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禮寧
牽著母親的手,合著繁華夜景,在石橋上悠然散步,夜風肆意地吹著,還和著一絲清甜,樹葉婆娑,沙沙聲響中不時伴著一兩聲清脆的咚聲。
我聞聲抬頭——西瓜燈掛滿了行道樹的枝丫,隨風搖動輕輕碰撞,底下的紅穗子更是親密地纏繞在一起,“萬綠叢中幾點紅”,為這朦朧綠意增添了不少情趣。所謂西瓜燈,就是將西瓜瓤兒掏空,在瓜皮上鏤出各式精美圖案,再在里面點支蠟燭。它是一種觀賞燈。平湖因西瓜而聞名于天下,平湖西瓜素有“江南第一瓜”的美稱。的確,這里的西瓜不僅肉美多汁,外形圓滾滾的也甚是討人喜歡,以那深淺不一的綠色作刻板,配上那淺綠色的線條,簡直是天作之合。元代有詩人曰:“恨無纖手削駝峰,醉嚼寒瓜一百筒??|縷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膚紅。香浮笑語牙生水,涼入衣襟骨有風。從此安心師老圃,青門何處問窮通?!睈酃现橐缬谘员?,瓜之美好不言而喻。也難怪古人創(chuàng)辦了西瓜燈節(jié)。如此美物,不就應該與人共賞嗎?
明晃晃的燈照得眼睛迷糊起來,欲揉時,卻見一男子佇立橋上,絲絲長發(fā)在風中肆意飛揚,長袍也因風而飄揚在空中……本應是一幅君子傲立石橋圖,卻因廣袖拂淚而顯傷感,都道男兒有淚不輕彈,是何故讓一位翩翩君子獨自灑淚?沿橋望去,一位老嫗正拉著一個孩童的袖口似乎在叮囑什么,仔細一看,那老嫗手拄拐杖,發(fā)髻低盤,只戴一支圓頭木釵,布裙拖地,腰佩各樣香囊編結;那孩童似剛及舞勺之年,背背布袋,手拎竹箱,長褲略挽,身著短衣,腰配短劍……此狀此景,想來是游子離家祖母不舍之況了。畫面一轉,又是一幅夕陽西下圖,一男一女立于江邊,一船一船夫,女子衣裙飄逸,頭挽反綰式發(fā)髻,髻插雙蝶靈步搖,想來是“長發(fā)綰君心,幸勿相忘矣”的意思了,再看那男子高挽四方髻,衣衫齊整,手中一把折扇外放,似要交于那女子。古人以送扇表愛慕之心,意為夏送涼。兩人情意綿綿難舍難分,一旁船夫不忍打擾便轉過去望天,只留一個粗布短衣之背影……又是一個畫面,紅匾高門處,一群姑娘小廝,又有幾個衣著華麗的婦人,為首的婦人彩衣鮮艷,頭上發(fā)髻精巧別致,插滿簪釵步搖,戴滿金銀玉戒指的手搭在一個小孩的肩上,那小孩人白衣新,盤發(fā)上插一支銀釵,看起來甚是乖巧可人,再順其目光看去,一位看似在不惑之年的男子頭戴烏紗帽,身穿朝廷官服,正站于轎口,回頭看家人。八人大轎,轎子之華麗足以顯示出其官位之大,看來是老爺做官妻兒相送的場面……我正細細品味這些圖畫,母親的一聲叫喚讓我清醒了過來,看著西瓜燈上精致的圖案場面,我不禁贊嘆道:是何人有如此精巧玲瓏的手藝?難不成是王叔遠轉世?
別了那一棵掛滿西瓜燈的行道樹,繼續(xù)散步,越湖望去,公園里的閣樓涼亭上皆掛西瓜燈,碧意朦朧,層層綠紗,別有一番風韻。不遠處有一個西瓜燈會,我和母親加快了腳步,一個個刻完的西瓜燈放在案幾上,有些人的手中還有半成品,雕刻者一絲不茍地刻著,想著辦法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奪人眼球。看著這些琳瑯滿目的瓜燈,觀者贊不絕口卻又難斷上下,有的刻人,有的刻景,有的刻字……真可謂精品紛呈、爭奇斗艷、妙趣橫生。更有趣的是西瓜燈猜字謎了,猜對便有獎,不僅吸引了本地市民,還吸引了許多外賓游客,場面實在壯觀,人頭攢動、萬人空巷說的便是此景了。
我和母親坐在一旁觀看,時不時有孩子因為猜對而大聲尖叫,往常定會眉頭緊皺覺得吵,而此時卻覺得孩子的尖叫給燈會增添了樂趣??粗⒆觽兣踔勂窎|跑西竄的樣子,我不禁想起當年的我也是這般玩的。
西瓜燈,照亮了我的故鄉(xiāng)。
(指導教師:陸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