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芳
并非第一次經(jīng)過這座位于某“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腹地的東平公王廟,可直到不久前的那次參觀才發(fā)現(xiàn)廟里供奉的是誰——“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清代重修,供奉唐代忠臣張巡……”讀著簇新的宣傳牌上的介紹,我不禁脫口而出:好可怕的張巡!旁邊一位朋友立即追問:為什么說他可怕?未及回答,當?shù)刎撠熃哟姆止茴I(lǐng)導已經(jīng)開始介紹情況了:……唐代著名的大忠臣張巡,他在敵人重兵圍城,彈盡糧絕之際,殺了自己的妻妾作為軍糧分給守城將士們吃,最后城破殉職,受到皇帝表彰……人群中立即發(fā)出嘖嘖贊嘆之聲:哇,這樣啊!事跡的確非常感人,非常突出!……
張巡是安史之亂中著名的“守城英雄”。他的事跡究竟有多感人,多突出?——慘烈的睢陽攻防戰(zhàn),大敵當前、糧盡援絕之際,一本忠君愛國理想的張巡,先殺女兒當作軍糧,分給將士們吃;吃完了,敵人未退,又殺城里的其他婦女和老弱男子,作為第二批軍糧;最后是吃孩童。為了守住一座城,“所食人口二三萬”!
誠然,我們不能以今天的眼光去要求古人??杉词乖诋敃r,張巡的行為也是飽受爭議的。道理很簡單:守土是為安民,殘忍吃掉城中老弱婦幼,守土有何意義?若按照韓愈在《張中丞傳后序》中的說法,是為了忠于國家、忠于帝王,那么,此刻長安已失守,唐玄宗已逃往四川,君王自己已望風而逃,臣子何來理由激勵無辜平民“捐軀作軍糧”來為他死守一城一地?
作為明洪武年間設(shè)立的衛(wèi)戍千戶所,當時古鎮(zhèn)的駐軍將士立廟奉祀張巡倒也合乎身份??山裣蜗Γ凇叭说乐髁x”“以人為本”已成人類共識的背景下,我們還將“殺妻妾、殺城中老弱分給守城士兵吃”作為“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容之一去贊頌宣揚的話,我們的思維豈不是被凍僵在了一千多年前那“黑暗的中世紀”?
無獨有偶,2014年,某地制作了一批二十四孝題材的街頭公益廣告,荒唐的“郭巨埋兒”(埋兒奉母)也堂而皇之納入這批供人景仰學習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中。何謂“郭巨埋兒”?漢代有個叫郭巨的大孝子,家境貧困,妻子生下男孩后,他說:這孩子會擠占奶奶的那份口糧,不如埋了他。于是動手挖坑埋兒,不料挖出了一壇寫有“天賜孝子郭巨”字樣的黃金。瞧,連上天都用這些黃金獎賞他呢!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價值觀?若非媒體報道,這些“公益廣告牌”還不知要屹立到幾時。
我們固然無法完全以今天的價值標尺去衡量古人,但硬要把早已被否定了的吃人法則重新請到神壇上來供奉而不加任何說明,則無異于將地層深處的“思想的尸毒”挖出來播撒傳揚。
事實上,“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過程中的“系統(tǒng)漏洞”,遠不止上述這兩個?!皞鹘y(tǒng)文化”這件華美的雀金裘下,究竟?jié)摬刂嗌偾陦m垢?還有多少散發(fā)著霉味的“價值觀破洞”,在賺取著我們的感動?普通人可以不自知,但以“傳播正能量”、培育現(xiàn)代文明價值觀為己任的人或部門,豈能也跟著不知?抑或假裝不知、知而不為?
【童 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