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康延
少年號
老課文《兒纜船》講的是一個慘烈而壯美的故事,為這個故事寫下一首詩的譚嗣同,是一位慘烈壯美的漢子。那個纜船兒和譚嗣同都有相似的定力,面對狂風惡浪和菜市口,他們沒有躲避,留下了足以穿透鐵灰歷史帷幕的鮮血與白骨。
英雄知道要做什么,并且死死不松手。世間厄運和帝皇專制都怕以命相搏的勇氣,交手的那一刻,雙方都感受到了生命的凜冽與自由的偉岸。
譚氏友人梁啟超用另一段話注解了“少年中國”:“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p>
今天在云南三江并流處,美國漂流教練文大川和其中國女友偉怡,既在呼吁停建鎖喉江河的多個大壩,又去教夏令營的孩子在河床漂流,與自然為伍。深圳第10屆中國杯帆船大賽前夕,在全世界桅桿如林之隙,水手們正訓練少年兒童泛舟海灣。沒有落水的經(jīng)歷,彼岸是遙遠的。不怕的孩子有勇,有勇的孩子無虞。海風獵獵,可以傾舟,可以鼓帆。
不禁想到我們昔日的海軍。1945年8月15日,陪都重慶抗戰(zhàn)勝利游行。人們歡呼著看陸軍、空軍、游擊隊、民兵、醫(yī)護隊方陣走過,突然,在大隊人馬中,三四個身著襤褸海魂衫的漢子,打出四個字的橫幅:中國海軍。片刻沉默后,人們爆發(fā)出猛烈的掌聲。八年里,從長江、珠江,到渤海、南海、東海,中國軍艦打得幾近覆沒,最后的海軍在船沉前拆卸艦炮,依然在江畔堅守一個軍種最后的還擊。
我一直渴望能夠拍出這樣一部海軍紀錄片,開頭是那一幕游行,結尾在驚濤與槍炮廝殺的靜處,緩緩疊映出一個秦朝的俠客,三杯酒仰天飲了,迎風高唱,衣袂飄飄,頭也不回地走向寒風吹徹的易水。
大河在,中華在,道義在。那么,我們都在。
影子解謎
民國時各類小學國文課本里常有一課,敘述影子,那是兒童自小疑懼的幻影,好似時下的網(wǎng)絡潮流青年,一言不合就求心理陰影面積。
光背著影子,一刻不歇,直至暮色四合,光影入夜。最深處的黑,是曾經(jīng)光亮又失卻了光亮。
蹲下身看著孩子的眼睛對話的先生,發(fā)現(xiàn)每一代的童年記憶中,總有太陽下、月亮下、油燈下、篝火旁的黑影,影影綽綽、長長短短、明明滅滅、虛虛實實,所以他們編寫了解惑的課文與歌曲,灌輸常識與科學知識。
有光有影,就有了皮影,就有了電影,而更早的先民仰天一望,還有吳剛、嫦娥。于是,日落月升,好像大地睡覺;剪影逆光,約等于暗夜思念。比如梅蘭芳與孟小冬兩情相悅時,乾旦坤生,日月相擁。他們曾有一張照片,梅蘭芳在墻上做了一個手影,孟小冬題字:“你在那里做什么???”旁邊梅蘭芳寫道:“我在這里做鵝影呢?!?/p>
形容光陰荏苒,常說“白云蒼狗”。中國古詩里的光影,拉長了上千年的詩意。李白有醉影:“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碧K東坡有花影:“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睆埾人餍宰苑Q張三影:“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柔柳搖搖,墜輕絮無影”。光影,投射著光陰。
我曾為中國電影百花獎大典寫過一首主題歌《暗夜一束光》,表達電影,也表達生命晦暗中的明亮:“露天廣場匯聚起四面八方的向往,好像白帆懸掛在滄海上。埋伏一百年的暗夜突然一束光,卑微的人發(fā)現(xiàn)遠方,每個人命運的蒙太奇,藏著一束光。黑暗的地方可以最亮,最亮的地方看見天堂。”
光與影,是性情大異的敵手,又是袍澤情深的手足。這種與生俱來的矛盾,無與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