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嫉妒是一種微妙的情感,強烈而又隱蔽。
人們常說,我高興、我傷心、我氣憤,但很少有人直言“我嫉妒”?!跋才窅蹛河逼咔橹幸舱也坏郊刀蔬@個詞。然而,一提嫉妒,不用解釋,每個人都心領神會。其實,跟其他情緒一樣,嫉妒也是一種本能。
現(xiàn)實生活中充滿了嫉妒。幾乎任何事物,只要是別人有而自己沒有但又渴望擁有的,都會成為嫉妒的導火索。美貌、健康、金錢、權勢、愛情……甚至母親會嫉妒女兒的年輕漂亮,父親會嫉妒兒子的才華橫溢,丈夫會嫉妒妻子的精明能干。在愛情領域,我們喜歡使用“吃醋”一詞,很形象地說明了嫉妒造成的心理感受。
嫉妒是一種本能力量,當它被環(huán)境誘發(fā)時,人們就會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能量,有些人就把這種負面能量具體化為有破壞性的行為。人們總是不敢承認自己嫉妒,因為嫉妒很容易和破壞連在一起,有損個人形象。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聰明過人,才智超群,但心胸狹窄。對于比自己智高一籌的諸葛亮耿耿于懷,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赤壁之戰(zhàn)前后,周瑜嫉賢妒能,幾次加害諸葛亮均未得逞。后來周瑜使用美人計,騙劉備至東吳娶妾,被諸葛亮將計就計,結(jié)果賠了夫人又折兵,氣得連呼數(shù)聲“既生瑜,何生亮”,昏厥于地,氣絕身亡。周瑜度量狹小,最終害人害己。正如魯肅所說:“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1953年慕尼黑有一個老姑娘用嬰兒車推著她一位好朋友的嬰兒去散步,突然間她把車和小孩一起推進了薩爾河。精神科專家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個女孩是突然間抑制不住嫉妒而犯下了罪行。她嫉妒這個孩子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好友的幸福。
1960年3月15日,美國各家報紙刊登了一則消息:“一個手持鐵棍的男孩殺人犯供稱:殺人動機是出于嫉妒婦人的財產(chǎn)?!?7歲的戴維·馬爾茨是一家洗衣店工人的兒子,經(jīng)常被一個同學邀請去家里使用私人游泳池。因為嫉妒這個家庭的財富,他打死了同學的母親。
數(shù)年前,北大心理系一位女研究生,因嫉妒同學得到美國大學的高額獎學金,偷偷以同學的名義發(fā)了一份電子郵件,說放棄這個機會,致使獎學金轉(zhuǎn)給了別人。按說,學心理學的應該更懂得處理自己的情緒,可為什么還會這樣做?由此可見嫉妒的根深蒂固。據(jù)說作案者心理素質(zhì)很好,法庭上面不改色心不跳,然而名牌大學的高材生還是淪為了嫉妒的俘虜。
嫉妒是人性的一種偏狹,它常常發(fā)生在兩個年齡、文化、社會地位與條件相當并有競爭關系的人之間,競爭中的失敗者往往對競爭對手產(chǎn)生嫉妒心理。普通女工不會嫉妒林青霞的紅顏,李嘉誠也不會嫉妒某大款的財富。
嫉妒本質(zhì)上是愚蠢和蠻不講理的,它叢生于缺乏才能和意志的地方。嫉妒別人的才能,正好說明自己的無能;嫉妒別人的容貌,恰是對自己容貌的自卑。嫉妒者企圖用嫉妒來維護可憐的自尊,殊不知淋過雨的土坯絕壘不起高墻。
嫉妒是腐蝕靈魂的鐵銹,是蠶食榮譽的蠹蟲。在嫉妒心的驅(qū)使下,人的行為通常是非理性的,甚至可能是卑劣的,諸如誹謗、中傷、挑撥、毀物、毀人等。嚴重的嫉妒者甚至寧愿自己受殘害,也不愿別人得到實惠。據(jù)說在南亞流行著這樣一個故事:上帝告訴某人,可以滿足他的要求,賜給他所要求的任何一樣東西,條件是給他的鄰人雙倍的東西。這個人想了想,說:“神圣的上帝呀,請挖掉我的一顆眼睛吧!”
嫉妒是一種心理病態(tài),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善妒之人承受著雙重痛苦,一方面為自己的失敗或不幸而感到痛苦,一方面為別人的成功或幸福而感到痛苦。
嫉妒是人生的一片沼澤地,如果長久地陷在其中而不能自拔,就必然要被嫉妒的血盆大口所吞噬。
嫉妒是人的一種天性,就算是圣人,也難做到從沒有嫉妒過別人。辯證地看,嫉妒并不全都是破壞性的,它也有一定的建設性。一個志趣高尚、心胸遠大的人常能以輕微的淺層次的嫉妒作為契機,鞭策自己奮發(fā)向上,努力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和優(yōu)勢,使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
人是為自由幸福而活著,不是為披枷帶鎖而活著。如果你已經(jīng)很不幸地陷進了嫉妒的泥潭,也不要太憂慮。人是地球上最理性的動物,情緒可以自我控制,只要你真的有解救自己的愿望、行動和意志,就一定能夠戰(zhàn)勝嫉妒,爬上自由之岸。這里給你推薦一副矯正嫉妒心理的良藥,里面共有四味藥,不妨一試。
第一,縮小“我”字。嫉妒心理的產(chǎn)生歸根到底是由于個人私欲的過度膨脹所致,這種人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把別人的優(yōu)勢看成對自己的威脅。因此,要矯正嫉妒心理,關鍵是驅(qū)除心里的私心雜念,拓寬心胸,達到“心底無私天地寬”的至高境界。第二,悅納他人。不服輸?shù)膽B(tài)度固然是進步的動力,但要坦然面對人生中的對手與比賽,并虛心學習別人之長來補己之短,切不可過于爭強好勝,以免心理失衡。第三,將心比心。學會換位思考,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有了情感上的共鳴,就不會產(chǎn)生過強的嫉妒心理。第四,奮發(fā)進取。將他人視為自己奮斗的目標,趕超的對象。這樣,嫉妒心理就變成了不斷進取的動力源泉,嫉妒的力量便轉(zhuǎn)化為建設性的行動能源。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旦走出了狹隘的自我小圈子,能夠積極地容納別人并真誠地歡迎別人超越自己,能夠真正做到自尊、自強、自信而又不自傲、自大,便會覺得天是那么高、那么藍,地是那么大、那么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