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啟治
手捧散發(fā)著油墨清香的繆俊杰著長篇小說《煙雨東江》的清樣,幾年前的一幕不禁呈現在腦海中。那是在已經退休的幾個大學同窗的聚會上,俊杰兄鄭重其事地說:退休了,終于可以擺脫各種繁雜事務的干擾,自己支配時間了,我要寫一部反映客家民系歷史生活的長篇小說,為自己的故鄉(xiāng)留下一部可以流傳下去的作品。
這個話題當時并沒有深談下去,然而在我的心里卻不期然就涌出了一些問題:誰都知道,俊杰兄是長期主持一家大報文藝宣傳工作的著名評論家。魯迅說過,搞理論要冷靜,搞創(chuàng)作要熱情。老繆雖然也擅長散文隨筆,但由冷峻深邃的理性剖析,到激情奔放的虛構藝術的小說寫作,他能完成這種難度很大的轉換嗎?其次,通常寫小說的作家都是由寫短篇到中篇,由中篇而長篇。他可好,不寫則已,一寫就是洋洋灑灑幾十萬、上百萬字。這勇敢的“三級跳”有勝算嗎?能成功嗎?……
如今,《煙雨東江》的清樣擺在眼前,可以回答這些問題了。
我在文學編輯崗位上也已度過了40多個春秋,從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普通編輯到主持當代文學圖書(主要是小說)編輯出版工作的副總編輯,《當代》雜志和《中華文學選刊》的主編。粗略回憶起來,總有不下于百部的長篇小說經我之手或組稿審稿或終審拍板而面世。從最初參與柳青的《銅墻鐵壁》的再版修訂事宜,到張煒的《古船》、陳忠實的《白鹿原》、王蒙的《狂歡的季節(jié)》,中經審閱或簽發(fā)了柯云路的《衰與榮》,鄧賢的《大國之魂》,俞天白的《大上海沉沒》,竹林的《女巫》,周而復的《南京的陷落》,錢石昌、歐偉雄的《商界》,《秦牧全集》,《陳國凱選集》,張抗抗的《赤彤丹朱》,陳荒煤、馮牧主編的《文學評論家叢書》,周梅森的《人間正道》、《天下財富》,趙德發(fā)的《繾綣與決絕》,鄧一光的《我是太陽》,柳建偉的《北方城郭》《突出重圍》,王火的《霹靂三年》,王海鸰的《牽手》,孫惠芬的《歇馬山莊》,等等。我不能說推出這些作品都是我的功勞,我也不會說我對這些作品的分析判斷有多么高明,但幾十年的磨練,使我在把握和衡量一部作品的成敗得失上,在藝術的高低取舍上,可以說還是比較靠譜的。所以,當我?guī)е鲜鲆蓡杹砜蠢峡姷摹稛熡陽|江》時,我雖則真誠地希望它是一部可以傳世的成功之作,卻不會、也不敢做“先入為主”的判斷。
繆俊杰這部60多萬字的《煙雨東江》,分為由《天龍鎮(zhèn)》《風雨橋》和《九曲水》三部,其情節(jié)連貫,主要人物也貫串始終。作者以冷峻的目光審視了20世紀中華大地風雨如磐、波譎云詭的歷史,用小說藝術筆法描繪了中國南天一角的百年滄桑。小說通過贛粵閩三省結合部一個“雞鳴三省”的山區(qū)小鎮(zhèn),真實地描繪了曾、穆、廖三個家族幾代人的不同命運,展現了中國近百年的時代風云,塑造了命運坎坷的東江流域客家兒女的獨特性格,呈現出一幅富有濃厚地域特色的民情風俗畫。這一切,通過作者生動洗煉的文字娓娓道來,有心的讀者也就在閱讀的藝術享受中,在慨嘆中國人民曾經有過的艱難痛苦的歷史命運中陷入嚴肅的思索:我們?yōu)槭裁磶资陙矶荚谛蕊L血雨、恩怨情仇中廝殺與折騰,中華民族如何才能走向真正的繁榮昌盛與達到高水平的現代文明社會?從而受到啟迪與激勵。
具體地說,我認為,《煙雨東江》如下的一些特色和成就是值得我們肯定和注意的:
一是小說以多元化的題材,力圖表現歷史的復雜性和生活的豐富性。題材是作家從事創(chuàng)作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它是作家提煉和表現主題的材料,對作品反映生活的濃度和廣度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按照傳統(tǒng)的說法,過去小說題材的分類有革命歷史題材、工業(yè)題材、農業(yè)題材、知識分子題材、知青題材、戰(zhàn)爭題材等等。而《煙雨東江》似乎不好這樣分類。它涉及國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階級斗爭、工業(yè)農業(yè)、知識分子、國際風云等諸多方面,似可稱之為“多元題材”。多元題材的好處,在于作者能從更廣闊的層面上展示社會歷史的多樣性、復雜性和生活的豐富性?!稛熡陽|江》從孫中山領導國民革命軍剿滅陳炯明叛逆開始,中間寫了工農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的巨大歷史事變;也通過主要人物的命運變遷寫了農村的土改,城鎮(zhèn)的“大煉鋼鐵”;還寫了知識分子的遭遇,海外華人生活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巨變。凡此種種,都是中國社會變遷中的人和事,是民族發(fā)展的歷史,也是經濟社會的變革圖景。小說充分地展示了中國的南天一角,特別是閩粵贛客家地區(qū)的歷史滄桑,也就讓我們讀出了中華民族一段濃縮的、令人刻骨銘心的歷史。
