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春輝等曾 娟
(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湖北武漢 430079)
近五年來國內外智庫研究動態(tài)與趨勢分析
譚春輝等曾 娟
(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湖北武漢 430079)
運用詞頻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對2011—2015年國內外以智庫為主題的文獻進行統(tǒng)計與可視化分析。首先,對其進行時間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機構分布等四個維度的時空分析,了解國內外智庫研究的形式特征與動態(tài);然后,對其進行關鍵詞分布分析,明確國內外智庫研究的內容特征與異同;最后,基于對國內外智庫研究現(xiàn)狀的把握,預測國內外智庫研究的基本趨勢。
智庫;文獻計量;內容分析;CiteSpace III
智庫,亦被譯為思想庫、智囊團等,是由美國蘭德公司(RAND)于1967年6月首創(chuàng)使用。主要是指為政府部門或社會團體、企業(yè)在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的決策進行調查研究、出謀劃策,提供咨詢,為其解決具體問題的組織機構,其職能包括對經濟、軍事、政治、科技等課題開展研究分析和給予評論,并向決策者提出戰(zhàn)略建議[1]。隨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智庫的作用逐漸凸顯,特別是在政府決策、經濟發(fā)展、公共事業(yè)管理、社會輿論監(jiān)管、公共知識傳播等方面,智庫都提供了及時必要的智力支持,提升了國家軟實力,推動了社會發(fā)展。本文運用詞頻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對近五年來國內外智庫領域期刊論文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期揭示該領域研究的時空特征、內容特征和發(fā)展趨勢,促進智庫研究發(fā)展,進一步推動智庫在社會各領域的積極作用。
內容分析法與詞頻分析法是當前信息計量研究中的主要方法,有利于探測某一學科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與重點,已得到廣泛應用[2-3]。本文將以關鍵詞為基礎的詞頻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相結合,利用近五年國內外智庫研究相關期刊論文,分析界定國內外智庫研究的重點領域及其發(fā)展態(tài)勢。同時,本文還運用陳超美博士開發(fā)設計的可視化文獻分析工具Citespace III[4],增強了關鍵詞分析研究的視圖效果,凸顯了智庫領域研究規(guī)律。
本文以CNKI(中國知網)中的核心期刊數(shù)據庫為中文文獻統(tǒng)計來源,以篇名或關鍵詞=(智庫or思想庫or智囊),時間=(2011—2015)為檢索條件,來源類別選擇“核心期刊”與“CSSCI”,剔除簡訊、征文、卷目錄、會議通知、動態(tài)消息、年度索引等不相關文獻,共篩選出372篇相關的中文文獻。英文文獻來自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數(shù)據庫,檢索策略:主題=(thinktank*)AND文獻類型=(ARTICLE)AND時間=(2011—2015)NOT地址= (PEOPLES R CHINA),共獲得362篇相關文獻。本文檢索時間截止到2016年7月21日。
2.1 時間分布
對近五年智庫領域中外文期刊論文時間分布進行整理,其結果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近五年國內智庫領域期刊論文呈直線增長的趨勢。2011年國內智庫領域期刊論文21篇,2015年增長為164篇,論文量增長非常明顯。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五年來我國智庫研究逐漸拓展深入,智庫研究熱潮興起。
由圖1可以看出,近五年內國外智庫領域期刊論文也大致呈增長趨勢,2011年外文智庫領域期刊論文為53篇,2015年增長為83篇,論文增長相對于國內較為緩慢。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國外智庫研究發(fā)展相對較為成熟。
通過對比國內外期刊論文的時間分布,能夠得知,近五年內國內外智庫期刊論文量都呈現(xiàn)上升趨勢,國內增長趨勢更加顯著。2011年國外智庫研究論文成果遠高于國內,而國內經過五年的快速發(fā)展,2015年智庫領域研究成果豐碩。
2.2 期刊分布
2.2.1 中文期刊分布分析
經過整理列舉載文量前十的中文期刊,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刊文量最大的期刊是《人民論壇》。根據發(fā)文的數(shù)量,國內智庫研究文獻主要集中于《人民論壇》、《國外社會科學》、《教育研究》、《中國行政管理》、《中國黨政干部論壇》、《中國高教研究》和《中國高等教育》等10種期刊,其刊文量占據了該領域近5年載文總量的29.30%。
2.2.2 外文期刊分布分析
圖1 中外文論文發(fā)表時間分布
表1 中文期刊及其載文量
整理列舉載文量前十的外文期刊,如表2所示。從表2可知,刊文量最大的期刊是AMERICAN HEART JOURNAL。根據發(fā)文的數(shù)量,國外智庫研究文獻主要集中在《AMERICAN HEART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NEUROUROLOGY AND URODYNAMICS》、《POLITICALQUARTERLY》等10種期刊,其刊文量占據了該領域近5年載文總量的14.64%。
