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六一,陳 婧,李 龍 ,黃洪亮,唐衍力,孫旋旋,房 璐 ,李玉巖 ,張宗航,張文慧
(1 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山東 青島266003;2 農業(yè)部東海與遠洋漁業(yè)資源開發(fā)利用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090)
氣泡幕對許氏平鲉的阻攔效果研究
黃六一1,陳 婧1,李 龍1,黃洪亮2,唐衍力1,孫旋旋1,房 璐1,李玉巖1,張宗航1,張文慧1
(1 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山東 青島266003;2 農業(yè)部東海與遠洋漁業(yè)資源開發(fā)利用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090)
氣泡幕可作為海洋牧場魚群控制的技術手段之一。本研究通過改變氣泡幕在水槽中的相對位置和試驗許氏平鲉(Sebastesschlegeli)的密度來觀察許氏平鲉的行為反應,運用了觀察法、對照試驗法和控制變量法探究了氣泡幕對不同密度下的許氏平鲉的阻攔效果。結果顯示:1)試驗魚20尾時,氣泡幕的位置分別設置在矩形水槽長的1/4、1/2和3/4處(魚的密度為12.52、6.26、4.17尾/m2),阻攔率分別達到了98.2%、 88.4%和92.9%,阻攔效果明顯。2)氣泡幕設置在水槽長度方向的1/2處,試驗魚分別為5尾、10尾、15尾和20尾時,氣泡幕阻攔率分別達到了100%、85.7%、100%和88.4%(魚群密度分別為1.56、3.12、4.69、6.26尾/m2),阻攔效果良好。3)由于阻攔率較高,試驗魚群密度和阻攔效率沒有明顯的關系。本研究結果可為我國投放許氏平鲉的海洋牧場魚群控制技術以及取水口攔魚技術提供參考。
氣泡幕;許氏平鲉;阻攔率;海洋牧場
隨著海洋漁業(yè)捕撈強度的提高,漁業(yè)資源日益衰減,而人類對海洋漁業(yè)資源的需求卻越來越大。近些年來,一些漁業(yè)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逐漸開始了海洋牧場的建設與研究。海洋牧場的一項重要技術就是魚群行動控制技術,通過該技術確保魚類能夠在一定時期內在特定的區(qū)域生息而不外逃。另外,一些火電和核電企業(yè)一般采用泵站從海域中抽取大量海水對機組進行冷卻,需要采取一些技術手段阻攔魚類等進入取水口,以確保不損害海域資源。傳統(tǒng)技術手段是用漁網阻攔,但它有無法克服的缺陷。為此,研究人員開發(fā)了一些新的技術,如光控、電控、聲控、氣泡幕等。20世紀 30年代國外學者就開始研究氣泡幕,并試用于漁業(yè)生產和魚類資源保護,其后,國內外相關學者在試驗室以及野外對這一設想進行了驗證??傮w結論是,當魚群靠近氣泡幕時,由于氣泡幕在魚類眼中形成一道氣泡墻,阻礙魚類前行,同時氣泡上升振動發(fā)聲,在視覺和聽覺的共同作用下將魚群嚇走。但對于某些具體魚種,在阻攔效率、適應反應等方面又呈現(xiàn)一些不同的特點和變化[1-6]。
國內外在氣泡幕對魚類的影響已有較多的研究:劉理東等[1]研究了氣泡幕對5種淡水魚的阻攔效果;趙錫光等[3]研究表明不同氣泡幕密度的孔距、孔徑等對黑鯛、青石斑魚產生不同的阻攔作用;陳勇等[6]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密度固定氣泡幕對紅鰭東方鲀的阻攔效果平均達到71%;Stewart[7]的海上網箱試驗表明,氣泡幕能制約綠鱈和隆頭魚的行動,但對比目魚(高眼鰈、油鰈和鰈魚)的阻攔效果較差;Sager 等[8]在試驗室的試驗表明美洲狼鱸、斑點黃花魚和脂背鯡均無法躲避氣泡幕;Kouki Onitsuka等[9]研究發(fā)現(xiàn)在氣泡入射低于一定速度的情況下氣泡幕沒有對寬鰭鱲的行為產生顯著影響;Zielinski等[10]的研究試驗表明空間布局越復雜的氣泡幕對鯉魚阻攔效果越好。Kiyama 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 氣泡幕對日本鳀(Wngraulisjapomicus)和真燕鰩(Prognichthysagooz)能產生聚集作用;Zielinski[12]在野外實地設計的氣泡幕阻攔效果與試驗室一致。綜上,魚類對氣泡幕的反應并不一致,根據環(huán)境條件以及魚群狀況有所改變??傊芯繗馀菽辉隰~類行為中的應用,對漁業(yè)資源養(yǎng)護、減少環(huán)境污染、提高漁獲量、建設海洋牧場和減少港口噪音等都具有重要意義[13-14]。隨著計算機技術、水下攝影技術、高性能光學及聲學設備的應用,氣泡幕的研究方法也會越來越多[15-16]。