二是小說用科學歷史觀和民族大義觀照歷史和人物,給人以新的啟迪。20世紀的中國經歷了舉世震驚的歷史巨變。從“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到中國工農革命風起云涌、“贛水那邊紅一角”,從“抗日救亡,匹夫有責”的艱難歲月到抗戰(zhàn)勝利,從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到兄弟鬩于墻的內戰(zhàn),從人民共和國建立到“文化大革命”,從改革開放到中華民族的復興,這中間經歷了多少反反復復的、犧牲慘重的斗爭!我們有點閱歷的人誰能忘記這一段流著淚、滴著血卻還懷抱著美好希望的歷史?文學家不是歷史學家,文學作品也不能對諸多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作出定評,但文學家應該是有良知的真實歷史的抒寫者。過去相當長時期總是強調以黨派的立場和眼光去評價歷史事件和人物,這對于一個黨一個政權來說也許是必要的和可以理解的。然而,中華民族畢竟是一個完整的整體,畢竟是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社會發(fā)展到了20世紀,人類的文明發(fā)展到了20世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我們真的不能抱殘守缺,真的不能以狹隘的黨派眼光去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了。我們要以民族利益為重,以民族大義為重,以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歷史觀重新審視歷史,對歷史作出順應時代潮流的、真正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向前發(fā)展的科學評價。令人感到高興的是,《煙雨東江》的作者正是以寬闊的歷史胸懷,重新審視歷史,從而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作出了新的評判。坦誠地說,作者已經不是站在某一黨派的立場去描摹人物,而是對“這一個”具體人物根據其命運發(fā)展的必然性作出歷史的評判。作者已經摒棄對人物貼上階級的標簽和黨派的標簽的做法,而是通過藝術描寫,對每個人物作出比較公允的評價。例如小說中的廖俊蘭,是個秀外慧中的客家女子,她的父親是在土地革命中捐軀的烈士。如果按傳統(tǒng)的寫法,或許可以給她披上許多光環(huán),把她寫成一個“根正苗紅”的革命者。但小說卻把她的命運同傳統(tǒng)的觀念聯系起來。她的母親為了同娘家結成“親上親”,把她許嫁給了作為商人和表哥的穆作金。她本人受“父母之命,媒勺之言”的封建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含淚出嫁成了老板娘。但她善良的本性未變,良心未泯。她在婆家掌握財權之后,竟然慷慨疏財,用大批銀元支援了赤衛(wèi)隊。后來她的丈夫穆作金與廣東軍閥勾結販賣煙土。丈夫出逃后,她替夫受過,進了監(jiān)獄,受了酷刑,甚至上了“斷頭臺”。但在行刑隊的槍口下,她竟然奇跡般地生還。這個被人們以為“香銷玉殞”的客家美女,只身逃到廣東羅浮山避難,成了“采藥女”,竟又邂逅了東江游擊隊的庶務長林東水,成了她后來改變命運的一個“契機”。解放后,她成了干部,卻沒有入黨,在運動中“三起三落”,由副區(qū)長到農民,又由農民成為縣政協副主席。然而,她還是孤獨的,特別是當她年輕時的“相好”、華僑曾國棟回到家鄉(xiāng),往事又激起了她生活中的波瀾??图遗幽欠N無論如何要保全節(jié)操的傳統(tǒng)觀念使她覺得“無地自容”,只好重新遠走羅浮山。沒有證據說明她是否皈依了什么教派,我們對這個“紅顏薄命”的客家女子心靈的孤獨只能感到深深的同情。再說說小說中另一個重要人物曾國棟。