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風塵如障如屏,時常遮了我們回望歷史的眼睛。
那厚重的屏障之后,遙遠的西北荒漠漫天飛沙的巨幅油畫里,酣睡著一段神秘的過往;那駝鈴聲起聲歇的蒼茫古道,那漸行漸遠的落日凄涼的美麗中,曾有一段盛極一時的燦爛與輝煌——樓蘭(Kroraina),一個少女般的名字。
她是兵家必爭之地, 她是古絲綢之路必經(jīng)的咽喉要道, 她是那么多美麗與富足。
而今天我們只能憑樓蘭這個美麗的名字去憑吊這個盛極一時的古國, 我們也只能憑樓蘭這個名字去遐想去感受那種古時的塞外風情……
1.
當朝露化做暮雨,當霓虹渲成晚霞,當一切的一切都映在落日緋色的輪圈里,靜謐如天邊悄悄浮過的流云,我的等待,我的愛戀都不會終結(jié)。
耳邊,只有風,在低低吟唱……吟唱著那個風柔云淡的日子,屬于我們的旋律……
2.
曾經(jīng)水草豐美的時光早成舊跡,羅布泊邊,孔雀河上,樓蘭空自繁華,我站在高高的城墻上,任風撩動如雪的裙紗,遠處駝鈴叮當,叮當,黑發(fā)的男子啊,你來自何方?
回眸淺笑,風吹走了肩上的輕紗,他明朗的笑容俘虜了我,在他揚起手中的輕紗,張開雙臂的那一刻,我毫不猶豫地跳下高高的城墻,投向他的懷抱……
只有他帶著我看星光,看晚霞,只有他帶著我看落日,看風沙,只有他帶著我站在高高的城墻上,靜靜地聽風吟唱,填滿我整個心靈的,是那溫情淺笑的影子……
可是,聽聽這狂妄的宣戰(zhàn)書吧,聽聽:“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因為這狂妄的挑釁,因為對家園的眷戀,他義無反顧的跨上了出征的駿馬!
3.
我深深地記得當他騎著駿馬走過半墜的夕陽,踏過無垠的沙漠時,風奏起凄麗的樂章,耳邊有他的誓言久久回蕩——
“我發(fā)誓當我們垂垂老去的時候,我仍會帶著你看落日,看星光,仍會牽著你的手站在高高的城墻上,靜靜地聽風吟唱——
然后,我會對即使容顏不再的你說,你依舊美麗,因為你仍然是我的新娘——
所以,請等待我的歸來,我的——新娘”
那場戰(zhàn)爭在兩年后結(jié)束,兩年的時光恍如隔世,我們的勇士們就要踏著流浪的黃沙歸來!
插上潔白的翎羽,我要親自站在高高的城墻上,如同第一次相遇……我終于就要成為你的新娘!
鮮花灑落一地,是快樂,明媚,亦或是,憂傷?
4.
遠遠的,馱隊近了,風沙也近了,漫天的風沙席卷而來,湮沒了這塊古老的土地,湮沒了所有的記憶與夢想,也湮沒了你深深眷戀的新娘!
孔雀河發(fā)出最后的一聲咽嗚,胡楊林在哭泣,眼前閃過他溫柔寬仁的笑臉…… 最后一絲風沙終于掩蓋了我,四周一片靜寂……
“我發(fā)誓當我們垂垂老去的時候,我仍會帶著你看落日,看星光,仍會牽著你的手站在高高的城墻上,靜靜地聽風吟唱……
然后,我會對著仍然溫情淺笑著的你說:
不管時間有多漫長,
不管空間有多寬廣,
我永遠是你的——
樓蘭新娘……
幾個世紀后,被湮沒的古城樓蘭終于走出了風沙的包圍,在一株枯萎的胡楊林邊,發(fā)現(xiàn)了一具女性的尸體,頭上插著鳥羽的女子,死前是位新娘!
