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嬌,李曉寧
(乾縣植保植檢站,陜西乾縣 713300)
小麥是我縣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在我縣多處地區(qū)有著廣泛的種植。隨著現(xiàn)代農業(yè)不斷發(fā)展,小麥種植農戶科學種植意識不斷提高,小麥病蟲害作為小麥種植效益主要影響因素,逐漸受到小麥種植戶的關注。因此,從常見小麥病蟲害入手,探討科學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小麥紋枯病在小麥種植過程中較為常見,如小麥患病會導致根芽逐漸腐爛等問題,最終造成病苗枯死。小麥紋枯病發(fā)病初期,小麥幼芽芽鞘會逐漸變?yōu)楹稚?,病情嚴重時,可直接導致幼芽枯死。如在植株成苗后患病,則主要變現(xiàn)為小麥葉鞘變?yōu)榛疑?、葉片邊緣變?yōu)楹稚⒊霈F(xiàn)暗綠色水漬等病狀,病情持續(xù)一段時間后,就會導致小麥植株失水問題,逐漸枯萎死亡。如在小麥植株拔節(jié)后患病,在其底部葉鞘可產生水漬型病斑,一般為橢圓形,隨著時間推移,病斑邊緣會出現(xiàn)云紋狀病斑。過早播種、種植密度過大是導致小麥紋枯病的主要原因。
小麥蚜蟲又被稱為油蟲,該蟲害主要發(fā)生于小麥植株莖部、結穗部位以及葉片處。小麥被小麥蚜蟲侵害后,侵害部位會逐漸由黃色小斑發(fā)展成條斑,影響小麥的光合作用,阻礙小麥植株對于營養(yǎng)的正常吸收,導致小麥植株死亡或影響小麥產量。小麥種子中附著有小麥蚜蟲蟲卵是導致這一蟲害的主要原因,在小麥種植過程中,蚜蟲幼卵逐漸成長,在一定溫度、濕度情況下,就會大量繁殖形成蟲害。
小麥患有小麥條銹病,在初期主要表現(xiàn)為植株出現(xiàn)褪綠黃斑,隨著病情加重,逐漸形成粉色菌堆,隨后演變?yōu)楹谏咦佣?。該病主要發(fā)生于小麥植株葉片頂端以及結穗部位。
如小麥種植地下存在有害蟲蟲卵,隨著環(huán)境變暖,蟲卵孵化同時大量繁殖,就可能導致蟲害問題。
科學去除病蟲害發(fā)生環(huán)境,是小麥病蟲害防治的基礎。首先,農戶應嚴格遵守輪種原則,通過輪流種植大豆、油菜等其他植物,控制田地間的病菌數(shù)量;其次,科學控制小麥播種密度,適當增加農田通透性,避免小麥病菌的大范圍擴散;最后,小麥種植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增加有機肥料使用量,并做好雜草清除工作,及時排凈田間積水。此外,還應科學改善小麥種植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小麥抗病性增長提供良好條件。
就小麥蟲害防治而言,可選擇引進害蟲天敵的方法進行控制,以小麥蚜蟲為例,可引進瓢蟲等有益昆蟲進行防治。就一般情況而言,瓢蟲數(shù)量和蚜蟲數(shù)量比值滿足1:150時,就可以到達較為理想的防治效果。選用這種方法,需注意引進昆蟲對于小麥種植的影響。
就目前小麥種植而言,化學防治方法是最常見的病蟲害控制方法。隨著現(xiàn)代農業(yè)不斷發(fā)展,各種藥劑的使用,有效提高了小麥種植綜合效益,但不科學用藥,也可能對小麥種植造成不良的影響。
種子化學防治處理是化學防治的基礎,部分小麥病蟲害如紋枯病就是通過感染小麥種子進行傳播的。因此,小麥種植農戶在小麥種植前,應對小麥種子進行相應的化學處理,其中藥劑拌種是最為常見的種子化學防治處理方法。在實際化學防治過程中,小麥種植戶需結合以往的小麥種植經驗,進行化學防治重點調整,以提高化學防治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噴灑農藥是進行小麥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方法,農戶需科學把握噴灑環(huán)節(jié),加強噴灑操作質量,以提高農藥防治效果。以小麥蚜蟲為例,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農戶可選擇一些低毒高效的藥劑進行防治。首先,應科學選擇藥劑類型,并根據(jù)相應的使用說明進行使用,禁止過度使用藥劑;其次,應根據(jù)具體的病蟲害危害部位,進行有側重的農藥噴灑操作,以提高農藥防治效果;最后,應在病蟲害早期進行防治,避免病蟲害的進一步擴散。
小麥病蟲害防治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作,不能僅依靠單一的手段進行,相關部門應加強小麥病蟲害科學防治宣傳,引導小麥種植農戶,科學選擇防治手段,進行綜合防治,以提高小麥種植綜合效益。
綜上所述,小麥病蟲害作為影響小麥正常種植的最主要因素,直接影響著農戶的經濟收益。因此,小麥種植農戶應全面提高病蟲害防治意識,從小麥常見病蟲害入手,科學選擇小麥病蟲害防治手段,實施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等多元化防治,以促進小麥健康生長,提高小麥種植綜合效益。
[1] 陳萬權.小麥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體系[J].植物保護,2013(5):16-24.
[2] 李菁.小麥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J].南方農業(yè),2016(3):69.
[3] 曹濟紅,郭小云.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農業(yè)與技術,2014(1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