2.3 作者分布
2.3.1 中文作者分布情況
發(fā)文量在4篇以上的前10位作者(含合著)及其發(fā)文量如表3所示。
在 Citespace III 中,導入近5年國內期刊論文數(shù)據,利用路徑搜索(pathfnder)算法,選擇節(jié)點類型為 Author(作者),閾值確定為Top 50,選擇Time Zone視圖,生成如圖2所示的中文作者時序圖。
由表3和圖2可知,中文作者分布相對較為集中。2011年研究人員相對較少,2012—2015年研究人員逐年增加,也表明了智庫研究被越來越多專家學者所關注。同時,經過調查得知,智庫研究人員學科背景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中共黨史、傳播學、科技哲學與管理、教育學、情報學等,學科背景豐富多樣。
2.3.2 外文作者分布情況
經過整理得知,發(fā)文量在4篇以上的外文作者(含合著)有12人,排列如表4所示。
同樣,在Citespace III 中,導入近5年國外期刊論文數(shù)據,利用路徑搜索(pathfnder) 算法,選擇節(jié)點類型為 Author,閾值設定為Top 50,選擇TimeZone視圖,生成如圖3所示的外文作者時序圖。
表2 外文期刊及其載文量
表3 中文作者及其發(fā)文量
圖2 中文作者時序圖
根據表4和圖3可知,外文作者分布相對較為分散。2011年研究人員相對較少,2012—2015年研究人員逐年增加。同時,經過調查得知,國外智庫研究人員學科背景同樣豐富多樣,其學科背景主要有:國際關系學、醫(yī)學、歷史學、法學、政治學、公共管理學等。
2.4 機構分布
2.4.1 國內機構分布情況
經過論文的整理與分析,列舉出發(fā)文量排列前9的國內機構,如表5所示。
在Citespace III 中,導入近5年國內期刊論文數(shù)據,利用路徑搜索(pathfnder)算法,選擇節(jié)點類型為Institution,閾值設定為Top 50,選擇Time Zone視圖,生成如圖4所示的國內機構時序圖。
根據表5和圖4可知,國內國際關系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等機構在智庫研究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其發(fā)文量占據了該領域近5年發(fā)文總量22%。
表4 外文作者及其發(fā)文量
圖3 外文作者時序圖
2.4.2 國外機構分布情況
經過整理與分析,列舉出發(fā)文量排列前9的國外機構,如表6所示。
同樣在Citespace III中,導入近5年國外期刊論文數(shù)據,利用路徑搜索(pathfnder)算法,選擇節(jié)點類型為Institution,閾值設定為Top 50,選擇Time Zone視圖,生成如圖5所示的國外機構時序圖。
根據表6和圖5可知,國外杜克大學、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倫敦國王學院、愛丁堡大學等機構在智庫研究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其發(fā)文量占據該領域近五年發(fā)文總量11.87%。同時,根據這些機構所在國家,可以得知,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家智庫研究在國際上仍占主導地位。
3.1 國內智庫研究的重點內容
通過對近五年國內期刊論文關鍵詞加以統(tǒng)計,并對其進行同義詞合并以及無關詞刪除等處理,共獲得中文關鍵詞952個,按照頻次高低排序所得的前20位高頻詞的統(tǒng)計結果如表7所示。
在Citespace III 中,導入國內期刊論文數(shù)據,利用路徑搜索(pathfnder)算法,選擇節(jié)點類型為keyword(關鍵詞),閾值設定為Top 50,生成圖6所示的中文高頻關鍵詞知識圖譜。轉換為Time Zone視圖,生成圖7所示的中文高頻關鍵詞時區(qū)視圖。最后,選擇“K”進行聚類,運用LLR算法顯示聚類明細,共產生7個聚類,得到的知識圖譜如圖8所示。
表5 國內機構及其發(fā)文量
圖4 國內機構時序圖
從表7和圖6、圖8可以看出,在近五年國內智庫研究中,研究者更多地關注中國特色、決策咨詢、智庫建設、高校智庫、新型智庫、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美國智庫、政策研究等領域。從這些高頻關鍵詞可以得知,國內智庫領域研究立足全面深化改革,基于中國發(fā)展實際,以智庫類型、智庫職能、智庫政策為研究重點,內容體系向多元化發(fā)展。從圖7可以得知,2011年智庫研究更側重智庫職能與政策,重點關鍵詞有決策咨詢、政策研究;2012—2013年更側重于中國特色智庫智庫建設、美國智庫研究;2014—2015年更側重于高校智庫、民間智庫等智庫類型研究。
3.2 國外智庫研究的重點內容
通過對近五年國外期刊論文關鍵詞的統(tǒng)計處理,共獲得外文關鍵詞892個,按照頻次高低排序所得的前20位高頻詞的統(tǒng)計結果如表8所示。
在Citespace III 中,導入國外期刊論文數(shù)據,利用路徑搜索( pathfnder) 算法,選擇節(jié)點類型為Keyword(關鍵詞),閾值設定為Top 50,生成圖9所示的外文高頻關鍵詞知識圖譜。轉換為Time Zone視圖,生成圖10所示的外文高頻關鍵詞時區(qū)視圖。最后,選擇“K”進行聚類,運用LLR算法顯示聚類明細,共產生7個聚類,得到的知識圖譜如圖11所示。
從表8和圖9、圖11可以看出,在近五年國外智庫研究中,研究者更多地關注政策、模型、政治、管理、系統(tǒng)、治理、知識等領域。從這些高頻關鍵詞可以得知,國外智庫領域研究基于智庫基礎理論,立足社會實踐,以智庫管理、智庫應用、智庫政策為研究重點,研究內容更加深入。從圖10可以得知,2011年智庫研究更側重智庫管理與體系;2012—2013年更側重于智庫應用、智庫政策研究;2014—2015年更側重于智庫視野、智庫前景等研究。