不管時間有多漫長,
不管空間有多寬廣,
我永遠是你的——
樓蘭新娘……”
這是我們夢里的樓蘭新娘,這是我們想象中的樓蘭,她是如此的浪漫與多情,她是如此的嫵媚與堅毅。
公元前380年,樓蘭是絲綢之路上的明媚善舞的新娘……
5.
樓蘭,最早見于我國西漢史籍。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边€說它“出玉,多葭葦、檉柳、胡楊、白草,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囊駝?!逼鋵?,司馬遷沒去過樓蘭,他是根據(jù)他同時代的大使節(jié)張騫的報告寫的。可見當時,樓蘭古國由于地處絲綢要道,加上水土肥美,曾經(jīng)盛極一時。
匈奴是漢朝西北最大的敵人。為爭奪西域疆土,漢朝同匈奴進行了長達七八十年的戰(zhàn)爭,樓蘭首當其沖。這種爭奪曾一度白熱化。直到公元前77年,大將霍光派傅介子刺殺了樓蘭國王,另立其弟為王,遷都伊循城。樓蘭古國改名為鄯善國。
此后,樓蘭一直都是漢王朝的西域重鎮(zhèn)。
東漢,班超曾活動于此。
三國,鄯善屬魏。
西晉,封鄯善王為歸義侯。
五世紀,名僧宋云曾赴鄯善,城中住著吐谷渾的寧西將軍。
此后,古樓蘭國消失了,它再也沒進入任何文獻記載。到了唐代,疆域空前遼闊,唐代大軍到達西域時曾經(jīng)尋找過樓蘭,可是沒有找到,它從此消失了,只存在于邊塞詩人們的想象之中。
6.
1274 年,大探險家馬可·波羅沿古絲綢之路東來,也沒見過樓蘭,看見的只有莽莽黃沙。
它到底到哪里去了呢?難道它不翼而飛了?不,它靜靜地躺在莽莽黃沙之下,等待著人們?nèi)グl(fā)現(xiàn)……
兩千多年以后,一位名叫斯文·赫丁的西方人,在羅布泊沙漠找到了樓蘭古城的遺址,發(fā)現(xiàn)了聳立于沙海之上的高門大柱、斷壁殘垣……
7.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帶領(lǐng)的探險隊沿著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來到羅布荒原。一天,天色漸晚,探險隊伍決定停下宿營,明天再進發(fā)。
可就在這個時候,他們發(fā)現(xiàn)身邊丟失了一件至關(guān)重要的東西——用來挖水的鐵鏟。領(lǐng)隊斯文·赫定立即讓熟悉地形的新疆維吾爾族向?qū)W爾德克前去尋找。奧爾德克在順利地找到了鐵鏟準備返回的時候,沙漠里突然刮起了沙塵暴,狂風呼嘯而來,卷夾著滾滾沙塵,遮天蔽日,天地間一片昏黑。
8.
無處藏身的奧爾德克被風吹裹著不知跑了多遠。風沙終于停下來的時候,他慢慢睜開眼,突然發(fā)現(xiàn)眼前竟像變魔術(shù)一般出現(xiàn)了一個夢幻一般的奇跡!就在他眼前,荒無人煙的廢墟,灰色的城墻,滄桑的占城,長長的街市,參差不齊的房屋,高聳的泥塔,荒廢的烽火臺……一座城市橫亙在沙漠上。
奧爾德克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他開始時以為是遇到了海市蜃樓,但這種天氣是不可能布海市蜃樓山現(xiàn)的。
奧爾德克走進建筑廢墟。忽然,腳下踩到了什么,險些將他絆倒。他低頭一看,原來是兩塊布滿塵土的雕花木板,周圍還散布著一些銹跡斑斑的古幣。
奧爾德克揀了幾個古幣,拿著木板開始尋找返回的路。
很快,奧爾德克找到了隊伍。他向隊友講述了自己剛剛經(jīng)歷的一切。斯文·赫定從奧爾德克手中接過那幾片木雕殘片和古幣一看,就興奮異常的驚叫起來。他一眼就看出這些殘木片上的雕塑具有明顯的希臘化的藝術(shù)風格。因此,他斷定這片人煙罕至的大沙漠里一定埋藏著一個古老的文明。
9.
