fā)生了一些缺點和錯誤,黨內正常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損害。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林彪、“四人幫”出于篡黨奪權的需要,利用當時黨所犯的嚴重錯誤,大搞封建法西斯主義、無政府主義和派性分裂活動,肆意踐踏黨規(guī)黨法,取消黨的領導,使黨的組織、黨員的黨性觀念、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都遭到了極其嚴重的破壞。
粉碎“四人幫”以來,黨中央大力整頓黨風黨紀,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有所恢復。但是,林彪、“四人幫”的流毒和影響當時還沒有肅清,不僅影響加強黨的領導,實際上也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障礙。重申和健全黨的法規(guī),整好黨風,成為黨的建設的一項十分緊迫的重要任務。可以說,我們黨制定《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治愈“文化大革命”的沖擊給黨所造成的嚴重創(chuàng)傷,全面恢復和進一步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健全黨的民主生活,維護黨的集中統(tǒng)一,鞏固黨的組織紀律,提高黨員隊伍的質量,提高黨在群眾中的威信,提高黨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使黨更好地擔負起新時期艱巨而光榮的領導任務,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偉大事業(yè)。
1980年準則出臺過程和主要內容
恢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平反冤假錯案的同時,為使黨內政治生活逐步走上正軌,自黨的十一大召開后,黨中央就在著手制定《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此作為黨章的具體補充,從基本方面對黨內政治生活加以規(guī)范。
1979年1月4日到1月22日,中紀委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經過認真討論修改,通過了《準則》草案,報送黨中央。1979年3月19日,中央向全黨公布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草稿)》,并要求全黨開展學習討論,提出修改意見。與此同時,中紀委專門成立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修改組,在近一年的時間里,吸收全國各級黨組織提出的1800多條意見,對《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作了七次修改。1980年2月29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
1980年準則由引言、正文和結束語三部分組成。引言部分主要闡述了《準則》制定的背景和主要目的。正文部分有12條,分別為:一、堅持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二、堅持集體領導,反對個人專斷;三、維護黨的集中統(tǒng)一,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四、堅持黨性,根絕派性;五、要講真話,言行一致;六、發(fā)揚黨內民主,正確對待不同意見;七、保障黨員的權利不受侵犯;八、選舉要充分體現(xiàn)選舉人的意志;九、同錯誤傾向和壞人壞事作斗爭;十、正確對待犯錯誤的同志;十一、接受黨和群眾的監(jiān)督,不準搞特權;十二、努力學習,做到又紅又專。結束語部分提出:《準則》是黨的重要法規(guī),全體黨員要認真學習,自覺遵守,要對照《準則》的規(guī)定,認真檢查自己的工作和作風。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帶頭執(zhí)行,各級黨委和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要定期檢查本準則的執(zhí)行情況。全黨同志一定要振奮革命精神,排除各種干擾和阻力,把維護黨規(guī)黨法,切實搞好黨風這件關系到四個現(xiàn)代化的成敗、關系到黨和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大事做好,使我們黨成為更加團結一致、更加朝氣蓬勃、更加具有戰(zhàn)斗力的無產階級先鋒隊組織。
作為黨章的重要補充,1980年準則主要對黨內政治生活加以明確的規(guī)范和指導,對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的行為作出基本規(guī)定?!稖蕜t》提出:“堅持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是黨內政治生活準則中最根本的一條?!薄耙磳λ枷虢┗磳σ磺袕谋颈境霭l(fā);要反對和批判否定社會主義道路,否定無產階級專政,否定黨的領導,否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錯誤觀點和修正主義思潮這兩種錯誤的思想傾向?!薄凹w領導是黨的領導的最高原則之一?!薄耙凑振R克思主義的原則,正確認識和處理領袖、政黨、階級和群眾的關系?!薄懊總€黨員要把維護黨的集中統(tǒng)一,嚴格遵守黨的紀律,作為自己言論和行動的準則?!薄案骷夵h組織和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堅持黨性,為根絕派性進行不懈的斗爭?!惫伯a黨員應“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yè),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當老實人,光明磊落,表里如一”?!案骷夵h組織必須切實保障黨員的各項權利?!薄氨仨殘猿衷谡胬砻媲叭巳似降?,在黨紀國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黨內決不容許有不受黨紀國法約束或凌駕于黨組織之上的特殊黨員。決不允許共產黨員利用職權謀取私利?!边@些規(guī)定在今天依然適用,仍然是我們廣大黨員的行動準則。
1980年準則的貫徹及其重要意義
1980年準則的制定和公布,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現(xiàn)實需要,是黨中央為實施整黨所采取的重大步驟?!稖蕜t》明確規(guī)定了全體黨員在新的歷史時期應當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應當達到的目標,是黨員進行思想行為對照的一面鏡子,是端正黨風黨紀的銳利武器。
按照中央要求,自1980年4月到11月,中紀委在北京先后召開三次座談會,就各地貫徹落實《準則》情況進行部署。1980年4月18日至21日,中紀委舉行第一次貫徹《準則》座談會。會議研究總結了三個月來,各地貫徹《準則》的經驗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強調在貫徹《準則》過程中,各地要聯(lián)系本地區(qū)、本部門黨風建設的實際,開展對照檢查,邊查邊改。1980年6月16日至21日,第二次貫徹《準則》座談會著重研究了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貫徹執(zhí)行《準則》的情況和措施。會議指出,《準則》是各級黨組織必須遵守的規(guī)范,只有全黨嚴格按照《準則》辦事,才能提高黨在群眾中的威望。1980年11月14日至29日,來自各省、直轄市、自治區(qū)、中央黨政機關、軍委直屬機關、各軍種、各大軍區(qū)、軍事院校的紀律檢查機關負責人和有關同志共375人參加了第三次貫徹《準則》座談會。會議集中討論研究了如何圍繞進一步貫徹《準則》,堅決糾正黨內和社會上的不正之風的問題。
《準則》頒布之后,各地區(qū)、各部門以黨章(修改草案)和《準則》為主要內容,普遍進行黨員、干部輪訓工作。絕大部分省、直轄市、自治區(qū)黨委和中央國家機關部委黨委(黨組)按照中央和中央紀委的要求,及時召開民主生活會,對照《準則》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并將貫徹執(zhí)行《準則》的情況按時報送中央和中央紀委。不少地區(qū)和部門,以《準則》為準繩區(qū)分是非,嚴格按照《準則》辦事,用《準則》抵制不正之風,出現(xiàn)了良好的勢頭。還有不少地區(qū)制定了貫徹《準則》的具體規(guī)定,并公布于眾,發(fā)動群眾監(jiān)督。
總之,1980年《準則》是在總結中國共產黨處理黨內關系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特別是吸取“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慘痛教訓的基礎上寫成的,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產物?!稖蕜t》既對當時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又對黨在長期實踐中取得的寶貴經驗進行了歸納,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是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黨內文獻?!稖蕜t》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提高黨員特別是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強黨性,加強黨的建設的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措施。制定《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創(chuàng)舉。它的頒布,對實現(xiàn)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的撥亂反正和全黨工作中心的轉移,促進黨內的團結統(tǒng)一,恢復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團結全黨執(zhí)行黨在新時期的政治路線,保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