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中敏 秦瑩 范萍萍 王云蕾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眼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對血糖影響的研究
趙中敏 秦瑩 范萍萍 王云蕾
目的 研究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術后患者采取眼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后對其血糖含量變化的影響。方法 84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 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43例)和對照組(41例)。實驗組進行眼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治療, 對照組接受全身范圍糖皮質激素給藥治療。檢測兩組患者注射前后血糖含量的變化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注射前血糖含量為(9.40±1.61)mmol/L, 對照組為(9.25± 1.79)mmol/L, 注射前兩組血糖含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注射后3、6、12、18、24 h, 實驗組患者的血糖含量水平分別為(14.98±1.82)、(9.06±1.39)、(6.88±1.65)、(5.07±1.21)、(4.89±0.87)mmol/L,對照組患者的血糖含量水平分別為(15.21±1.78)、(9.14±1.37)、(6.92±1.67)、(5.14±1.19)、(4.85± 0.86)mmol/L。注射后3、6、12、18、24 h, 兩組患者的血糖變化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眼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后患者的血糖含量水平變化情況與經靜脈注射糖皮質激素相似, 故采用眼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并不能有效消除血糖含量升高的副作用, 臨床要加強糖尿病患者的用藥管理, 給予相應的護理, 保持血糖平穩(wěn)。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皮質激素;血糖 ;局部注射
截止到2016年, 全球范圍內已診斷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已有4.2億, 同時該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據預測, 到2040年時全球患病人數大約將增加50%。糖尿病患者體內糖代謝途徑發(fā)生障礙, 致使組織內的微血管發(fā)生一定程度的病變, 其中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 , DR)是一種嚴重的眼部并發(fā)癥, 同時因為在糖尿病患者中視網膜病變的發(fā)生率高達44.0%~51.3%, 已成為致盲的重要病因[1,2]。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發(fā)生主要與患者, 病程和血糖控制相關, 其他因素如年齡、性別則影響不大。因此重視糖尿病患者治療用藥對血糖的影響, 對控制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發(fā)展、促進術后恢復尤為重要。糖皮質激素是一種經典的眼科疾病治療藥物, 至今已有六十余年, 由于糖皮質激素全身給藥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 會加重糖尿病患者病癥[3,4], 因此, 對眼科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術后患者, 眼局部非感染性炎癥控制,更多采取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注射治療。在眼科治療中較常用的局部給藥方式有球結膜下注射、球后注射, 通常認為這種眼局部給藥糖皮質激素可以減少全身性的副作用。為探討眼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后患者血糖含量變化情況, 進行了如下試驗。
1.1 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選取2016年1~12 月在本溪市三級甲等醫(yī)院眼科進行治療的84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 入選標準:①術后未服用有糖衣片的藥物;②能按時應用降糖藥物, 嚴格按糖尿病飲食進餐者。排除標準:①糖尿病合并肝、腎功能衰竭者;②文化水平低,溝通困難者;③不能按時用藥, 不能按糖尿病飲食進餐者;④肢體障礙者;⑤其他不適宜觀察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43例) 和對照組(41例)。平均年齡58.8歲。
1.2 研究方法 首先檢測兩組患者未給藥時的血糖含量水平, 實驗組眼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5mg, 對照組靜脈注射相同劑量的地塞米松注射液。注射后24 h內兩組患者均保持空腹狀態(tài), 且在注射后3、6、12、18、24 h時分別檢測兩組患者的血糖含量水平, 對所得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注射前血糖含量為(9.40±1.61)mmol/L, 對照組為(9.25±1.79)mmol/L, 注射前兩組血糖含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注射后3、6、12、18、24 h, 實驗組患者的血糖含量水平分別為(14.98±1.82)、(9.06±1.39)、(6.88±1.65)、(5.07±1.21)、(4.89±0.87)mmol/L, 對照組患者的血糖含量水平分別為(15.21±1.78)、(9.14±1.37)、(6.92± 1.67)、(5.14±1.19)、(4.85±0.86)mmol/L。注射后3、6、12、18、24 h, 兩組患者的血糖變化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不斷加劇, 肥胖率上升、飲食結構的不合理, 運動減少及疾病檢測手段的提高。在2008年我國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的統(tǒng)計中, 糖尿病的患病率約為1.07%[5]。現如今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遠超該比例, 糖尿病相關眼病發(fā)病率也持續(xù)增加, 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也會愈來愈多。目前對于糖尿病患者眼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后全身血糖的升高水平與給藥時間、劑量的關系尚未研究透徹, 只有一些動物試驗和臨床應用上獲得的數據。在以大鼠為試驗動物的研究中發(fā)現, 眼部結膜下注射類糖皮質激素藥物強的松龍后,藥物劑量的98%通過組織液與血液的交換作用進入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 且注射眼和對照眼的眼內藥物濃度水平相似[6-8]。在對人眼部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后發(fā)現, 因為眼部含有大量的微血管, 故在眼球結膜下注射糖皮質激素后, 絕大部分都通過微血管的交換作用進入了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 該種給藥方式的血液藥物濃度變化曲線與通過靜脈注射方式給藥是十分相似的[9-10]。本科進行眼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與經靜脈注射糖皮質激素后, 兩者血糖含量變化差異表明眼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的升血糖副作用與全身靜脈給藥時相似, 可見, 糖尿病患者眼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后血糖還是會有明顯提升。故在臨床上采用局部糖皮質激素注射治療時要對患者的血糖含量進行嚴密監(jiān)測, 正確認識患者血糖的變化規(guī)律, 加強對患者的護理水平, 重點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減輕患者焦慮情緒并給予飲食、運動等有針對性的指導, 必要時調整血糖治療方案, 保障患者的身體健康, 使患者術后順利康復, 提高患者醫(yī)療滿意度。
[1] 劉文強, 王玉波, 左中夫, 等.糖皮質激素對糖尿病大鼠視網膜神經元再生的影響.國際眼科雜志, 2017, 17(3):418-421.
[2] 李建軍, 張英輝, 王秀超.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輔助玻璃體切除術治療進展型增殖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臨床效果.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6, 15(17):1730-1733.
[3] 邱勤, 文富強.布地奈德與糖皮質激素對老年AECOPD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對比研究.西部醫(yī)學, 2016, 28(4):479-482.
[4] 陳小紅, 王云鵬, 陳梅珠.VEGF在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及抗VEGF治療新進展.眼科新進展, 2015, 35(7): 692-696.
[5] 王登, 周珺, 李茂星, 等.基于糖皮質激素調節(jié)的中藥治療2型糖尿病研究進展.中藥材, 2015, 38(2):405-409.
[6] 王興木, 尤巧英.Ang-2/Tie、VEGF與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關系的研究.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4, 12(9):1391-1393.
[7] 柳愛梅.諾和銳30聯合格列美脲治療需長期口服糖皮質激素的糖尿病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 7(21):151-152.
[8] 趙愛月.癌癥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化療期間使用糖皮質激素對血糖的影響.福建醫(yī)藥雜志, 2013, 35(4):15-17.
[9] 相琳, 王秀芳.糖皮質激素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臨床分析.醫(yī)學信息旬刊, 2010, 5(10):2799-2800.
[10] 張博, 王玉波, 劉文強, 等.糖皮質激素對糖尿病大鼠視網膜病變的影響.國際眼科雜志, 2015, 15(8):1319-13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6.069
2017-06-08]
117000 本溪市中心醫(yī)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