赫定已經(jīng)興奮難耐,很想第二天一早就動身去尋找那個古城。但隊伍只剩下兩天的水了,而古城還不知道究竟具體在哪個方向。經(jīng)過一番權(quán)衡和思考之后,赫定決定先回去,做好充分準備后再來尋找這座神秘的古城!
帶著疑問,時隔一年之后,赫定在奧爾德克的引導下,費盡周折再次回到了那座廢墟上的古城。赫定首先調(diào)查了奧爾德克發(fā)現(xiàn)木雕殘片的那個廢墟,發(fā)掘了其中的佛塔以及周圍三個殿堂,發(fā)現(xiàn)中亞希臘化藝術(shù)風格的木雕建筑構(gòu)件、木雕塔剎、刻有帶翼獸的木雕板、蓮花紋木雕板、金剛橡木浮雕、小陶碗、五銖錢以及一封佉盧文書信。
這所寺院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大寺院群中的一所。赫定探險隊還在這片廢墟東南一線發(fā)現(xiàn)許多烽火臺,它們構(gòu)成一條戍守古代東西交通要道的烽燧線,一直向東延伸,直到羅布泊西岸一座風沙半沒的古城。
10.
隨后,赫定在古城內(nèi)13個地點大肆發(fā)掘,獲取了大批漢魏古錢、一枚羅馬錢幣、—枚于闐錢幣、各類精美的絲織品、頗具中亞希臘化藝術(shù)風格的雕花建筑構(gòu)件。那么,這座埋藏著如此之多的文物的古城究竟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來歷呢?赫定不知道。
1902年赫定回到瑞典,將考察資料和在羅布泊發(fā)現(xiàn)的一些木簡、殘紙交給專家辨認。德國語言學家們經(jīng)過仔細的研究和確認,得出了一個舉世震驚的結(jié)論——這片被流沙掩埋了長達十幾個世紀之久的方圓10多萬平方千米的羅布泊荒漠,就是中國《史記》和《漢書》中記載的、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后來又莫名消失了的絲綢之路重鎮(zhèn)——樓蘭!
在銷聲匿跡了1000多年之后,樓蘭,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類的夢中家園,終于再一次回到了人們的視線里!而這一次,它是以一種突然闖入的方式再次登場,讓世人都為之驚詫不已。輝煌的樓蘭古國,終于重見天日了!
一時間,舉世震驚:這一片方圓10多萬平方千米的羅布淖爾荒漠竟就是歷史上名噪一時的樓蘭城!
11.
樓蘭新娘
席幕蓉
我的愛人 曾含淚
將我埋葬
用珠玉 用乳香
將我光滑的身軀包裹
再用顫抖的手 將鳥羽
插在我如緞的發(fā)上
他輕輕地闔上我的雙眼
知道 他是我眼中
最后的形象
把鮮花灑滿在我胸前
同時灑落的
還有他的愛和憂傷
夕陽西下
樓蘭空自繁華
我的愛人孤獨地離去
遺我以亙古的黑暗
和 亙古的甜蜜與悲凄
而我絕不能饒恕你們
這樣魯莽地把我驚醒
曝我于不再相識的荒涼之上
敲碎我
敲碎我曾那樣溫柔的心
只有斜陽仍是當日的斜陽
可是有誰 有誰
有誰能把我重新埋葬
還我千年舊夢
我應(yīng)仍是
樓蘭的新娘
席慕蓉的一首《樓蘭新娘》以美麗凄婉的詩句讓人們記住了這樣一個遠古時代美麗的樓蘭姑娘。她的翩翩舞衣早已在駝鈴的搖曳里飄飛而去,但那纖巧的足尖踏響的音韻,依舊在西北荒漠的天空下回蕩,每一顆揚起的沙粒都訴說著一個眼神、一個夢想……
12.