表6 國外機構及其發(fā)文量
圖5 國外機構時序圖
3.3 國內外智庫研究的前沿分析
關鍵詞突變情況分析可以探測智庫領域研究前沿。首先對英文數(shù)據進行翻譯、提取關鍵詞等加工處理,轉換其格式。再在Citespace III 中導入國內外期刊數(shù)據,將網絡節(jié)點設置為Keyword,且Term Type設定為Burst Terms,閾值設定為TOP 50,以Time Zone視圖進行展示,探測突變詞,生成圖12所示的國內外智庫領域研究前沿知識圖譜。
在圖12中,方形節(jié)點即為突變詞,其大小代表突變詞的權重,位置代表突顯時間,突變詞的權重越大,成為領域新興研究趨勢的可能性越大[5]。將突變詞按權重大小進行排序生成表9。權重排名前三的突變詞為決策咨詢、新型智庫、管理,表明智庫研究的主要前沿集中在智庫職能、智庫類型、智庫管理等三方面。
4.1 相似的研究特點
圖6 中文高頻關鍵詞知識圖譜
表7 中文文獻高頻關鍵詞分布
圖7 中文高頻關鍵詞時區(qū)視圖
圖8 智庫研究中文高頻關鍵詞聚類
(1)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國內外研究人員對于智庫的基礎理論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同時,研究人員將智庫研究立足于社會實踐,將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例如:國內學者楊友清、陳雅[6]將智庫理念運用于圖書館咨詢服務中,借鑒國外智庫成功經驗,促進圖書館服務模式轉變;國外學者Bennett S[7]分析了在中低收入國家智庫對于衛(wèi)生政策的影響以及相關經驗??梢钥闯?,國內外研究人員都不僅僅局限于基礎理論,更將智庫研究嵌入社會實踐之中。
(2)與多個學科關系緊密。智庫應用范圍較廣,影響著社會各領域的發(fā)展,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各研究人員都從自身學科知識領域出發(fā)對智庫開展深入研究,擴充了智庫研究的內容體系,也為智庫研究提供了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與研究視角。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智庫研究與公共管理領域、圖書情報領域、新聞傳播領域、國際關系領域、文化教育領域、經濟管理領域、行政管理等諸多學科產生交集。這種多學科的交叉碰撞將為智庫研究迸發(fā)更多活力,為研究人員提供更多思路和靈感。
(3)具有國際視野。國內外智庫研究都沒有僅僅著眼于本國,都是積極關注國際智庫發(fā)展狀況,以多個國家為研究背景,立足國際。國內智庫研究中的高頻關鍵詞是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蘭德公司等,這表明我國積極關注國際先進智庫的發(fā)展,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同時也顯示了我國智庫研究的國際視野。而國外智庫研究也是以多個國家為研究背景,探討各國智庫的發(fā)展及其應用。
表8 外文文獻高頻關鍵詞分布
圖9 外文高頻關鍵詞知識圖譜
圖10 外文高頻關鍵詞時區(qū)視圖
圖11 智庫研究外文高頻關鍵詞聚類
圖12 國內外智庫研究前沿時區(qū)視圖
4.2 存在的研究差異
(1)國內研究基于國情,注重中國特色。各國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和歷史文化不同,智庫研究的社會背景也不同。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和經濟體制發(fā)生巨大變化,黨政關系、央地關系、政府與市場關系、政府與社會關系、不同所有制結構之間的關系以及國際經貿關系已經并正在進行著深刻調整[8]。目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中國智庫發(fā)展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智庫研究也一直基于國情,注重中國特色。一方面專家學者積極構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理論框架,探尋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基礎理論,另一方面將智庫應用與我國國情相結合,運用智庫理論探索社會實際問題。
(2)國外研究側重實踐應用,國內研究理論探討。國外智庫研究更偏向實踐應用,國內智庫研究相對而言更偏向理論探討。國外智庫研究大都是基于具體的社會問題基礎之上,并擴展到社會生活中各個領域,涉及社會實踐的具體應用,如醫(yī)療、氣候變化、衛(wèi)生政策等。而目前國內智庫研究更多地將關注理論探討,對智庫類型、智庫職能、國外智庫經驗等理論進行了深入研究。
(3)國外研究源于社會需求,國內研究主要由政府推動。國外智庫研究驅動力主要來自社會需要。而國內智庫研究驅動力一方面來自智庫引起的社會需求,但目前更主要還是來自于政府,可以說,目前我國智庫研究熱主要是由政府推動的。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提出:“以服務黨和政府決策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詢?yōu)橹鞴シ较颍酝晟平M織形式和管理方式為重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動力,努力建設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9]”這些文件都大力地推動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研究,為中國智庫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同樣,2014年教育部印發(fā)《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也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高校智庫研究[10]。