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霆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教授楊力介紹,人體陽氣在冬季處于潛藏的狀態(tài),因此部分老年人在此時容易出現(xiàn)懶言、乏力、頭暈、自汗、舌淡、苔白等氣虛的癥狀,這時候老年人要想一些辦法來補氣。
補氣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早晨起床后拍手。中醫(yī)認為,手是陽氣的大本營,腳是陰氣的大本營。手上有很多穴位,拍手刺激穴位和經(jīng)絡,能夠有效振奮陽氣,推動全身氣的運行,這是一種至剛至陽的養(yǎng)生補氣方法。之所以在清晨拍手,是因為太陽初升的時候,天地間陽氣漸漸匯聚,人體內的陽氣也處于生發(fā)狀態(tài),這個時候拍手,更能激發(fā)全身陽氣。
拍手的時候,老年人最好能配合大喊,這樣做能激發(fā)大腦積極、向上、健康、有力的潛意識,是精神養(yǎng)生的一種體現(xiàn)。拍手的一種方法是十指分開,兩手手掌和手指相對,開始的時候可以力量小一點,接著再逐漸加大力量;另一種方法是手掌弓起,手指張開,拍下去的時候能觸碰到手指尖以及手掌的邊緣部分,如果選用這種方法,拍手時間要長一些。
冬天補氣的關鍵是補胃氣。要想方設法讓老年人愛吃飯。因此,小米、南瓜、菠菜、胡蘿卜、山藥、洋蔥、大蒜、蓮子、大豆、扁豆、山楂、香蕉、大棗、板栗、瘦豬肉、牛肉、雞肉、牛奶、豆制品等具有健脾養(yǎng)胃作用的食物要多吃一些,尤其是那些在土里生長的作物,如紅薯、花生、土豆等,都有很好的補脾作用,很適合老年人食用。
楊力說,黃芪、黨參和雞肉堪稱補胃氣的三個能手,它們恰好能做一道補脾胃的菜。具體方法是:猴頭菌100克,母雞750克,黃芪、黨參、大棗各10克,姜片、蔥段、紹酒各適量。將母雞切塊兒后放入姜片、蔥段、紹酒、猴頭菌、黃芪、黨參、大棗,用小火慢燉至肉爛熟即可。另外,對于不愛吃飯的老年人來說,做一點雞肉餛飩也是比較適合的。用南瓜、紫菜、蝦皮、雞蛋來燉湯喝,也能補胃氣。
此外,老年人冬天多喝熱水、多用熱水泡腳具有驅寒的作用,將寒氣逼出體外對陽氣的生發(fā)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