1980年春天,新疆考古隊同《絲綢之路》拍攝組一起來到羅布泊,探索古國樓蘭。十分偶然的在一個寸草不生的土埠頂上,他們看到了一些干枯的樹枝和蘆葦稈。
考古隊估計這里可能有古人活動的遺跡,于是將上層的浮土小心地清除。果然,他們發(fā)現(xiàn)下邊顯現(xiàn)出一座古代樓蘭人的墓葬!考古隊員們又驚又喜,并馬上著手挖掘,他們用了一天的時間,先將古墓周圍的積土清除掉,接著小心翼翼地將填壓在死者身上的樹枝和蘆葦稈取了下來。
當將墓穴清理得差不多后,眼前的發(fā)現(xiàn)將所有人都驚呆了!那是一具完整的古代樓蘭女性的尸體,一具保存得相當完好的干尸!
13.
墓穴之中發(fā)現(xiàn)尸體并不是什么罕見的事情,但是這位樓蘭姑娘臉面清秀,鼻梁尖高,眼大窩深,甚至連長長的睫毛都清晰可見,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翹,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征,毛發(fā)、皮膚、指甲都保存完好,發(fā)長一尺有余,肌膚尚富有彈性。
這具女尸的頭上戴著尖頂氈帽,帽插數(shù)支翎,身著粗質(zhì)毛織物和羊皮,跟粗線縫制的毛皮靴,仰臥在一座典型風蝕沙質(zhì)土臺中,仿佛剛剛睡去。
她那健壯的骨骼、古銅色的皮膚讓人相信她隨時會站起來奔跑,甚至她的頭發(fā)和皮鞋里的虱子都是那么的栩栩如生。
14.
科學測定該女子死時為四十五歲左右,生前身高1.57米,現(xiàn)重10.1千克,血型為O型。經(jīng)用她身上裹的豐皮殘片作碳14測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尸,是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尸最早的一具。
在此之前,人們從來沒有真正見過樓蘭人的樣子,更不用說這么直接、這么形象。一時間,“樓蘭美女”的稱謂響遍世界。
2003年一個沉睡了3800年的樓蘭美女,在羅布泊的小河墓地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她迷人的微笑。
15.
中國的考古學者在一個名為小河墓地的地方發(fā)掘了多具船棺。其中一只船棺上面覆蓋著生牛皮。樓蘭人當年應(yīng)該是把活牛拉到下葬現(xiàn)場宰殺,當即剝下牛皮包裹棺木。
這樣隨著牛皮中的血水逐漸蒸發(fā),牛皮收縮,就會把棺木包裹得異常緊密,除非人為破壞,否則風沙雨水是很難侵蝕到棺木中的墓主人的。開棺的時候,由于牛皮把棺木包裹得非常緊密,以致某些地方不得不使用必要的工具才能把它揭開。
揭開牛皮后,人們發(fā)現(xiàn),墓棺是由兩塊長2米上下、寬約40厘米、厚度在10厘米左右的胡楊板材,經(jīng)人為加工成弧形,然后兩頭對接,中間鼓兩頭尖,形狀酷似一只獨木舟,但沒有底,臥于平整后的沙土之上;上部蓋著一塊塊長短不一的小板拼接出來的棺蓋,整個看上去就像是把一條獨木舟底朝天扣在了地上。
16.
當棺木頂頭上的第一塊蓋板被取下時,里面露出些許淡黃色的毛絨物。
就在第二塊蓋板被拿起時,一個頭戴毛氈帽的極其美麗的年輕女尸的臉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這位靜靜地躺在棺木里被稱之為小河公主的年輕女子,整體形象是一個迷人的標致女孩:她頭戴毛氈帽,身裹毛織斗篷并別以木質(zhì)別針。
她臉龐不大,下頦尖圓,雙眼大大,似乎還能令我們感覺到那雙明亮眼睛中透出的清澈喜人的目光。長長的眼睫毛,歷歷可數(shù)。高高的鼻梁有力地增強了整個臉龐的造型美。濃密的黃褐色自然卷曲的長發(fā),很有風致地散披肩后,頭頂則卷壓在尖尖的氈帽中。黑褐色的氈帽緣邊飾有耀眼的紅色絨線,色彩協(xié)調(diào)、美觀,帽頂左右還綴有幾支彩色斑斕的翎羽。頸部,圍有一條絨絨的皮裘,既保暖,又漂亮。赤裸的身軀緊裹在一件毛線毯中。
出露的雙腳穿著一雙幾經(jīng)補破綴新的短腰皮靴。以一種樸素而又美麗的裝扮安度著她在沙海之中的“沉睡”。
17.
