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目前對居家養(yǎng)老中“居家”存在多種理解的基礎上,本文試圖從“居”字本身的含義解析出發(fā),進一步理解“居家”的內涵。
[關鍵詞]居;家;居家
一、居的異體字之“凥”與“踞”的含義
《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尸部,居:“蹲也。從尸古者,居從古?!墩f文.古部》古,故也。從十、口?!肮盼墓拧?,即“古,故舊。字形采用“十、口”會義。”這說明家人之間是需要語言溝通和交流的。
廣雅釋詁二,有“凥”一條,釋詁三,有“踞”一條,分列兩條,可為“居”“凥”古為兩字的旁證。凥按《說文.幾部》釋為“處”,從尸得幾而止,釋為“居住、止息”?!皫住奔聪喈斢谖覀兘裉斓摹鞍浮?,用以擱置物件或吃飯、看書和休息。踞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蹲”?!熬帷崩斫鉃椤岸住保从吵龉湃诵菹⒌牧硪环N方式。
雖然居與凥都有休息之義,但是按照尸的來源不同,如“居”的金文異體字表示人們站在屋,在“宀“下休歇。有的金文將“宀”寫成“廣”;有的金文將“宀”寫成“廠”,“宀”、“廣”(an)、“廠”三個字在《說文》中都有房屋居室相關。尸的來源不同,實質則是反映出古人居住的房屋外形的變化。
二、“居”的延伸意義
居,作為一個名詞,是指我們的住所,也就是我們的家,作為一個動詞,是指我們在自己的家中生活?!熬印弊职谁h(huán)境與生活的雙重含義。隨著人們經(jīng)濟水平和消費觀念的變化及家庭結構、工作生活方式等社會因素的影響,帶來的不僅是房屋外表形式的變化,更重要是能帶給人們的保護、穩(wěn)固、舒適等精神上的快樂的載體。
1.保護功能
保護人類,躲避群害?!吨芤住は缔o傳》“: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薄俄n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圣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p>
給予人類庇護與恩惠?!盀牡湣钡摹盀摹?,甲骨文象宀遭火焚,可知在先民的生活中,居所遭毀,乃災禍之由。由此可見,居民建筑在先民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同尋常的,它給予先民無可替代的庇護與恩惠。既然先民相信房屋在他們生活中給自身帶來了保護,而死后也同樣需要建筑房屋來保護自己。從宀部的相關字中,也不難看出一些與此相關的古代風俗?!罢焙翢o疑問為寄身之所,而它又是墓宅之名?!缎⒔?jīng)·喪親》:“卜其宅兆而安措之。”注曰:“宅,墓穴也?!薄抖Y記·雜記上》:“大夫卜宅與葬日?!笔瑁骸罢?,謂葬地。”“宅”字或從土,這當與“宅”字地下墓穴有關。死者也像活人一樣,要有自己的居室,而他們的屋室便是墓穴?!对娊?jīng)·唐風·葛生》:“百歲之后,歸于其室。”所謂歸于其室,即指歸于墓穴之中。
2.穩(wěn)固功能
(1)利于保障生育。居字的造字本義:婦女在家生育,休養(yǎng)生息。但如果缺乏一個穩(wěn)固的掩蔽場所,人類在生育撫養(yǎng)子女期間,對掩蔽住所的需求更加迫切.人類要確保種族繁衍,必須為母親們及其子女提供安全有效的掩蔽住所,并需要其他成年人,特別是成年男人與他們共同生活,以便在最危險的夜晚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2)利于維系人際關系?!墩f文》居,從尸古者,居從古。臣鉉等曰:居從古者,言法古也,可見人們之間需要交流,因此穩(wěn)固的住所能夠使家人或親屬朋友穩(wěn)定下來,甚至聚居在一起,穩(wěn)定的住所給彼此提供了語言交流的機會,提高人際關系的強度和密度。沉浸于一種相熟又安全的人際關系中,這種居的穩(wěn)固帶來的穩(wěn)定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在困境下,彼此相互扶持?!熬印弊值臅饫斫鉃樽謴氖瑥墓拧!笆币鉃椤吧眢w不動”,“古”指“古代”?!笆迸c“古”聯(lián)合起來表示“自古以來未曾挪動身體”。本義:土著、土人、自古以來就住在本地的家族,因此我們認為“居”是指血緣關系、親屬關系的人在一起生活,并一起享受由家?guī)淼臏厍?、和諧和安定。
(3)能夠讓人安心、釋放內心。使心理得到撫慰,內心得到安寧。老子的“小國寡民”社會則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老子·八十章》),強調了“居”必得有“安”,所謂“安其居”,是身體的安置得到妥善的居所,有一種穩(wěn)定、安全的生命牢靠的感覺,只有“安其居”,才可能有“樂其俗”,即在一定社會風俗之下,百姓得以安樂。
3.休息功能
古人以在家休歇或生育為“居”,“居”能夠保護人類規(guī)避群害,躲避風雨,給人以安心、舒適、穩(wěn)定感,同時還可以給人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解放心靈。
(1)居為歇身之地。伴隨著居所的內部功能的完善,生活設施也逐漸完備,居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功能細化,增強了居住環(huán)境、建筑細節(jié)對居民的一種人文關懷感。當人們身體疲勞時,能夠有舒適的家具來供人們休息,緩解疲勞的身體。
(2)居是人們內心的放空的地方。人們的安居之處,不僅僅是安身立命之所,還可以讓我們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中怡然自得,從唐代詩人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用芬芳四溢的香氣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祿(無案牘之勞形),也不是榮華富貴(無絲竹之亂耳),而是心之潔,趣之雅,德之馨。陋室主人身居陋室,但身心都與外部環(huán)境很和諧,精神思想富有充實。”
從字義及字形變化上分析,居字本身及異形字都與“房屋、休息”二詞息息相關,從房屋的物理形態(tài)變化來看,早期的人類是為了尋找天然掩蔽場所,即天然房棲身,進入新石器時代,人類開始大量自建住所,基本擺脫了對自然洞穴的依賴。居作為人類的住所,越來越完善并發(fā)揮著保護、穩(wěn)固、休息的功能,居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是凝聚情感關系的紐帶,是能夠帶來保護、安全感、歸屬感、和諧與人文關懷,能夠提供敞開的世界,身心自由的地方,居讓人們有了精神歸屬,但只有家才能給予這個精神上的保護,所以居就和家聯(lián)系在一起。
參考文獻:
[1]侯曉珊,南朝詩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淮北師范大學[D],2010年6月10日.
[2]傅漢強、李超,當代中國居住文化的誤區(qū)與選擇,中國房地產(chǎn)報[J],2004.9.
[3]崔宏,房屋建筑的起源及其原始功能,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J],2012.10.
作者簡介:謝麗麗(1990 - 6 - 26),女,漢族,山東泰安人,現(xiàn)為煙臺南山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社會保障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