許氏平鲉(Sebastesschlegeli),又稱“黑鲪”、“黑頭魚”,是溫水性底層魚類,常棲息于近海岸礁海區(qū),為中國北方常見種,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國產于東海、黃海和渤海,是人工魚礁進行資源增殖和網箱養(yǎng)殖的理想種類[17-18]。國內在許氏平鲉對氣泡幕反應方面的研究,特別是不同密度魚群或氣泡幕距離魚群位置對阻攔效果的影響鮮有報道。本研究通過改變氣泡幕裝置在水槽中的相對位置和增減許氏平鲉個體數量來觀察許氏平鲉的行為反應,探討氣泡幕對不同密度的許氏平鲉魚群的阻攔效果,研究結果可為海洋牧場魚群控制和一些取水口魚群氣泡幕阻攔魚類裝備的設計和布設提供理論支撐。
1.1 材料
試驗所用許氏平鲉于2014年11月份分3次購自青島小港水產品市場,每次購進7條,全長104~146 mm,平均全長123 mm,平均體重29.44 g。試驗期間許氏平鲉暫養(yǎng)于室內圓形水槽。
1.2 試驗裝置
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魚類音響馴化試驗水槽(白色),長3.40 m,寬1.88 m,試驗水深0.44 m。試驗室保持均勻光照,水面光強在20~80 Lx之間,水溫15.0~17.0℃。在水槽底部中央鋪設一根與水槽等寬的白色硬質塑料管,內徑2 cm,在塑料管上均勻打孔,孔距2 cm,孔徑1 mm,兩端密封,將國產“海平面”牌ACO-009B型號電磁式充氣泵(功率185 W,排氣量105 L/min)通過橡膠管與氣泡管中部連接并充氣。
1.3 試驗方法
試驗過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觀察法、對照試驗法和控制變量法。每次觀察時在觀察室利用攝像監(jiān)控設備進行觀察試驗,并用生物統(tǒng)計的方法對統(tǒng)計數據進行分析,每組試驗重復3次,采用3次試驗的平均值。試驗項目:(1)對相同數量的魚,測試氣泡幕擺放在試驗水槽不同位置對魚的阻攔狀況的差異。通氣管分別放在水槽長度方向的1/4 L、1/2 L和3/4 L處,距離水槽左端距離分別為0.85 m、1.70 m、2.55 m(圖1)。
圖1 試驗裝置示意圖Fig.1 Installation of experiment
隨機選取20條魚(魚群的密度分別為12.52、6.26、4.17尾/m2)。觀察魚在空白試驗和通氣試驗中通過氣泡幕的次數,每次試驗進行1 h,觀察并記錄每10 min穿過圓管上方的魚數量。(2)將通氣管放在水槽長度方向的1/2 L,測試氣泡幕對不同數量的魚阻攔效果。隨機選取5、10、15、20尾魚進行試驗,對應的魚群密度分別為1.56、3.12、4.69、6.26尾/m2。觀察魚在空白試驗和通氣試驗中通過氣泡幕的次數,每次試驗進行1h觀察并記錄每10 min穿過通氣管上方的魚的尾次數。
通過率和阻攔率的計算公式[3]:
fPR=(NPA/NPC)×100%
(1)
fOR=(1- fPR) ×100%
(2)
式中:fPR—通過率,%;fOR—阻攔率,%;NPA—1 h通氣試驗中魚通過氣泡幕的尾次數,次;NPC—1h空白試驗中魚通過氣泡管的尾次數,次。
2.1 行為描述
空白試驗中,許氏平鲉自由地在水槽中游動,多在水槽底部活動,有較強的集群性,常有相互追逐的現(xiàn)象,也常聚集于水槽的邊角處作時間不等的停留。水槽底部的塑料管對許氏平鲉的活動沒有明顯的影響,它們或集群或單獨穿過塑料管上方,有時會在塑料管旁邊停留一段時間。新一批的魚比已經暫養(yǎng)的魚活躍,表現(xiàn)出很強的游動能力。
