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臣
【一技】
借物抒情,就是通過形象地描繪某一事物的“形”,來抒發(fā)一定的感情,或表明某種愿望。比如巴金的《月》,通過描繪充滿寒光冷氣的月亮,表達了作者改變這個冰冷世界、追求光和熱的愿望。運用借物抒情,可以化抽象為具體,使得感情的抒發(fā)更加生動,還可以多角度、多層次地寫出復雜細膩的感情。
那么,如何借物抒情呢?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選準所托之物,使物和情相契合
南朝劉勰說:“比類雖繁,以至切為貴?!庇纱丝芍覀儾荒茈S便選取一種事物勉強來比附,否則就有牽強附會之嫌。因此,所選之“物”必須能承載你的那個“情”,二者要有某種契合點,能夠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建立關(guān)聯(lián),從而有效抒發(fā)作者的感情,表達其思想和志趣。取物應(yīng)與情感相結(jié)合。例如紀伯倫的《浪之歌》,放飛想象力,藝術(shù)地描繪了海浪與海岸這對熱戀形象,曲折表達了他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情感和火熱的衷腸,意義深遠。
二、表露所抒之情,確立鮮明的中心
寫借物抒情類文章,關(guān)鍵一點是明確胸中之“情”。這需要我們通過體驗、觀察和思考,從某類事物中提煉出富有個性化的感悟和見解,表達鮮明的情感態(tài)度,這是寫好此類作文的第一步。例如:高爾基借助“海燕”的形象,表達他對革命先驅(qū)者的贊美、對沙皇統(tǒng)治的痛恨,表現(xiàn)他揚善懲惡、愛憎分明的態(tài)度;周敦頤《愛蓮說》,主要表達了作者的潔身自好、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人生追求;席慕容的《貝殼》小小的貝殼,演繹出了她對人生、對生命的深刻體會,耐人尋味。
三、描繪依托之物,為抒情架橋鋪路
“寫物”是手段,“抒情”是目的。為了使文章所抒之“情”有所依托,為了真切地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我們要學會抓住“物”的鮮明特征,適當?shù)剡\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生動又細膩地描繪出事物的外在形態(tài)或內(nèi)在精神,并融入自己的感情,所謂描其“形”,傳其“神”。例如魯迅的《雪》,先是描繪了江南的雪,“滋潤美艷之至”、平和溫暖,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然后描繪了朔方的雪,突出其“如粉,如沙,不粘連”、冷寂壯美的特點,抒發(fā)了自己不畏艱險,渴望戰(zhàn)斗的豪情。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展開具體生動的描寫,將復雜的情感微妙地表達了出來。
四、巧用寫作手法,抒寫胸中的情感
大凡名家往往會巧妙地運用先抑后揚手法,先從貶抑處落筆,而后才對此人或物,加以褒揚,通過前后鮮明的對比,表達出贊美歌頌之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可以借助對某種事物的精雕細刻,來顯示深刻的寓意,表現(xiàn)文章的主旨。比如小思的《蟬》,先是寫蟬的聒噪,突出厭惡之情。接著寫人們對它的看法:微小,聒聒之煩,實在不討人喜歡。然后借朋友之口了解了蟬的生命特點,進而由物及人,由眼前的蟬到對生命感悟的思考,闡述蟬的生命意義,讓人側(cè)目。
五、學會以線穿珠,串聯(lián)文章的內(nèi)容
我們可以用一個實物貫穿全文,將各種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圍,以此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也就是把這種實物作為組織情節(jié)、串聯(lián)事件的重要憑借。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該物應(yīng)與情感具有密切的關(guān)系,是一種能引起讀者情感體驗的事物,而非一般的物品。例如學生習作《一襲校服,滿心回憶》,以“校服”為線索敘述“小學時盼校服、中學時得校服、校服不稱心厭校服、涂寫噴畫繪校服、簽字留念用校服”這一系列的生活瑣事中,有喜有悲,有開心有罰站,但不管怎樣,中學“清湯掛面”式的校服成了初中生活的一份記憶,讓人感慨不已。“校服”是本文敘事線索,透過校服寫出了作者對初中生活的留戀之情。
【一文】
風雨中的蓮
□李靜潔
夏天風雨的夜晚像是不愿入睡的孩子,跳躍著,叫嚷著,總也不愿安靜下來。風飄飄,雨瀟瀟,我也想起了風雨中的蓮。它們會是什么樣子呢?我不禁為風雨中的蓮擔憂起來。
我雖然并不是“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卻也會“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于是我撐了雨傘,走了出去。
沿著曲曲折折的石子小路,徑直走近池塘,走近那風雨中的蓮。世俗的爭奪曾經(jīng)迷亂了我的雙眸,挫折的痛苦攪亂了我的心境,浮華的喧囂打亂了我的寧靜,那么,此刻,那風雨中的蓮,便是我最好的歸宿。
一池塘水,被擁擠的荷蓮覆蓋得嚴嚴實實的,那翠綠的,明亮的,跳動的荷葉,在風雨中舞蹈,飄搖卻堅定,自始至終,不離不棄,陪伴著夜色深處的這寂寞的荷塘。那雪白的、粉紅的蓮花,淡雅地舞動著,清新地微笑著,堅韌地掙扎著,勇敢地佇立著……如同高空云霞,有一種只許欣賞不可褻玩的美麗。我感覺到自己的凝固,感覺到心臟激烈的搏動,感覺到呼吸停止在了瞬間。但愿,這一刻真的會是永恒。
我微笑著,注視著它們又欣賞著它們,甚至想要撫摸它們,她們是那傾國傾城的女子,柔柔靜靜,不嬌不媚,不俗不凡。低下頭來,清香猶存。周圍那些大紅大黃的花朵,風吹散了它們的香,雨侵蝕了它們的骨,風雨飄搖,疏松了它們的根本。雨聲,是那么刺耳,“刷刷,刷刷”;風力,是那么自大,“嗚嗚,嗚嗚”,但畏懼是它們的。蓮花,一如當初那般淡定從容。
我撐著的傘滑落在身后,我想我不再需要它了,我想起了《華嚴經(jīng)探玄記》里說的,蓮有四德:一香,二靜,三柔軟,四可愛。對于像我這樣不諳世事的小憤青,缺少的正是這種淡定從容吧!
不多時,雨水叮叮咚咚,蓮塘里泛起了漣漪,那片碧綠如寶石的荷葉掩蓋著此時矜持而又羞怯的蓮花。我收起傘,想起了一首小詩《風雨中的蓮》:
亭立
無語
兀自低頭
有我不能走進的溫柔
彌漫在荷香里
風雨中的蓮:凈純、溫雅
含露而笑
那濕漉的笑
有我不能走進的禪意
搖曳在婀娜花韻里
清清荷香
幽幽氣息
彌散在那條石子小路上……
【一評】
這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好文章,開頭引出寫作對象“蓮花”,一反以往人們對蓮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贊美,而是對蓮在風雨中從容淡定的姿態(tài)進行了細膩的描繪,使所抒之情有了堅實的依托,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荷花濃濃的喜愛之情,從容地表達了人生的感慨,給人以新的啟示。文筆空靈清新,仿佛作者就是一朵蓮花,給人以美的遐想。此外,文中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的運用,貼切生動,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引用詩歌結(jié)尾,增添了文章的意蘊,給人溫馨之感。
安徽省界首市顧集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