他是當地豪門的大公子,胸懷大志,血氣方剛,投筆從戎,備受青睞。按照傳統(tǒng)的階級觀點,他應該是國民黨營壘的中堅分子,但作者卻對他的命運作了另一種處理。他先是投身國民革命,中途受挫,便回家鄉(xiāng)辦國民教育,力圖維新。后來再次從軍,由友人舉薦當了專員公署的鹽務副處長;抗日時又當了贛南戰(zhàn)區(qū)后勤部副部長。在抗戰(zhàn)的緊要關頭,他選擇了抵抗,赴湯蹈火,浴血奮戰(zhàn),身負重傷??箲?zhàn)勝利后,他當了國府資源委員會的處長,也是相當于次長的副部長級官僚了。他不能力挽狂瀾,卻也不愿同流合污,而選擇了逃避,同他的“紅顏知己”、中央日報社女記者方菲,以“治病”為借口逃離南京,終于到美國做了“寓公”。但他仍有一顆火熱的“中國心”,在中國改革開放后便積極投資家鄉(xiāng)建設。如果用科學的歷史觀和民族大義來評價這個人物,曾國棟也未嘗不可以算作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的典型。
小說所寫眾多人物中,曾經作為天龍鎮(zhèn)富甲一方的老板穆作金,其人生道路不失為另一種代表。他的悲劇人生令人悲憫。廖俊蘭同他夫妻一場而沒有愛,這也可以理解,是情理之中的。而廖俊蘭的兒子穆求真,從一個熱血青年、年輕有為的干部,到1957年的“右派”、“文革”中的“現行反革命”,以致不得不出逃流浪,直到后來受到“表伯”曾國棟(實為其生父)的救助而成為商人。他的坎坷命運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風云變幻、波譎云詭的時代特色。他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另一種代表,像一面鏡子照見了許多人的身影和靈魂。
小說不是歷史,但通過作品中的人物及其命運變遷卻可以觀照歷史。馬克思和恩格斯都十分強調用歷史的和美學的觀點來評價文藝作品,而反對用黨派的觀點、道德的觀點來責備一個作家。在1847年秋天發(fā)表的《詩歌和散文中的德國社會主義》一文中,恩格斯在全面地、歷史地分析了歌德的創(chuàng)作和思想矛盾及其產生的社會根源之后,曾經明確地指出:“我們決不是從道德的黨派的觀點來責備歌德,而只是從美學的和歷史的觀點來責備他;我們不是用道德、政治的,或‘人的尺度來衡量他?!瘪R克思在《致斐·拉薩爾》的信中更明確地指出:“我是從美學觀點和歷史觀點,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標準來衡量您的作品的,而且我必須這樣做才能提出一些反對意見,這對您來說正是我推崇這篇作品的最好證明?!保ㄒ姟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簡單地運用政治的標準、黨派的觀點(即所謂黨性)來作為判斷作品是非美丑的標準,確實是有失偏頗的,是不對的。過去我們這樣做,使我們的文藝批評走了相當長的一段彎路。經過撥亂反正、正本清源,人們才發(fā)現,原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是不贊成用狹隘的“黨派”觀點去評價文藝作品的。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繆俊杰的長篇小說《煙雨東江》,作者沒有用狹隘的黨派觀點去描寫歷史,描寫歷史舞臺上的人物,而是用科學的歷史觀和民族大義去觀照歷史和人生,這是很值得我們欣賞和肯定的。
三是濃郁的地域特色,給人以欣賞風俗畫般的感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文學創(chuàng)作出現了強化民族意識和“文學尋根”的傾向,例如我們熟知的陸文夫的“小巷人物志”系列小說、賈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說、鄧友梅的京味小說、馮驥才的“天津衛(wèi)”小說等等。他們都力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文化積淀,以及從人們對我國文化的歷史和現狀的思考中,從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中,去尋找我們新時期文學的“根”。