氣泡幕試驗時,許氏平鲉的行為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同。開始通氣后,許氏平鲉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驚恐狀態(tài),游動速度明顯加快,多沿水槽邊快速來回游動,有時快速沖向氣泡幕,但在接近氣泡幕前即減速停止,然后調頭回游。氣泡幕剛形成時魚類的行為與氣泡幕對大瀧六線魚的阻攔效果相似[19],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一條魚率先穿過氣泡幕,這時常會有其他魚隨之穿越氣泡幕,有時一條魚在首次穿過氣泡幕后沒有其它魚隨之穿過,該魚在另一側作短暫停留,隨后從另一側穿回,有時也會隨即調頭穿回。魚在穿越氣泡幕時多為加速通過,很少有魚會在氣泡幕附近或在氣泡幕中停留,還觀察到有的魚傾向于從氣泡幕兩端進行穿越。隨著時間的推移,許氏平鲉穿越氣泡幕的次數有的逐漸增加,有的逐漸減少,有的沒有明顯的規(guī)律。很多情況下許氏平鲉會逐漸平靜下來,聚集于水槽的邊角處,追逐現(xiàn)象時而出現(xiàn)。觀察發(fā)現(xiàn),氣泡幕對試驗魚有明顯的阻攔作用,魚穿越氣泡幕的次數比空白試驗中穿越塑料管上方的次數顯著減少。
2.2 不同位置氣泡幕攔魚效果試驗
圖2是氣泡幕在各處位置空白和氣泡幕試驗每10 min通過的魚尾次折線圖,虛線表示空白試驗,實線表示氣泡幕試驗。由圖可以看出,試驗中魚類穿越次數比空白試驗要低很多,說明氣泡幕有阻攔效果。隨著時間增加,通氣管在水槽1/2 L和1/4 L處空白試驗通過尾次呈現(xiàn)減少趨勢,而在3/4 L處則呈現(xiàn)增加趨勢。對于通氣管在水槽處3/4 L處,隨著時間推移通過的尾數增加,其原因可能與黑鮶喜歡尋找小的空間躲避有關。
圖2 不同位置的氣泡幕通過魚數量Fig.2 The average numbers of fish passing through the air-bubble curtainset at different tank sites
氣泡幕在不同位置的許氏平鲉平均通過率和阻攔率,以及對試驗組和空白對照組進行顯著性檢驗結果見表1。3個位置的氣泡幕對許氏平鲉阻攔效果都很明顯,阻攔率分別達到了98.212%、88.393%和92.896%,其中在1/4處攔魚效果最好。對3處位置試驗組和空白對照組進行F檢驗,得到的F值分別為157.132 1、294.511 6和7.936 3,都大于F0.01,2,12=6.93。所以,試驗處理組與空白對照組差異顯著,宜進行方差異性t檢驗,分別得到P5,0.01=0.000 68、0.009 611、0.000 072,都小于0.01,差異顯著,說明氣泡幕攔魚效果很明顯。
表1 不同位置氣泡幕條件下試驗處理組與空白對照組顯著性檢驗
2.3 魚群數量對阻攔效果影響
圖3給出的是不同魚群數量下每10 min通過的魚尾次數,虛線表示空白試驗,實線表示氣泡幕試驗。由圖可以看出在4種密度下氣泡幕的阻攔效果都很好,但是在3.12、4.69和6.26尾/m2密度下空白試驗穿越次數比較多,而1.56尾/m2密度下的穿越比較少,這可能是其密度太小而水體空間足夠,使得魚游動范圍充足。在空白試驗中,4.69尾/m2和6.26尾/m2密度下隨時間穿越次數逐漸減少,而3.12尾/m2密度下則有逐漸增多的趨勢。通過試驗觀測,3.12尾/m2密度條件下氣泡幕試驗中出現(xiàn)了穿越次數突然增加的情況,這是因為有1~2條魚突然來回重復穿越氣泡幕。
圖3 不同密度條件下每10 min通過的魚群數量Fig.3 The average number of fish passing through the air-bubble curtain in every 10 min under different density conditions
不同魚數量下的平均通過率和阻攔率,以及對試驗組和空白對照組進行顯著性檢驗結果見表2。4種數量下,氣泡幕對許氏平鲉阻攔率都很高,分別達到了88.39%、100%、85.71%和100%。對4處位置試驗組和空白對照組進行F檢驗,得到的F值分別為294.511 6、∞、3.991 5和∞。值得說明的是,兩次∞表示F值均很大,遠大于F0.01,2,12=6.93,所以前后兩處差異顯著,宜選用雙樣本異方差t檢驗;而在3.12、6.26尾/m2密度條件下,分別得到F=3.991 5
表2 不同魚數量條件下試驗處理組與空白對照組顯著性檢驗
2.4 魚群密度與阻攔率和通過率的關系
圖4為魚群密度與阻攔率和通過率的關系。阻攔率和通過率與魚群密度關系并不明顯,這與通常認為的魚群密度越大阻攔率越低有一定的差異。
圖4 魚群密度與阻攔率和通過率關系Fig.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h density and blocking rate, and between fish density and passing rate
