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經冬鋆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涉農信息服務;統(tǒng)計分析
摘要:文章以高校圖書館關于農村信息服務為主題,搜集了CNKI中2004—2015年12年間的期刊文獻,運用Excel、Spss、Ucinet等軟件,對文獻出版年度、作者、來源組織、地區(qū)、出版期刊、關鍵詞等進行分類分析,通過建立高頻關鍵詞矩陣、高頻關鍵詞共詞可視網絡等方法,研究發(fā)現圖書館涉農信息服務的研究核心及未來研究趨勢。
中圖分類號:G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6)12-0032-03
1背景
長期以來,我國都非常重視涉農信息服務的發(fā)展,并已經將其提升到戰(zhàn)略高度。自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及農業(yè)信息服務相關內容以來,對于涉農信息服務的研究就開始不斷地深化、加強。高校圖書館是信息服務的前沿,在涉農信息服務方面理應做出貢獻,尤其是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明確指出,要“發(fā)揮高校在農業(yè)科研和農技推廣中的作用”。
為更好地了解高校圖書館在涉農信息服務方面的研究狀況,筆者以《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為基礎平臺,對2004—2015年我國高校圖書館涉農信息服務方面的文獻進行綜合統(tǒng)計分析,力圖展示出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分析推導其未來發(fā)展方向,以期對今后高校圖書館涉農信息服務的深入開展提供參考。
2高校圖書館涉農信息服務文獻數據描述與分析
2.1文獻數據的獲取
筆者使用的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旗下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目前,該數據庫已收錄國內8,200多種重要期刊,核心期刊、重要評價性數據庫來源期刊收全率為99%,文獻收全率為99.9%,全文文獻總量3,400多萬篇,特色期刊(如農業(yè)、中醫(yī)藥等)收錄率100%。因此,基于《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對農村信息服務方面的文獻統(tǒng)計與分析,能夠較全面、權威地反映出我國高校圖書館涉農信息服務的研究現狀與進展情況[1]。
本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高校圖書館涉農信息服務相關領域的研究動態(tài)與發(fā)展趨勢??紤]到涉農信息服務的涵蓋范圍,參考《哈工大信息檢索研究室同義詞詞林擴展版》,結合社會網絡理論,本次統(tǒng)計分析采用的檢索策略為:SU=(農村信息服務+信息化+信息服務+科技興農)*(三農+興農+農村+寨+鎮(zhèn)+農業(yè)+城鄉(xiāng)+下鄉(xiāng)+富民+偏遠)*(高校圖書館+院校圖書館+大學圖書館),結合發(fā)表年度得到檢索結果433篇,鑒于筆者的統(tǒng)計分析的目的,按題名去除無關檢索條目后,最終得到高校圖書館涉農信息服務方面的文獻424篇(檢索日期為2016年2月14日)。
2.2文獻出版年度分布
筆者通過對高校圖書館涉農信息服務學術論文的出版年度進行統(tǒng)計,可以顯示出該研究領域在不同年度的受關注程度。由表1可以看出,2004—2015年度高校圖書館涉農信息服務相關文獻的增長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4—2005年,年度總發(fā)文量相對較少。筆者分析,雖然我國一直重視農業(yè),但對涉農信息服務的政策導向是從2004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的??紤]到政策的延后期和政策消化期及研究者文獻發(fā)表的延后性,第一階段還處在該研究領域的探索階段,因此發(fā)表文獻量處于較低水平。第二階段是2007—2014年,在這一時間段以2009年為分割點,文章數量呈拋物線平穩(wěn)增長或減少。此階段為該領域研究較為集中的年份,政策的導向使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把目光聚焦到了涉農信息服務這個領域。平穩(wěn)拋物線狀的論文數量分布,也符合熱點問題研究的一般規(guī)律。第三階段是2015年,本年度相關論文發(fā)表數量迅速下降,僅為11篇。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為:①可能是該領域理論研究工作基本完成,相關學者研究重點的轉移。②可能是高校圖書館涉農信息服務的研究不再孤立存在,而是融合進其他研究領域中。如:近年來的熱點問題“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就涵蓋了涉農信息服務的部分。更加綜合化和立體化的研究方式也是符合學科發(fā)展規(guī)律的。
2.3文獻作者、來源組織及地域