我們不必強調說,繆俊杰的《煙雨東江》也是一種尋根文學,但從這部小說的取材、人物性格的描寫,以及其中所展示的民情風俗、語言特色來看,無疑它也是對客家文化的一種“尋根”??图沂侵腥A民族漢族中的一個民系。據客家學專家統(tǒng)計,目前中國境內和流散到海外的客家人已有一億兩千萬之多。世界上恐怕再沒有這么龐大的民系了??图也皇且粋€民族,也不像世界上的一些土著,如北美的印地安人、澳洲的毛利人以及散落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吉普賽人那樣富有明顯的標記。但客家人的確有自己的特色:聚族而居的“客家土樓”,敦古的客家語言,崇拜祖宗的客家習俗,以及純樸敦厚的客家性格,特別是客家婦女的勤勞、仁愛之美德,真足以讓客家民系在中華民族中獨樹一幟。中原人南遷,形成客家民系之后,客家人中產生了一系列的重要人物。自從西晉時期“五胡亂華”,“豪強戰(zhàn)中土,士族走南疆”逐漸形成客家民系以來,客家真是人才輩出。例如,第一位江南籍宰相鐘紹京,唐代宰相文學家張九齡,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曾鞏,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明代兵部尚書袁崇煥、杰出科學家宋應星,清代太平天國首領洪秀全、楊秀清、李秀成,清代外交家、詩文家黃遵憲、丘逢甲,中華民國的開國元勛孫中山、陸?zhàn)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著名將帥朱德、葉劍英、葉挺和胡耀邦,等等,他們都是客家人。在他們身上可以說都深深地打上了客家人的烙印。
在小說《煙雨東江》中,對客家人的性格特點,客家地區(qū)的文化積淀、民情風俗的描寫都頗富特色。比如客家習俗中的“打醮”(即北方的廟會)、民間帶文化色彩的“鬧大河”等,在這部小說中都有活靈活現的描寫,由此而讓那些熟悉此地風情的讀者有“舊地重游”“舊夢重溫”之感,而讓那些不解這里生活的人們讀后有“大開眼界”的新鮮感受。小說中表現出的審美意識中潛在的歷史意識的蘇醒,成為一種歷史發(fā)展的見證。而從文化背景上尋找語言,也讓今天的讀者感到耳目一新,仿佛在觀賞一幅東江流域地區(qū)的民情風俗畫。
四是在小說創(chuàng)作民族形式的回歸與改造上,作者作了有益的嘗試。《煙雨東江》有力證明了作者真正的喜好,還是如《水滸傳》《紅樓夢》等四大古典小說名著所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小說的表現手法。他不像某些先鋒派作家那樣“反著寫”,還是用傳統(tǒng)筆法的“順著寫”;也不是像有的人那樣從“天馬行空”的藝術想象中追求那種精神“狂放”的樂趣,而是遵循著現實主義的傳統(tǒng)筆法,在真實的藝術描寫中構建自己的價值理想,在表現手法甚至每一章節(jié)的題目上,也對“傳統(tǒng)”的形式作了適當的改造。我想,這種有益的嘗試也是會被讀者所接受的。
如同沒有十全十美的完人一樣,世上也不會有沒有缺點的作品。在我看來,《煙雨東江》在塑造人物和抒寫故事時,有的地方還有點拘謹,如果放開來寫,便會有更多讓人難忘以至震撼的華彩樂章。這也許和作者畢竟是以文藝理論、批評名世有關。
我后來才知道,俊杰兄在他退休前的1993年就開始構思寫這部小說了。在經過多年的準備后,他在2001年開始動筆,如今終于大功告成,真是十年磨一劍?。∷⒅疽蚤L篇小說的表達方式,為中華民族中偉大的客家民系留下一些真實的、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東西。就此而論,他做到了,他成功了。
對一部文學作品的評價,歷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有人對《煙雨東江》有不同的評價和看法,那也不足為怪。如果我的讀后感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那也就足夠了。不說別的,單是俊杰兄對客家民系以小說的表達方式披露、展示出來的知識、學問和信息,就令我這個廣東龍川籍客家人十分佩服。更不要說,一個做了一輩子文學編輯的人,一個以評論家名世的人,又不辭10年的辛苦,在夫人宗連堅的理解協助下,終于以一部有價值的、可以流傳后世的長篇小說《煙雨東江》奉獻給讀者,這是何等動人的壯舉??!俊杰兄這樣的豪情壯志和堅韌不拔,我做不到,但我由衷地佩服他、敬重他!
[作者單位:人民文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