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平
自從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了“庫車”這個名字,對那里的渴望與好奇就再也揮之不去,于是,查遍網(wǎng)上關(guān)于庫車人文地理的資料;曾遍尋游歷過庫車的朋友,了解他們對那里的觀感與印象;也曾飛天走地地多次神游那個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庫車。
神游于圖片中的庫車,迷失于奇特的山水地貌中;神游于文字間的庫車,陶醉于悠久的歷史文化中;神游于朋友口中的庫車,輾轉(zhuǎn)于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中。然而,這些都是表象,我渴求西域古國古人和現(xiàn)代人的生活狀況;我渴求龜茲文化的深厚底蘊;我渴求“西域樂都”、“歌舞之鄉(xiāng)”的美譽精髓;我渴求舉世聞名的龜茲文化之發(fā)祥地和中外四大文化之交匯地的龍馬精神。
在龜茲古渡停泊,依稀看到了那一張張古老的船帆;在庫車大寺、庫木吐拉千佛洞、雀離大寺、阿艾石窟流連,仿佛感受到了鳩摩羅什等龜茲文化使者們留下的佛光;在蘇巴什古城、庫車王府做客,與龜茲國的王孫公子、臣民百姓一起“羌笛隴頭吟,胡舞龜茲曲”;在克孜爾尕哈烽燧隧道、林基路大壩穿行,仰望著“克孜爾尕哈”姑娘的居所,感動著龜茲王弟的忠誠;在南山牧場放著卡拉庫爾羊,與英俊瀟灑的牧羊人一起吹篳篥,與美貌公主一起悲痛“千淚泉”,與龜茲國的著名音樂家傾聽羯鼓曲《耶婆瑟雞》。
因庫車小白杏而饞咽;因塔里木胡楊而唏噓;因天山大峽谷而神往;因龜茲樂舞而陶醉;因西氣東輸而心潮澎湃;更因龜茲王降龍的大龍池而浮想聯(lián)翩……
我的目光聚焦在水域?qū)掗煟宄阂姷?,曾栩栩如生地出現(xiàn)在玄奘《大唐西域記》中的大龍池。
曾經(jīng)看到這樣一個傳說:在屈支國的東部有一座城池,城池的北面天祠前有個大龍池,池內(nèi)有許多龍。有一個叫金花的明君,政教清明廉潔,感動了池中之龍,愿意為國王架車。國王臨終時用鞭子觸動龍的耳朵,龍隨即隱藏到池水中,直到現(xiàn)在。這座城池中沒有井,但人們都喝這個池中的水。池中的龍變成人形,和許多婦人交合,生的孩子驍勇無比,跑起來能夠趕上狂奔的駿馬。如此擴展開來,這里的人們都成了龍種。他們自恃勇力作威作福,不聽從國王的命令。于是,國王招引突厥族殺死了這城里的所有人,這座城池也就荒蕪了。但是,這些龍還經(jīng)常出來和母馬交配,生下龍駒,龍駒暴戾兇悍,難以駕馭,只有龍駒生下來的馬才可以馴養(yǎng)駕車,因此屈支國多產(chǎn)良馬。
屈支國即今天的庫車,聯(lián)想著這樣的傳說,你是否會情不自禁問:還能否找到那座荒蕪的城池?那龍種、龍駒今安在?
一位朋友向我講述了自駕游途經(jīng)庫車的觀感。
2011年9月,他兩次進入庫車。9月13日,首先是從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塔里木(塔中)石油基地出發(fā),沿沙漠公路北行,在輪南入S165庫東公路西行,再折北行入G314國道西行,沿途風(fēng)光秀麗、景色迷人、道路寬闊,他不停地按動照相機快門。進入庫車縣,沒多作停留,只在庫車附近吃了碗拉條子就繼續(xù)西行去阿克蘇了。再從阿克蘇到喀什,沿昆侖山北麓東行到和田、民豐,再次穿越522公里的沙漠公路,繞一周后又回到庫車城區(qū),此時已是9月16號。接著從庫車入G217國道,即著名的獨庫(獨山子—庫車)國防公路,進入庫車大峽谷。庫車大峽谷中的一處,恰如西藏的“布達拉宮”,引人入勝,拍照留念。
沿此國道一直走到巴音布魯克草原,其間屬于庫車的境地也不知道是在哪里劃分的,山谷形勝,大龍池也在其中。這位朋友邊敘述邊回味,感嘆:在新疆,你才能真正體會到信馬由韁的快感,才能真正感覺到天高任鳥飛的豪邁!