各國國情不同,社會環(huán)境不同,研究背景也不同。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轉型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由政府推動智庫發(fā)展,為提升我國軟實力、建設國際高端智庫的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表9 國內外智庫研究的突變詞權重
4.3 主要趨勢
(1)研究內容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
現(xiàn)階段智庫主要集中在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圖書情報、文化教育、新聞傳播等領域,隨著智庫在社會中廣泛應用,各學科領域將加深對智庫的研究,研究范圍也將逐漸向生態(tài)學、經濟學等學科領域擴展,研究內容將結合更多的學科背景展開,同時,隨著智庫社會影響力逐漸擴大,智庫研究將與更多的社會熱點將結合,研究內容將更加多元化。
(2)研究方向呈現(xiàn)細分化趨勢
隨著智庫研究逐漸深入,智庫研究呈現(xiàn)細分化趨勢。智庫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智庫應用、智庫智能、智庫類型、國際智庫、智庫評價等領域。隨著這些領域研究的深入,研究方向將逐漸細分,研究內容將更加專業(yè)化、細致化。例如,有關國際智庫的研究,將逐漸細分為美國智庫、歐洲智庫、亞洲智庫等方向。智庫類型可按應用領域細分為海洋智庫、軍事智庫、經濟智庫、醫(yī)療智庫、教育智庫等智庫研究,也可按智庫單位分為高校智庫、科研院所智庫、企業(yè)智庫等智庫研究。
(3)應用研究比重不斷增加
隨著智庫社會職能的落實履行,智庫應用將引起極大的社會關注,智庫應用研究特別是深層次應用研究也將越來越受到重視,智庫應用研究比重將不斷增加[11]。例如:有關醫(yī)療智庫的研究,可能會將醫(yī)療智庫更多地與醫(yī)療改革、醫(yī)患關系等結合起來,將智庫與實踐應用緊密融合。智庫是為社會應用而誕生的,對于智庫的研究重點最終要落實到智庫應用研究之中。
近五年來,隨著智庫社會影響力提升,社會作用日趨增強,政府公眾的重視程度持續(xù)增加,智庫領域研究飛速發(fā)展。本文基于CNKI核心期刊數(shù)據庫和WoS核心合集數(shù)據庫,運用可視化文獻分析軟件CiteSpaceⅢ,對近五年國內外智庫研究相關文獻加以計量分析,闡述了國內外智庫研究的動態(tài),通過分析比較發(fā)現(xiàn)國內外智庫研究的異同,并以此為依據,提出了國內智庫研究改善建議。通過前沿分析,了解到在未來幾年里,智庫研究將顯現(xiàn)研究內容多元化、研究方向細分化、應用研究比重不斷增加的發(fā)展態(tài)勢。
為進一步推動和完善我國智庫研究,在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建立智庫研究共享平臺。近幾年來我國智庫研究迅猛發(fā)展,研究深度廣度不斷拓展,成果產出的數(shù)量質量不斷提升,為我國智庫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理論指導。但與此同時,智庫研究存在著研究成果分散、研究不系統(tǒng)等問題。在智庫研究中,研究者面臨的一個困難就是可用數(shù)據較少,研究成果分散[12]。我國智庫研究應重視研究成果和研究數(shù)據的積累,構建智庫領域數(shù)據庫、建設建立智庫知識共享平臺[13]。
(2)加強公眾互動交流。智庫是一種服務公共決策、生產公共思想和公共知識的社會組織,它的服務對象是政府和公眾[14]。這都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智庫研究應該加強與公眾交流溝通,傳播智庫理念。目前,智庫研究人員往往習慣于學術圈內的交流,不能積極主動地向社會公眾進行宣傳、介紹和倡議,更缺乏通過理論產品引導社會公眾的理念,這將使智庫難以完成輿論引導和社會服務的職能,無法成為大眾的“思想羅盤”[15]。因此,智庫研究人員應該積極加強公眾互動交流,通過公開報告等形式拉近智庫研究與公眾的距離。
(3)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我國智庫研究應堅持開放性、國際性和全球化理念,加強與國際智庫研究機構合作交流,互通研究方法與研究理念,積極推廣我國智庫產品,提升我國智庫研究領域國際話語權和智庫產品的國際影響力。這主要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積極與國際智庫研究機構開展合作,熟悉并借鑒國際智庫研究機構運作方式和研究方法;二是以點帶面,在中國具有影響力的全球問題和國際感興趣的中國議題上率先突破,逐步擴大國內智庫研究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三是要建構國際交流合作的平臺,推廣我國智庫研究成果與智庫產品[16]。
[1] 許鑫,吳珊燕. 智庫知識庫的構建研究[J]. 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3):68-72.
[2] 宋振峰,宋惠蘭. 基于內容分析法的特性分析[J]. 情報科學,2012(7):964-966, 984.
[3] 呂紅,邱均平. 國際圖書情報學二十年研究熱點變化與研究前沿分析[J]. 圖書館雜志,2013(9):14-20.
