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雨
美國詩人艾略特的《荒原》以晦澀難懂、征引淵博著稱,1922年出版后,一度被評論界看作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詩作。而這樣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直到十五年后才與中國讀者見面,更令人驚詫的是,它的翻譯者,竟是妙齡閨秀趙蘿蕤。
25歲的趙蘿蕤一舉成名,被稱“兼?zhèn)渲形魑幕摒B(yǎng)、功力深厚”。然而這并不意外,從小,做大學教授的父親讓她接受的是美國式的教育,一年級就開始學習英語和鋼琴,課余教她《唐詩三百首》和《古文觀止》。
1928年,16歲的趙蘿蕤憑著出色的語言能力考入燕京大學中文系,讀書期間,就常為聞一多創(chuàng)辦的《學文》雜志翻譯外國文藝理論。她鋼琴彈得好,文章作得好,人又嫻靜優(yōu)雅,“校花”名聲很快傳遍燕大,追求者甚多。而“拘謹怕羞、嚴肅安分得像座山一樣”的她,唯一鐘情的是儀表不凡、才華出眾、正在研究古文字學的詩人陳夢家。
從燕大畢業(yè)后,以英語滿分的成績,趙蘿蕤考取了清華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應戴望舒之邀,開始翻譯《荒原》。1937年譯本出版后,傳神的表達廣受好評,文學大家邢光祖評論說:“趙女士的這冊譯本是我國翻譯界‘荒原上的奇葩。”
抗戰(zhàn)爆發(fā)后,已是陳夢家夫人的趙蘿蕤隨丈夫赴西南聯(lián)大,生活艱難繁瑣,昔日的大小姐學會了洗衣抹地、淘米燒菜。家務之余,她依舊手不釋卷,“聯(lián)大圖書館所藏英文文學各書,幾乎無不披覽”,煮飯時,膝頭常放著一本狄更斯的小說。環(huán)境惡劣,有著知識分子浪漫情懷的趙蘿蕤卻從不氣餒,“我永遠是個樂觀者,我覺得一切悲傷事結果都是最大的喜事,一切淚珠恨海在世界的喜劇場中都是些美麗的點綴,珍貴的紀念,活潑的教訓,經(jīng)驗的演進?!?/p>
1944年,陳夢家受邀到美國芝加哥大學講授古文字學,趙蘿蕤也去芝加哥大學英語系攻讀文學博士。其間,她幸運地被艾略特邀請參加晚宴。
三年后,陳夢家先行回國,趙蘿蕤繼續(xù)求學,出色完成了研究亨利·詹姆斯小說的博士論文,獨到的見解得到系主任威爾特教授的贊賞。此時,國內戰(zhàn)事緊張,因深恐不能實現(xiàn)學成回國的愿望,趙蘿蕤毅然放棄了來年6月就可獲得的博士學位,輾轉回到北平。
然而,一腔熱忱換來的卻是連續(xù)的劫難,先是“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作為燕京大學西語系主任,她疲于奔命,沒完沒了地檢討“錯誤傾向”;接著陳夢家被打成右派,下放勞改;隨后文化大革命到來,不愿“被人當猴?!钡年悏艏易钥O身亡。受此刺激,趙蘿蕤患了嚴重的精神分裂癥。
身體稍有好轉后,趙蘿蕤在北京大學西語系任博士生導師。課余,她投入美國詩人惠特曼的巨著《草葉集》的翻譯工作,在臥室里的一張小書桌上,伏案十二年。
《草葉集》全譯本的完成,震驚了學術界,美國《紐約時報》頭版刊登了對趙蘿蕤的長篇報道:“一位中國學者竟能如此執(zhí)著而雄心勃勃地翻譯我們這位偉大民族詩人的作品,真使我們驚訝不已。”1991年,芝加哥大學邀請趙蘿蕤回母校參加建校一百周年活動,并授予她“專業(yè)成就獎”。
“人活在世界上悲痛固多于喜歡,但一切悲灰都有止境,只有在有限承迎無限的時候,才永無止境。時光短促,藝術悠長,這使我永興起可憫的憾恨,因此我暫時考慮將涓滴的寂寞,伸入洋海的淡忘?!倍U意話語中透出的大徹大悟,最終讓溫室里的花朵在荒原里微笑盛開,成為奇跡。
趙蘿蕤(1912年-1998年),浙江德清人,著名翻譯家、文學家。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