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徐磊
我院2010~2014年口服降糖藥的用藥分析
于淼 徐磊
目的 了解本院降糖藥的應用情況從而對臨床安全用藥提供合理的指導。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0~2014年全部的口服降糖藥出庫數(shù)據(jù), 借助藥品說明書、《中國藥典》、《新編藥物學》、Excel表格分析各年度口服降糖藥的銷售金額增長率以及用藥頻度(DDDs)、銷售金額、構成比前三位排序。結果 2011~2014銷售金額增長率分別為21.30%、35.28%、26.09%、16.79%;DDDs、銷售金額、構成比的第1位是非磺酰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 雙胍類口服降糖藥在2014年超出磺酰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成為第2位。結論 二甲雙胍與促胰島素分泌劑是糖尿病患者選擇最多的口服藥物, 其中二甲雙胍的安全性、實用性得到了國際組織的認可, 臨床醫(yī)師可按照患者的不良反應、病情為其制定治療方案, 充分保障臨床口服降糖藥的安全應用。
口服降糖藥;臨床用藥;安全用藥
糖尿病患者在老年疾病患者中占有較多的人口基數(shù),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 糖尿病的防治成為臨床治療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次研究旨在分析本院2010~2014年口服降糖藥的用藥情況, 從而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指導。具體內容如下。
1.1 材料 選取2010~2014年本院口服降糖藥的出庫數(shù)據(jù),內容包括:①藥品名稱;②規(guī)格;③用藥數(shù)量;④商品名;⑤用藥金額;⑥零售價。出庫數(shù)據(jù)有將進口藥、合資藥、國產藥納入其中。
1.2 方法 計量單位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定的限定日劑量(DDD)、藥品金額, 同時借助Microsoft Excel 2003表統(tǒng)計本院2010~2014年各類降糖藥物的銷售金額, 并合理的排序DDC、DDDs、銷售金額。全部降糖藥的DDD的確定參照藥品說明書、2010年版的《中國藥典》、第17版的《新編藥物學》[1]。DDDs(DDDs=藥品年銷售量/該藥品DDD值)能夠對各年度的用藥結構、用藥動態(tài)作詳細的說明, 若某藥DDDs較高說明用藥強度與用藥頻度都相對較高, 而且對這種藥品的選擇傾向性極高[2]。DDDs存在量相加性, 通常DDDs都是將通用名稱作為單位, 而且都是同年度將通用名稱項的所有生產商產品合并得到的[3]。DDC(DDC=該藥物年銷售總金額/該藥物DDDs值)為藥物總價格水平, 即患者購買此藥的日平均消費金額, 如果DDC比較大, 患者承受的經濟壓力就很大。此外, 排序比=藥物銷售金額排序/DDDs排序, 比值與1相接近說明用藥頻度和用藥金額良好同步;比值>1說明藥物價格偏低;比值<1說明藥物價格偏高[4-6]。
2.1 2010~2014年各年度口服降糖藥的銷售金額增長率分析
2010年口服降糖藥銷售金額為607149.82元;2011年口服降糖藥銷售金額為736453.47元, 其增長率為21.30%;2012年口服降糖藥銷售金額、增長率分別為996287.62元、35.28%;2013年口服降糖藥銷售金額與增長率分別為1256263.42元、26.09%;2014年口服降糖藥銷售金額和增長率分別為1467241.66元、16.79%。
2.2 2010~2014年各年度口服降糖藥DDDs、銷售金額、構成比前三名排序分析 5年內非磺酰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穩(wěn)居第一位, 其DDDs、銷售金額、構成比在2010年分別為84351、312 075.01元、51.4%, 2011年分別為96739、391793.25元、53.2%, 2012年分別為110548、546961.91元、54.9%, 2013年分別為121892、712 301.36元、56.7%, 2014年分別為146325、855401.89元、58.3%。2010~2013年磺酰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第二位, 2014年跌落第三位, 其DDDs、銷售金額、構成比在2010年分別為32675、75286.58元、12.4%, 2011年分別為43521、98684.77元、13.4%, 2012年分別為61279、142469.13元、14.3%, 2013年分別為79329、183414.46元、14.6%, 2014年分別為82367、198077.62元、13.5%。2010~2013年雙胍類暫居第三位, 2014年升至第2位, 其DDDs、銷售金額、構成比在2010年分別為26431、64357.88元、10.6%, 2011年分別為30275、85428.61元、11.6%, 2012年分別為45793、132506.25元、13.3%, 2013年分別為68362、192208.31元、15.3%, 2014年分別為93526、261169.01元、17.8%。
由上述結果可看出:①5年來本院口服降糖藥銷售金額持續(xù)增長, 說明人們經濟能力越來越強, 對糖尿病的知曉率越來越高, 同時糖尿病治療率也極高。②非磺酰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是糖尿病患者最受歡迎的口服降糖藥, 其DDDs、銷售金額、構成比在口服降糖藥領域居高不下, 同時也為糖尿病的治療作出了重要貢獻;磺酰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銷量也較好, 但2014年的出庫數(shù)據(jù)降低, 取而代之是雙胍類口服降糖藥[7-12]。