3.1 不同位置和不同密度下氣泡幕攔魚效果
本次試驗觀察了氣泡幕在不同位置和不同密度下的攔魚效果。在位置試驗中,3處位置的氣泡幕對許氏平鲉阻攔效果都很理想,阻攔率分別達到了98.2%、88.4%和92.9%,其中在1/4 L處攔魚效果最好;4種魚群數量下,阻攔率分別達到100%、85.7%、100%和88.4%,說明如果在水域中采用氣泡幕對許氏平鮋進行阻攔能達到理想的結果。本試驗是在室內水槽中進行的,與自然環(huán)境有很大的差異。自然環(huán)境中水域廣闊,魚的密度比試驗環(huán)境要小很多,魚若遠離氣泡幕后很可能不再回來,這樣可能進一步提高氣泡幕對許氏平鮋能的阻攔效果。
3.2 氣泡幕對魚類的視覺刺激
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總結,氣泡幕對魚類的刺激主要有3種方式:視覺、聽覺和機械振動,而具體哪一種占據主導地位,尚需根據實際情況分析[2]。在本試驗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應該是視覺作用,即氣泡產生后,在上升過程中會形成一道帷幕(氣泡墻),這對魚的視野將產生刺激,形成一道視覺屏障,致使魚遠離氣泡幕[20]。因為聲音固然有影響,但由于試驗水槽不大,聲音在池壁可以形成多次反射而使得音頻混雜,聲音的影響并不會形成單向而明確的影響;相反的,試驗用海水透明度高,利于魚類觀察,所以視覺作用相對來說影響比較大。
3.3 魚群密度與阻攔率通過率之間的關系
本研究由于氣泡幕的相對位置以及在相同位置下不同數量魚群反應的都是在有限空間下魚群密度與氣泡幕阻攔效果的關系,魚群受到氣泡幕的驚嚇后首先會遠離,然后群聚,在適應一段時間后便會試圖穿越氣泡幕。試驗中,阻攔率和通過率與魚群密度關系不明顯,這與通常認為的魚群密度越大阻攔率越低有一定的差異。這可能與許氏平鮋在水中喜歡聚集在一起有關,也有可能是魚群密度尚未達到一個極點,即沒有超過單個魚對領域空間需求。另外,對不同的魚在水中分布的差異也可能會產生影響,這方面需要進一步驗證。
3.4 阻攔率計算方法
對于阻攔率的計算,本試驗采用的方法是氣泡幕下與空白試驗中通過的魚尾次做比較,這也是目前國內學者普遍采用的方法,但這樣的計算方法無法把幾條魚重復穿越氣泡幕的行為衡量出來。如果一群魚里只有一條魚重復穿越多次,且次數較多時,則以上阻攔率公式計算的結果不一定合理。本試驗在10尾魚試驗中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因此對衡量阻攔效果方法和計算阻攔率需要進一步開展研究。
許氏平鲉密度為1.56、3.12、4.17、4.69、6.26和12.52尾/m2時,氣泡幕阻攔率分別達到了100%、85.7%、92.9%、100%、88.4%和98.2%,阻攔效果良好。在本試驗中,許氏平鲉的密度和阻攔率與通過率間沒有明顯關系。
[1] 劉理東,何大仁.五種淡水魚對固定氣泡幕反應初探[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88, 27(2): 214-219.
[2] 趙錫光,何大仁,劉理東.幾種孔徑氣泡幕對黑鯛的阻攔作用[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89, 28: 83-87.
[3] 趙錫光,何大仁,劉理東.黑鯛和青石斑魚對氣泡幕反應的比較[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 1997, 27(1): 33-40.
[4] 趙錫光,何大仁,劉理東.氣泡幕對黑綢阻攔作用機制初探[J].海洋與湖沼, 1998, 29(1): 35-40.
[5] 趙錫光,何大仁,劉理東.不同孔距固定氣泡幕對黑鯛的阻攔效果[J]. 1997, 28(3): 285-293.
[6] 陳勇,張沛東,張碩,等.不同密度固定氣泡幕對紅鰭東方鲀的阻攔效果[J].大連水產學院學報, 2002, 17(3): 234-239.
[7] STEAWART P A M.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actions of fish to electrified barriers and bubble curtains[J]. Fish Research,1981, 1:3-22.