[4] CHEN Chaomei. Hindsight, insight, and foresight: a multi-level structural variatio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a scientifc feld[J].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2013,25(6): 619-640.
[5] 胡德華,種樂熹,邱均平,等. 國內外知識檢索研究的進展與趨勢[J]. 圖書情報知識,2015(3):93-106.
[6] 楊友清,陳雅. 基于智庫理念的圖書館咨詢服務模式研究[J]. 圖書館雜志,2012(10):44-46.
[7] BENNETT S. Influencing policy change: the experi ence of health think tanks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J]. 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 2012 (27): 119-125.
[8] 朱旭峰. 構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研究的理論框架[J].中國行政管理,2014(5):29-33.
[9]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EB/OL]. [2016-06-10].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
[10] 教育部關于印發(fā)《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的通知[EB/OL]. [2016-06-10].http://www. 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1/ 201402/164598.html.
[11] 季婉婧,曲建升.國際典型科技智庫的類型及其產品特點分析[J].圖書與情報,2012(5):93-98.
[12] 李希. 國內外智庫研究文獻計量分析[J]. 情報資料工作,2016(2):89-95.
[13] 張志強,蘇娜. 國際智庫發(fā)展趨勢特點與我國新型智庫建設[J]. 智庫理論與實踐,2016(1):9-23.
[14] 徐曉虎,陳圻. 中國智庫的基本問題研究[J]. 學術論壇,2012(11):178-184.
[15] 王健.論中國智庫發(fā)展的現(xiàn)狀、問題及改革重點[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29-34.
[16] 王輝耀. 中國智庫國際化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行政管理,2014(5):20-24.
Research Situation and Trend on Think Tank at Home and Abroad in Last 5 Years
TAN Chunhui, ZENG Ju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word frequency analysis and content analysis, the paper makes statistical and visualizing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s on think tank between 2011 and 2015. Firstly, by analyzing time distribution, journals distribution, authors distribution, institutional distribution, we can understand the form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in the field of think tank research. Then, by analyzing keywords distribution, we can know the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erences in the feld of think tank research. Lastly, we forecast the basic trend in the feld of think tank research based on the grasp of think-tank research status.
think tank, bibliometrics, content analysis, CiteSpace III
G250.25
A
10.3772/j.issn.1674-1544.2016.05.007
譚春輝*(1975—),男,管理學博士,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信息計量與科學評價、電子商務診斷;曾娟(1992—),女,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計量與科學評價。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以創(chuàng)新和質量為導向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機制及其實施體系研究”(12BTQ036)。
2016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