還有一位網(wǎng)友,他是一位新疆的公路建設(shè)者,也是一位勇敢的徒步攝影師,更是一位天才的寫作者。他利用工作之機,憑借自強奮進的精神,幾乎踏遍新疆的天山南北、大漠雪域;他更用相機和紙筆記錄了新疆的秀麗和神奇。
他也曾為筑路而在大龍池邊搭棚而居。
他拍攝的大龍池,遠處是白皚皚的雪山;中間是綠油油的針葉林帶;近處是藍汪汪的龍池水域。龍池分大、小龍池,有瀑布和暗河相通?,F(xiàn)在由他們修建的公路,可以直達龍池附近,使大、小龍池成為了庫車乃至新疆一處獨特而秀麗的風(fēng)景區(qū)。為此,他很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同時,也掩飾不住他對因筑路而長眠在大龍池畔的三位戰(zhàn)友的深深懷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饼堮R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崇尚的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作為龜茲文化的發(fā)祥地、西域三十六國中較大的城郭國、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要塞,庫車更是人杰地靈。
如今的庫車,似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正在積蓄力量,待機遨游蒼穹。
庫車縣財政每年安排600萬元旅游專項資金,并且每年按10%的比率增加列入財政預(yù)算,重點用于規(guī)劃編制、人才培訓(xùn)、旅游項目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整體宣傳促銷、農(nóng)家樂補助、旅游紀(jì)念品開發(fā)等方面。
對在國家級一般期刊和疆內(nèi)發(fā)行的刊物上發(fā)表關(guān)于庫車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學(xué)術(shù)論文、論著,反映地方民俗的中、長篇小說及電影、電視劇劇本作者,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3萬元獎勵。對創(chuàng)作反映庫車并以縣城鄉(xiāng)村風(fēng)貌為背景拍攝的電視劇、電影,給予劇本作者每集1萬元的獎勵,作品播出后性獎勵拍攝作者50萬元。這樣的消息,對于空腹爬格子的寫作者們不能不說是極大的鼓勵和福音。由此,庫車縣委、縣政府開發(fā)旅游業(yè)的力度可見一斑。
如今的庫車,既有底蘊深厚的龜茲文化,又有不斷開發(fā)的獨特山水,既有政府政策支持,又有龍馬精神的人為動力。我愿意相信:這個古老而嶄新的旅游勝地,這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將是人人向往的神奇之地。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鄙裼萎吘拐J識不足,有朝一日如能親臨庫車,去觸動“龍馬精神”的底蘊,那應(yīng)該是人生之最大幸事,我期待著……
相關(guān)鏈接
唐王城遺址
俗稱“大黑汰沁古城”,唐代龜茲軍馬飼養(yǎng)基地的監(jiān)牧使城。唐王城遺址位于庫車縣城東南,塔里木鄉(xiāng)東北約15公里處。其建筑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墻垣長260米,南北寬約160米。四面墻體均有向外延伸的“馬面”建筑,其外有甕城建筑遺址,東西長約13米,南北長約34米。依古城的南墻外接筑一座城垣,新接筑的城墻東西長約250米,南北寬約100米,城內(nèi)保存有枯井遺址。
古城外的西北隅有三座高大的墩臺遺址,其上殘存有土坯建筑遺址、佛寺遺址等。地面散露著冶煉銅遺物、建筑物構(gòu)件以及鑄造龜茲小錢的陶范等。古城多次出土漢唐錢幣,雕飾的建筑構(gòu)件和陶、玉、玻璃、銅、鐵等質(zhì)地的文物。
相關(guān)鏈接
蘇巴什佛寺遺址
又稱昭怙厘大寺,建于魏晉時期,位于新疆庫車縣城北23公里處,庫車河龍口兩岸的山梁上,曾是龜茲名僧鳩摩羅什的母親耆婆聽講佛經(jīng)的地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新疆地區(qū)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佛寺遺址?,F(xiàn)墻體大部分存在,佛寺遺址分為東、西兩部分,總面積約18萬平方米。遺址的東區(qū)主要分布在東山梁上,東西長約146米,南北長約535米,主要由佛堂、僧房、北塔、中塔、南塔組成。南塔東南過一干溝,有排東西向的三個石窟寺。西區(qū)分布在河西岸,東西長約200米,南北長約700米。建筑遺址較多,以北、中、南三塔和南部寺院為主,寺院殘存圍墻,內(nèi)有一大殿。方形土塔保存完好,北部有17個禪窟,造型奇特,禪窟內(nèi)殘存部分壁畫和石刻古龜茲文字。曾出土漢、南北朝、唐代錢幣,銅、鐵、陶、木器,壁畫、泥塑佛像,還有書寫古民族文字的木簡、殘紙。寺內(nèi)還發(fā)現(xiàn)過一座古墓。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蘇巴什佛寺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