[8] SAGER D R, HOCUT T C H, STAUFF ER J R J R. Estuarine fish responses to strobe light, bubble curtains and strobe light /bubble-curtain combinations as influenced by water flow rate and flash frequencies[J]. Fish Research, 1987, 5(4) : 383-400.
[9] KOUKI ONITSUKA, JUICHIRO AKIYAMA, TATSUYA KOBAYASHI,etal. Effect of transmitted light and bubbles in open-channel flows on fish behaviors [M]. Advance i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09: 447-452.
[10]ZIELINSKI D P, VOLLER V R, SVENDSEN J C. Laboratory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bubble curtains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movement of common crap [J].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4(67): 95-103.
[11]KIYAMA S, ARIMOTO T, INOUE. Fish herding effect by air bubble curtain in small scale experimental tank [J]. Nippon Suisan Gakkaishi, 1991, 57:1301—1306.
[12]ZIELINSKI D P, SORENSEN P W. Field test of bubble curtain deterrent system for common carp[J].Fisheries management and Ecology,2015,22(2):181-184.
[13]蘇錦祥.魚類學與海水魚類養(yǎng)殖 [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0:8-238.
[14]馮春雷,李志國,黃洪亮,等.魚類行為研究在捕撈中的應用[J].大連水產學院學報,2009,24(2) :166-170.
[15]喬云貴,黃洪亮,陳帥,等.氣泡幕在魚類行為研究中的應用[J].現(xiàn)代漁業(yè)信息,2011,26(12):29-32.
[16]張建生,常洋,崔紅.模擬尾流氣泡幕的灰度圖像分析[J].西安工業(yè)大學學報,2010,30(5):517-520.
[17]張建生,林書玉,苗潤才,等.基于圖像處理的模擬尾流氣泡幕研究[J].光子學報,2007,36(12):2371-2376.
[18]朱理平,冒樹泉,馬國紅,等.飼料脂肪水平對許氏平鲉脂肪沉積、血液生化指標及脂肪代謝酶活性的影響[J].水產學報,2014,38(11):1879-1888.
[19]馬丁一,邢彬彬,齊雨琨,等.氣泡幕對大瀧六線魚的阻攔效果[J].大連海洋學報,2016,31(3):311-314.
[20]白艷勤,羅佳,牛俊濤,等.不同密度氣泡幕對花魚骨和白甲魚的阻攔效應[J].水生態(tài)學雜志,2013,34(4):63-69.
Study on the deterrent effect of bubble curtain on rockfish(Sebastesschlegeli)
HUANG Liuyi1,CHEN Jing1,LI Long1,HUANG Hongliang2,TANG Yanli1,SUN Xuanxuan1,F(xiàn)ANG Lu1,LI Yuyan1,ZHANG Zonghang1,ZHANG Wenhui1
(1 College of Fisheri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003, China;2KeyLaboratoryof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theEastChinaSeaandOceanFisheryResourcesoftheMinistryofAgriculture,Shanghai200090,China)
Bubble curtain could be used as one of the fish controlling techniques in sea ranching.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rockfish (Sebastesschlegeli) were observed by changing the location of the bubble curtain in the water tank and the density of the fish, and the deterrent effectiveness of the bubble curtain on rockfish of different densities was studied using the methods of observation, controlled trials and variable-controlling. Results show that: 1) when there were 20 fish in the tank, the bubble curtain was set at the 1/4, 1/2 and 3/4 of the rectangular tank lengthwise, and the blocking rates were 98.2%, 88.4% and 92.9%, respectively; 2) when the bubble curtain was set at 1/2 of the tank lengthwise, and the experimental fish were of 5, 10, 15 and 20 in number, respectively, the blocking rates correspondingly reached 100%, 85.7%, 100% and 88.4%, and the deterrent effect was good(in which the densities of the rockfish were 1.56, 3.12, 4.69 and 6.26 individuals per square meter respectively); 3)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sh density and the blocking effectiveness was observed due to the high blocking rates. The results provided a reference to the fish controlling technique in sea ranching and the fish blocking technology used in water intake areas.
bubble curtain; rockfish (Sebastesschlegeli); blocking rate; sea ranching
10.3969/j.issn.1007-9580.2016.06.011
2016-09-15
2016-11-29
公益性項目(農業(yè))行業(yè)專項(201203018);農業(yè)部東海與遠洋漁業(yè)資源開發(fā)利用重點試驗室開放課題(2014K05);中國海洋大學本科生訓練計劃項目(1112010616)
黃六一(1970—),男,教授,研究方向:增殖養(yǎng)殖工程。E-mail:huangly@ouc.edu.cn
S957.9
A
1007-9580(2016)06-0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