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順成
讀書可以讓人領(lǐng)悟人類心靈的廣袤與深邃,理解世界的多樣與神奇,明了世事的無常與詭異,也能塑造自我、完善人格、提升品味和獲得智慧。教師作為文化的傳播者、人類文明的傳承者,不讀書恐怕是一種不作為,也是誤人子弟的行為,故應多讀點書,讓讀書豐富教育生活,讓書香潤澤生命,豐厚個人底蘊。
研讀古今經(jīng)典
為人師者,只有不斷研讀經(jīng)典,方能視野開闊,使教育更富底蘊。讀書是一種修為,是心靈寧靜的鐘磬,無關(guān)功名利祿。讀書有助于造就一個學識淵博的教師,有助于錘煉一個修行深厚、德行高尚的長者。與書為伴,方可夯實育人之根,才能砥礪正氣,才敢嘗試勇立潮頭。
我們應誦讀《論語》《禮記》等中國古代的精華典籍,從中領(lǐng)悟“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教育思想的精髓,使我們的教育更加合理,更加富有智慧。
我們應研讀《愛彌兒》《民主主義與教育》《大教學論》等教育名著,知曉“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jīng)驗改造”“自然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自然人”等教育的真諦,努力探尋最適合現(xiàn)代教育的路徑,科學地引導學生、教育學生,為培育一個心智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素養(yǎng)優(yōu)良、身心兩健的現(xiàn)代公民作出一個教師應有的努力。
涉獵思潮
在課改深入推進的今天,教師更要善于吸納先進的理念,不斷武裝自我,更好地融入課改大潮,適應課改的新需要。
首先,要“博學之”。無論是小說、雜文,還是時評要聞,作為一名教師要真正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廣泛涉獵,這樣當我們授課時,就能夠旁征博引,更能娓娓道來。長此以往,定能培養(yǎng)學生充沛而旺盛的好奇之心,有效學習、高效課堂也就在平淡中悄然生成。其次,要“審問之”。善于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當下教育界百家爭鳴,面對紛繁的變革局面,我們只有苦讀,方能審視透林立的門派,吃準流派的本質(zhì),靈活地嫁接到本土,催生出師生都能愜意成長的樂土。再次,要“篤行之”。讀書是汲取,是精神的融合,通過所讀、所思,轉(zhuǎn)化為自己實踐的支撐,演變?yōu)榭茖W實踐的靈魂。讀書可以讓我們吸收百家之長,更能開闊我們的視野,從而使自己走出局限,擺脫小我,更加敏銳地審視教育的各種門派,不隨波逐流,科學吸納。
“最是書香能致遠?!比说臍赓|(zhì)需要書香的滋養(yǎng),讀書是鍛造一個人外在氣質(zhì)的根基,是塑造靈活的絕世良藥。讀書為己,使人修養(yǎng)身心,明理睿智;讀書為生,使之身心兼修 ,沁香入骨。擯棄世俗瑣屑,靜下心來,讀一讀先賢、智者的智慧結(jié)晶,在閱讀中理清紛繁的思緒,明確人生的奮斗目標。為師者,要善于閱讀,精于反思,勇于嘗試,以磨礪出一個思想純潔、品德高尚、人性豁達、書韻悠長的教育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射陽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