樓蘭國的遠古歷史,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樓蘭名稱最早見于《史記·卷一百一十·匈奴列傳》,據(jù)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三世紀時(相當于我國秦朝初年),樓蘭就已建立了國家,緊挨著羅布泊蒲昌海西岸,以經(jīng)營粗放的農(nóng)業(yè)和畜牧業(yè)為主。
羅布泊意為“多水匯集之湖”,一望無際,“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
羅布泊水量如此豐盈,甚至讓不少人認為它就是中原黃河的上源,從先秦到清代,這種觀點一直廣為流傳。如今的羅布泊已經(jīng)成為一片干涸的鹽澤,成為亞洲大陸上的“魔鬼三角區(qū)”,不少探險者或是埋骨于此,或是神秘失蹤,至今下落不明,著名者如科學家彭加木、探險家余純順。面對荒蕪和蒼涼,誰還能想象得到羅布泊當年煙波浩渺的風光。
18.
漢代以前,樓蘭受當時占據(jù)河西的強國大月氏的統(tǒng)治。大約在公元前177年至前176年間,匈奴冒頓單于向大月氏發(fā)動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進攻,打敗了大月氏,迫使其余眾越過天山,向伊犁河流域遷徙。
大月氏反而由此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來創(chuàng)造了聞名于世的貴霜王朝。原大月氏統(tǒng)治地區(qū)為匈奴所占領(lǐng),匈奴由此確立了在西域的統(tǒng)治地位。據(jù)《史記·卷一百—十·匈奴列傳》載,漢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匈奴冒頓單于致書漢文帝說:“以大之福,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p>
樓蘭在擺脫了大月氏統(tǒng)治后,又為匈奴統(tǒng)治。匈奴在西域置僮仆都尉,樓蘭和西域諸國被迫向其交納稅,但匈奴“雖能得其馬畜旃,而不能統(tǒng)率與之進退”。
19.
漢朝時的樓蘭國,有時成為匈奴的耳目,有時歸附于漢朝,介于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巧妙地維持著其政治生命。由于樓蘭地處漢與西域諸國交通要沖,漢朝不能越過這—地區(qū)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樓蘭的力量也不能威脅漢王朝,漢朝和匈奴對樓蘭都盡力實行懷柔政策。
漢武帝初年,漢朝為了解除北方勁敵匈奴的威脅,派張騫出使西域,藉以聯(lián)絡(luò)大月氏、大宛、烏孫等西域諸國,共擊匈奴。張騫的出使,雖然沒有達到預(yù)期目的,但卻加深了漢朝和西域諸國的相互了解。此后,漢朝開始經(jīng)營絲綢之路。絲綢之路被人形象地稱為“橫系在歐西大陸上的金腰帶”。在漢代張騫“鑿空西域”以前,這條黃金大道實際上就已經(jīng)以民間的方式存在。
當初張騫出使大月氏時,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當?shù)赜胁簧仝錾街裾群退拇毑?,?jīng)印度運來,便是明證。
20.
絲綢之路合法化后,貿(mào)易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fā)展,為中國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財富,當?shù)澜z綢之路的西域國家均因此而受益。當年在這條交通線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經(jīng)濟繁榮。樓蘭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絲綢之路南北兩線的分岔點,因而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漢王朝經(jīng)營絲綢之路、控制西城時,樓蘭的水利、屯田得到大規(guī)模開發(fā),樓蘭人一度過著十分安逸的生活。東方的絲綢制品,陶器,漆器、鐵器,中亞的棉布、毛布制品,銅鏡甚至海貝,波斯,希臘、羅馬的藝術(shù)品都在樓蘭出現(xiàn)。這里長年商旅如織,薈萃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說著各式各樣的語言使用著各式各樣的貨幣。
單是東西方的貨幣都可以在樓蘭流通這一點,已經(jīng)足以證明樓蘭在絲綢之路上不可替代的位置。除了財富外,樓蘭還以它廣博的胸懷,同時接納了東西方文化的洗禮,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東西方文化的交界點,也造就了舉世無雙的樓蘭文明。
然而,樓蘭的利益也引起了匈奴的窺覷。漢、匈奴在西域的爭奪,多次圍繞著樓蘭而展開。
21.
