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源
如今我們的世界被如何吃得科學(xué)、吃得健康的信息所充斥,食品標簽管理不斷升級,吃垃圾食品被視作對自己不負責(zé)的表現(xiàn),一些人要算好卡路里才開始進食。每當有名人站出來說營養(yǎng)餐食怎么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時,我都會想起童年時吃的那些食物,還有我那些顯然沒有對兒童營養(yǎng)盡到責(zé)任的長輩。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我和母親、祖父母、兩個嬸嬸一起住在美國密西西比州的科林斯。除了我祖父波普,家里所有男子都參軍走了。祖父擔(dān)負起了養(yǎng)活這一大家子的重任。
祖父是田納西河谷管理局的木匠,他不僅讓我們衣食無憂,還擅長種植,在我們的后院種了很多蔬菜。他一周至少釣兩次魚,每次都滿載而歸。后院還建有一座雞舍,給一家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雞蛋和雞肉。
母親一向勤儉持家,每當豐收的季節(jié),就會做很多罐頭,有青豆罐頭、桃子罐頭、腌甜菜、草莓蜜餞,還有一些讓人辨不出里面到底是什么東西的罐頭。午餐是我家一天中最豐盛的一餐,我們叫做正餐,晚餐則是我們的夜宵。每個周日晚上,母親都會暫時從繁忙的家務(wù)中抽身,祖母通常會給我們做各種油炸食品。
牛排在戰(zhàn)爭時期屬于稀少食物,我們以炸雞替代。祖母和母親總是把肉炸得太老,那時候誰要是不把肉排和漢堡包里的肉餅完全煎熟,周圍的人都會覺得不可理喻。在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xué)家看來,那些年我們的飲食只有在蔬果當季的時候算是健康飲食。其他時候則距離健康標準相差太遠。
農(nóng)業(yè)管理部門從未檢查過祖父波普的菜園,更不用說雞舍了,祖母和母親做飯的時候也沒響應(yīng)過政府號召,做到飲食注意少鹽、糖及飽和脂肪。對于我們來說,有關(guān)油炸食品只有兩個問題——“炸得夠不夠脆?”和“我可以再吃一些嗎?”
那些年,我們的房子用煤取暖,我們喝的是未做精加工的牛奶,我們甚至很少鎖門,也許物質(zhì)比今天匱乏許多,但是生活卻隨意很多。即使活得如此不科學(xué),祖父還是活到88歲,祖母則是82歲。我的兩個嬸嬸依然健在,而我自己也眼看就快80歲了。我們?nèi)耘f沿襲著原來的生活習(xí)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