通過對高校圖書館在涉農信息服務文獻的作者進行統(tǒng)計,可以了解該領域作者發(fā)文情況,確定核心作者群。經統(tǒng)計,該領域424篇文獻共有作者數555位(包括論文合著者),平均每篇文獻有1.31位作者。發(fā)表2篇以上(包括2篇)文獻的作者77人,占作者總人數的13.9%,發(fā)文量≥3篇文獻的作者占作者總人數的5.0%,可以看出該領域研究已經初步形成核心作者群,其中發(fā)表論文最多的作者是8篇。雖然核心作者群數量略顯不足,但是考慮到檢索限定條件等因素,以上數據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實際狀況。
通過對文獻來源組織的統(tǒng)計分析,掌握高校圖書館在涉農信息服務方面公開發(fā)表論文的主要組織來源,確定在該領域研究工作進行較多的核心組織,實現對核心組織相關研究的跟蹤調查。表2列出了該領域發(fā)文≥12篇的組織機構,可以看出該領域研究的核心組織中,農業(yè)高校圖書館已成為該研究領域的中堅力量,代表了高校涉農信息服務研究的整體水平。
根據本次調查文獻來源組織所在的省份,列出該領域的文獻高產區(qū)集中在我國重要農業(yè)主產區(qū):松嫩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見表3),可見文獻作者及所在組織對本地區(qū)涉農信息服務發(fā)展的重視,因此,相關研究成果更多。
2.4文獻發(fā)表期刊分布
經筆者統(tǒng)計,424篇文獻刊載于158種期刊,發(fā)文量≥2篇的期刊占65種,表4列出了發(fā)文量≥6的12種期刊。前12種期刊的載文量占總載文量的47.0%,在該研究領域的文獻載文量接近一半,可見此類文獻發(fā)表的集中性強,這前12種期刊已經成為高校涉農信息服務類文獻的主要載文期刊。
3通過高頻關鍵詞、文獻主題對文獻內容特征進行描述與分析
3.1高頻關鍵詞提取方法
筆者運用Donohue提出的高頻詞低頻詞界分公式:T=(-1+1+8×I1)/2。經統(tǒng)計,單頻次出現的關鍵詞數量I1=373,因此得出T=26.8,閥值為27,即高頻關鍵詞有校圖書館、圖書館、信息服務、新農村建設、農業(yè)院校、農業(yè)高校圖書館、服務等7個,雖然明確地指出了高頻關鍵詞,但去掉顯示研究對象固有屬性的“高?!薄霸盒!薄皥D書館”等詞語外,剩余關鍵詞數量過少,并不能反映出研究對象的特征,不符合本次統(tǒng)計分析的需要[2]。另外還采用詞頻g指數,確定高頻關鍵詞。結合本項研究是基于高校圖書館環(huán)境下分析涉農信息服務研究方向,剔除所有包含圖書館、院校、高校等與研究對象屬性重合且含義簡單的高頻關鍵詞,對剩余的描述研究方向的關鍵詞作詞頻g指數運算。利用Excel對關鍵詞做降序排列并計數,得出關鍵詞總量i=1080并帶入公式,……,∑gi=1Fi≥g2,∑g+1i=1Fi<(g+1)2,……,取整數部分計算得出g=32。根據關鍵詞出現頻率的具體情況,可截取≥詞頻6的共25個,得到表5(局部)[3-4]。
3.2高頻關鍵詞矩陣可視化網絡圖分析
筆者把該高頻關鍵詞共詞矩陣導入Ucinet進行網絡分析,生成圖1高頻關鍵詞共詞網絡圖(此處只選取排序靠前的十五個高頻關鍵詞生成網絡圖)。從圖1可以看出,高校圖書館研究環(huán)境下,以信息服務、信息資源、新農村建設等為高校涉農信息服務領域的研究核心。而體現結合實踐的關鍵詞例如農村圖書館、農家書屋、學科館員等都未能進入核心區(qū)域??梢姼咝I孓r信息服務領域還處于理論研究階段,涉及實踐的文獻相對較少[5]。
4結語
筆者基于《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對2004—2015年涉農信息服務文獻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大體上掌握了該領域的研究現狀與未來發(fā)展趨勢。自2006年開始研究趨于穩(wěn)定階段,至2014年理論研究工作高峰已經基本結束。從統(tǒng)計數據來看,大多文獻還停留在理論探討階段,結合實踐案例、總結整理實際可實行方案的文獻相對較少,因此,可以看出該研究領域在實踐方面仍需進一步發(fā)掘,需通過“理論—實踐—總結”三步走的方式,探索出更多、可以實際操作的方法。中央一號文件于2012年提出的“加快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2013年的“推動國家農村信息化試點省建設”,2014年的“發(fā)揮高校在農業(yè)科研和農技推廣中的作用”,都已經著重于涉農信息的實踐性,今后該研究領域的發(fā)展必然進入實踐總結階段,通過與其他領域的不斷融合,提出更多操作性強、現實指導意義大的信息策略。屆時,涉及實際案例歸納總結的文獻比例應會有所增長。
參考文獻:
[1]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EB/OL].[2016-02-14].http://epub.cnki.net/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Q.
[2]儲節(jié)旺,郭春俠.EXCEL實現共詞分析的方法:以國內圖書情報領域知識管理研究為例[J].情報雜志,2011(3):45-49.
[3]儲節(jié)旺,郭春俠.共詞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EXCEL實現[J].情報科學,2011(6):931-934.
[4]楊愛青,馬秀峰,張風燕,等.g指數在共詞分析主題詞選取中的應用研究[J].情報雜志,2012(2):52-55,74.
[5]葉平浩.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熱點與前沿的可視化分析[J].現代情報,2012(7):36-42.
(編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