漢昭帝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因樓蘭和龜茲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使者傅介子受詔前去譴責樓蘭。傅介子與部下帶著金幣,來到樓蘭。樓蘭王安歸對傅介子一行相當冷淡,并沒有接見。傅介子便假裝要離開樓蘭,去其他西域國家。
到了樓蘭西部邊界派翻譯去向樓蘭王安歸傳話:“漢使者持黃金錦繡行賜諸國,王不來受,我去之西國矣。”并拿出金幣給翻譯看。翻譯回去向樓蘭王報告。樓蘭王貪圖漢朝財物,便趕來會見使者。
傅介子與樓蘭王同坐飲酒,把財物拿出來讓他看。酒喝得差不多了,傅介子故意對樓蘭王說:“我們漢朝皇帝派我來,有秘密要告訴國王。”
樓蘭王相信了,站起來跟隨傅子介進入帳中密談。事先埋伏的兩名壯士從背后用劍刺樓蘭王,劍刃穿出胸前。樓蘭王當場死去。國王的侍從人員都嚇得逃散。
傅介子向樓蘭宣告:“王負漢罪,天子遣我來誅王當更立前太子質(zhì)在漢者。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樓蘭上下懼怕漢朝的君威沒有引發(fā)動亂。
22.
忠于匈奴的樓蘭王安歸被殺后,漢朝立在一直漢朝當質(zhì)子的樓蘭前國王之弟尉屠耆為王,并仿昔日王昭君下嫁匈奴單于,賜漢宮女給尉屠譽為夫人,更其國名為鄯善。
但西域人、包括部善人自己在相當長時間內(nèi)仍使用“樓蘭”的名稱,“鄯善”只是中原政權(quán)對其國家的稱呼。尉屠耆因久居長安,深感自身在鄯善國內(nèi)勢單力薄,生怕為前王之子勢力謀害,特意上書請求漢朝派將士在鄯善的伊循城(今若羌縣米蘭,著名捍米蘭遺址所在地)屯田,作為其后盾,并將國都由羅布泊南遷至捍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魏晉時期,西域地區(qū)已經(jīng)分屬六大政權(quán):于闐吞并了戎盧、扦彌、渠勒、皮山以及曾為漢軍屯駐中心的輪臺、烏壘,鄯善吞并了且末、小宛、精絕,成為絲路南道的兩個大國,焉耆吞并丁尉犁、危須、山國,龜茲吞并了姑墨、溫宿、尉頭,疏勒吞并丁莎車、竭石、渠沙、捐毒、休循,成為絲路中道三大國;原來遷入天山北麓的車師后國等山北六國被車師前部吞并,以車師為名,成為西域北部的大國。
根據(jù)《冊府元龜》記載,太康四年(283年),鄯善王派兒子元英到中原做人質(zhì),西晉還因此封鄯善王為歸義侯。
23.
盡管鄯善尚在,原來的樓蘭國都故地卻逐漸湮沒在黃沙之中。而在這之前,大部分絲綢貿(mào)易已經(jīng)轉(zhuǎn)向海路。后世在樓蘭占城發(fā)掘的漢文紀年文書最晚為東晉咸和五年(330年,木簡卜為“建興十八年”,為前涼政權(quán)年號),內(nèi)容包括朝廷詔令、行政長官西域長史及軍事長官都督的衙署公文、公私信函等。
這一年,鄯善王為安歸迦,而中原正值東晉十六國時期,南方東晉晉成帝在位,北方石勒稱帝建后趙。可見直到此時,鄯善王依久在樓蘭城設(shè)有官署。但樓蘭城到底何時湮沒于沙海,到底為什么消亡,至今仍是難解的謎團。
24.