非磺酰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如瑞格列奈)能夠對胰島素的釋放進行刺激, 而且這種刺激對血糖值有一定的依賴,一般在血糖值310 mmol/L時發(fā)揮作用, 它有一種對正常生理分泌胰島素進行模擬的功能, 具有血漿消除半衰期短、起效快等特點, 可按照進餐時間進行服藥, 很少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特別適合餐后高血糖患者應用[13-16]。
磺酰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可與胰島β細胞膜磺酰脲受體進行結合, 同時將β細胞的三磷酸腺苷(ATP)-K+通道關閉, 促進胰島素的釋放和鈣離子內流的增加。此類口服降糖藥中第3代格列美脲與第2代格列齊特為本院常用藥物, 后者可有效降低血小板粘附性, 多用于老年高粘血癥和心血管并發(fā)癥患者。根據(jù)Microsoft Excel 2003表統(tǒng)計, 格列齊特在單品降糖藥物中銷售金額排名第五, DDDs近幾年高居第2位或第3位, 充分說明此藥貨真價實、購買率高。此外, 格列美脲降糖作用持久、迅速、安全, 因而患者治療依從性較高,其序號比是1.0, 屬于本院用藥人數(shù)、用藥金額同步性較好的口服降糖藥[17,18]。
二甲雙胍是最常見、應用最多的雙胍類藥物。其耐受性強、安全性高的特點為其贏得了許多的忠實使用者, 這種藥物胃腸道反應一般都是一過性, 低血糖率極低, 臨床認為可將其作為無禁忌證者的糖尿病患者的首選用藥;該藥物在本院2010~2013年的銷售金額、DDDs中穩(wěn)進前三, 到2014年攀升至第2位, 充分證明其屬于“實力派”降糖藥[19,20]。
綜上所述, 本院口服降糖藥的應用主要為促胰島素分泌劑、二甲雙胍, 中國臨床與國際組織均推薦二甲雙胍作為糖尿病患者的基礎治療, 臨床醫(yī)生在實際工作當中應當按照患者的病理反應給予相適宜的藥物作治療, 從而增加臨床用藥的有效性、經濟性、安全性。
[1]宋錦飛. 2012-2014年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口服降糖藥應用分析.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6, 1(23)∶63-65.
[2]潘平江.我院口服降糖藥臨床應用分析.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7(21)∶100-101, 103.
[3]尹思敏, 聶彩霞, 林意菊, 等. 我院2013~2015年口服降糖藥臨床應用分析. 中國藥物評價, 2016, 33(2)∶84-87.
[4]朱寅. 我院2008-2010年口服降糖藥的用藥分析. 中國藥業(yè), 2011, 20(9)∶35-36.
[5]鄧曉莉. 2010年~2012年我院口服降糖藥用藥分析. 海峽藥學, 2014, 26(4)∶113-115.
[6]高琦雯. 我院2007-2010年門診口服降糖藥用藥分析. 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 2012(15)∶37-38.
[7]喬淑花, 邵海榮. 我院2005~2008年口服降糖藥用藥分析.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0, 7(2)∶126-127.
[8]凡小燕, 張燕娜. 2010~2013年我院口服降糖藥的臨床應用分析. 海峽藥學, 2014, 26(6)∶123-125.
[9]蔡尾玉, 黃凱文, 陳友華. 2010~2012年某院口服降糖藥物的用藥分析.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19)∶12-14.
[10]莊佳芳. 2010年~2013年我院口服降糖藥應用分析. 海峽藥學, 2014, 26(11)∶213-215.
[11]朱麗莎, 王麗, 趙光鳳. 2010-2012年我院口服降糖藥物應用分析. 熱帶醫(yī)學雜志, 2014, 14(1)∶88-90.
[12]羅德福, 葛薇薇. 我院2010-2012年口服降糖藥的應用情況分析. 中國保健營養(yǎng)旬刊, 2014, 24(1)∶396-397.
[13]黎明, 曾明藝, 江春娟. 2010~2012年口服降糖藥使用情況分析.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4, 31(1)∶93-95.
[14]張奇, 潘君怡. 我院2010~2012年口服降糖藥應用分析. 海峽藥學, 2014, 26(2)∶121-123.
[15]謝周濤, 胡進. 我院2010~2012年降糖藥應用分析. 海峽藥學, 2014, 26(2)∶128-131.
[16]姜鵬, 魯薇, 張少華. 我院門診口服降糖藥應用情況分析. 中國藥物評價, 2014, 31(4)∶218-220.
[17]石衛(wèi)峰, 夏潔, 傅亮, 等. 我院2010-2013年口服降糖藥應用分析. 中國藥房, 2015(5)∶596-599.
[18]俞穎, 張會杰. 我院2012-2014年口服降糖藥臨床應用分析.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 2015(4)∶60-63.
[19]羅雪香, 林茴, 李玉珍, 等. 我院2011~2013年口服降糖藥的臨床應用探析. 海峽藥學, 2015, 27(5)∶232-233.
[20]余彬, 王述蓉. 我院2013年門診口服降糖藥臨床應用分析. 北方藥學, 2014(12)∶14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2.097
2016-12-19]
111000 遼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