東晉隆安三年(399年),法顯到印度求法時,路過樓蘭國都故地,記錄此地已經(jīng)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枯目為標識耳”。
可見譜寫了幾百年輝煌的樓蘭文明已經(jīng)在公元四世紀時消失了,如一陣風一般,消失在浩瀚的黃沙中,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如同瑪雅文明的消失一樣,留下了諸多難解之謎。從此,樓蘭只是存在于邊塞詩人的意象之中——“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直到現(xiàn)在,“樓蘭”這兩個字代表的僅僅只是古老與神秘。
而鄯善其時舊勢也已經(jīng)江河口下,據(jù)法顯在其《佛國記》中記載:“其地(鄯善)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氈褐為異?!狈@形跡飄過鄯善后二十年,鄯善國便發(fā)生了戰(zhàn)亂。
根據(jù)《魏書·卷一百零二·西域傳》記載,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攻打北涼,北涼主沮渠牧犍投降,北涼就此滅亡,同時也宣告了西晉末年以來的十六國時期結(jié)束。但沮渠牧犍之弟沮渠無諱和沮渠安周卻向西逃走。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三年(44年午),沮渠無諱兄弟攻克部善、高昌,據(jù)地自立。
鄯善國王比龍率眾西艙末國(時為鄯善國屬國,今新疆且末一帶)避亂,比龍世子率四千民眾投降了沮渠安周,隨其遷居高昌。到高昌后,這部分部善人被安置在庫姆塔格沙漠北緣的綠洲地帶,鄯善人將這片綠洲命名為“蒲昌”,以示對故土羅布泊蒲昌海的紀念。
這樣,鄯善國的政治中心便由于戰(zhàn)爭被迫移到了且末國一帶。
25.
三年后,北魏因為鄯善封閉北魏與西域交通,派將軍萬度歸率輕騎五千自敦煌攻襲鄯善。鄯善國王時為真達,不戰(zhàn)而降。
之后,真達本人被遷往內(nèi)地,直到死去,再也沒有回到西域。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北魏任命交趾公韓拔為鄯善王,鎮(zhèn)鄯善之地,賦役與內(nèi)地相同。實際上,鄯善至此已經(jīng)正式變成了北魏的郡縣。
這一事件,標志著鄯善徹底亡國。這是古代史籍中最后一次與樓蘭國有關(guān)的記載,從此,無論是樓蘭國,還是鄯善國,都永久地走進了歷史塵埃。
26.
漂泊的湖
席幕蓉
樓蘭已毀 盡管
那里曾經(jīng)有過多少難舍的愛
多少細細堆砌而成的我們
難舍的繁華
當你執(zhí)意要做善變的河流
我就只能
成為那遷移無定的湖了
而我并沒有忘記 每個月夜
我都在月光下記錄著水文的痕跡
為的是好在千年之后
重回原處 等你
在歷史文獻的記載中,從出現(xiàn)在《史記》《漢書》中開始,樓蘭只活躍了幾百年,便在公元4世紀神秘消亡了?!吨軙肥亲詈笠徊繉翘m王國作了專門介紹的正史。到了唐代,“樓蘭”卻幾乎成了邊遠的代名詞,只是在詩人的詩句中才偶有閃現(xiàn)。
27.
一個曾經(jīng)聲名赫赫的樓蘭王國在繁榮興旺了幾百年之后就這么銷聲匿跡了,一個曾經(jīng)融會了西方文化精華的樓蘭文明也就此失落了。
樓蘭文明是怎么失落的呢?這是一個爭論了一個世紀的疑問,至今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明晰的答案。歸納幾十種的推測,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政治經(jīng)濟中心轉(zhuǎn)移和人類活動破壞自然三種說法比較有代表性。
斯坦因是“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說”的最先提出者。
20世紀初,他從樓蘭考察回國之后,就發(fā)表了冰山退縮導致河流流量減少,土地被沙漠化,而樓蘭就是這么被廢棄掉的。樓蘭所在之地本身就氣候惡劣,一年中8級以上大風天氣有100多天,夏季高溫可達50多度,冬季寒冷可至零下30多度,樓蘭古城周圍是廣闊的雅丹地貌。雅丹是一種長期強烈風蝕和水蝕形成的像海中礁石一樣的土堆群,地表溝壑縱橫,起伏不平,連汽車都很難行駛。
據(jù)《水經(jīng)注》記載,東漢以后,由于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樓蘭、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盡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
“政治經(jīng)濟中心轉(zhuǎn)移說”則認為:是絲綢之路使得樓蘭日益興盛,同時也是它使樓蘭日漸衰落。兩晉之后,絲綢之路改走北道,中原在樓蘭的駐兵和屯田事業(yè)也從此向北轉(zhuǎn)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樓蘭便慢慢被廢棄,最終銷聲匿跡。
“人類活動破壞自然說”則認為,樓蘭人在創(chuàng)造高度發(fā)達的文明的同時,也以驚人的速度制造著沙漠。由于樓蘭人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盲目亂砍濫伐,從而致使水土流失,風沙侵襲,河流改道,氣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減少,鹽堿日積,最后造成王國的必然消亡。埃及、美索不達米亞這些同樣是古文明的發(fā)祥地,如今卻都是鹽堿泛濫流沙縱橫的不毛之地,樓蘭亦是如此。
28.
但也有人認為,給樓蘭人最后一擊的是瘟疫。傳說在沙漠中有一種可怕的急性傳染病,叫“熱窩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災(zāi)難面前,樓蘭人選擇了逃亡——就跟先前的遷徙一樣,都是被迫的。樓蘭國瓦解了,人們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樹有水,就往哪里去,哪里能活命,就往哪里去,能活幾個就是幾個。
樓蘭國就這樣消逝了。
樓蘭人欲哭無淚。他們上路的時間,正趕上前所未有的大風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陣勢,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聲如厲鬼,一座城池在混濁模糊中轟然而散……
這種“瘟疫說”是有道理的。從考古發(fā)掘來看,樓蘭古城是突然間被廢棄的。沒有戰(zhàn)爭的痕跡,也不像是人類漸漸遷移之后留下的遺跡。無論是珍貴的文獻,還是各種財物,在樓蘭古城的廢墟中都曾被大量發(fā)掘。這不同于在墓葬中發(fā)現(xiàn)的陪葬品。如果是因干旱等原因,樓蘭人怎么會如此倉促地離開家園,拋棄下如此之多的財物?也許,只有瘟疫才能造成十室九空的景象,才能讓人不顧一切地逃離。
至此,輝煌的樓蘭古城也就永遠地從歷史上無聲地消逝了。雖然逃亡的樓蘭人一代接一代地做著復(fù)活樓蘭的夢,但是,夢只能是夢。而且,夢到最后,連做夢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樓蘭,依然是風沙的領(lǐng)地,死亡的王國。
29.
有專家們指出,孔雀河與車爾臣河匯入塔里木河,經(jīng)庫魯克河流入羅布泊。羅布泊是古樓蘭的生命之源,羅布泊的遷移,使樓蘭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導致了氣候惡劣,樓蘭人繼續(xù)留在這里只能坐以待斃,于是他們只好棄城別走,樓蘭古城也就在歷史上消失。
許多學者也認為,古樓蘭的衰亡是與社會人文因素緊密相連的,我國古書記載樓蘭古國的最后存在時間在東晉十六國時期,這正是我國歷史上政局最為混亂的時期,北方許多民族自立為藩,相互戰(zhàn)爭。而樓蘭正是軍事要沖、兵家必爭之地。頻繁的戰(zhàn)爭、掠奪性的洗劫使樓蘭的植被和交通商貿(mào)地位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而沙漠邊緣的古國,喪失了這兩個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
于是,它就變成了今天滿目黃沙、一片蒼茫的景象。
但樓蘭被遺棄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專家學者們還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