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敏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圖書館,陜西 楊凌 712100)
基于文獻計量的國際跨文化交際學術論文研究
劉少敏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圖書館,陜西 楊凌 712100)
本文采用文獻計量學的研究方法,對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shù)據(jù)庫中跨文化交際學術論文進行定量統(tǒng)計和分析,為學者提供數(shù)據(jù)參考。
跨文化交際; 學術論文;文獻計量
跨文化交際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際者在特定的交際情境下使用同一種語言進行口語交際的理論,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20世紀50年代,人類學家Edward T. Hall在著作《無聲的語言》中首次提出了“跨文化交際”的概念,因此被認為是跨文化交際學誕生的標志。20年后,跨文化交際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出現(xiàn)。從90年代起,跨文化交際學開始有了極大的發(fā)展。
本文擬運用文獻計量學的研究方法,對國際跨文化交際學術論文進行定量統(tǒng)計和分析,為我國學者了解該領域學術論文研究方向的發(fā)展變化提供參考。
在樣本的統(tǒng)計上,選擇Web of Science數(shù)據(jù)庫下屬的《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作為數(shù)據(jù)源,檢索式為:主題=(“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R “Cultural Exchange” 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時間為1995年—2015年,文檔類型為文章(article),檢索到816篇文獻,以這些文獻作為研究樣本。
2.1 文獻的年代分布
依據(jù)上面的條件,檢索到國際跨文化交際研究論文816篇。從圖1可以看出,從1995年—2015年,該研究領域的發(fā)文量大體呈穩(wěn)定增長趨勢。因此,跨文化交際研究在國際上處于穩(wěn)定成長階段。
圖1 跨文化交際學術論文年代分布Fig.1 Date distribu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ademic papers
2.2 被引量
從檢索到的文獻被引情況來看,篇均被引頻次為6.73,說明該領域的篇均被引處于中等水平。從圖2可以看出,該領域的被引量一直在逐漸遞增,說明跨文化交際領域的論文質(zhì)量較高。同時,被引量逐年遞增也說明該領域的論文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影響力在不斷擴大。
2.3 H指數(shù)
H指數(shù)的概念是由美國物理學家喬治·希爾施于2005年所提出的,用于研究人員在學術產(chǎn)出數(shù)量和水平方面的評估。從H指數(shù)來看,國際跨文化交際文章的H指數(shù)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表明在跨文化研究的文章數(shù)量和質(zhì)量方面,國際上都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研究處于上升期,未來跨文化交際領域的研究不容小覷。
圖2 跨文化交際學術論文被引年代分布Fig.2 Data distribution of the cite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ademic papers
2.4 作者的國家分布
依據(jù)檢索出的文章,統(tǒng)計分析作者所屬的國家,發(fā)現(xiàn)來自美國作者的發(fā)文量占所有作者發(fā)文量的首位,澳大利亞第二,英國第三。由此可以看出,以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為代表的西方英語國家在跨文化交際領域的研究處于領先地位。中國處于第四位,可以看出中國的國際化研究成果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缥幕浑H領域文章作者的所屬國家如表1所示。2.5 高產(chǎn)作者分析
在國際跨文化交際研究領域,發(fā)文量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來自荷蘭的Meeuwesen、日本的Peltokorpi和荷蘭的Schouten,分別發(fā)表論文7篇(見表2)。根據(jù)普賴斯定律可以算出:跨文化交際領域核心作者的最低發(fā)文量未達到文章總量的一半。因此可以得出,跨文化交際研究領域尚未形成穩(wěn)定的核心作者群,學科處于發(fā)展時期,學科成熟度不高。
表1 SSCI中跨文化交際領域文章作者的國家分布
Tab.1 Country distribution of authors in field of SSCI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國家數(shù)量百分比國家數(shù)量百分比USA26131.99%SPAIN384.66%AUSTRALIA8910.91%NETHERLANDS374.53%ENGLAND809.80%CANANDA323.92%CHINA566.86%JAPAN303.68%GERMANY384.66%NEWZEALAND222.70%
表2 SSCI中跨文化交際文獻高產(chǎn)作者分布表(TOP 10)
Tab.2 Distribution of authors with high yield in SSCI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literature (TOP 10)
作者記錄所占百分比作者記錄所占百分比MEEUWESENL70.86%WIERZBICKAA40.49%PELTOKORPIV70.86%ROSENBERGE30.37%SCHOUTENBC70.86%SCHINKELS30.37%BARALDIC40.49%SHARIFIANF30.37%VANDALENJ40.49%TULEJAEA30.37%
2.6 文獻的學科分布
通過對SSCI數(shù)據(jù)庫中跨文化交際論文的學科分布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見表3),發(fā)現(xiàn)語言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跨文化交際研究成果較多,這主要是由于語言學是跨文化交際的理論基礎,社會科學是其產(chǎn)生的背景基礎,因此跨文化交際在某種程度上是這兩個學科的衍生。跨文化交際在教育、心理、環(huán)境、商業(yè)經(jīng)濟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較多,表明跨文化交際學具有更多的社會科學屬性。
表3 SSCI中跨文化交際文章的學科分布
Tab.3 Subject distribution of SSCI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apers
學科領域篇數(shù)百分比學科領域篇數(shù)百分比LINGUISTICS25130.76%SOCIOLOGY9411.52%SOCIALSCIENCES13015.93%BUSINESSCONOMICS728.82%EDUCATIONALRESEARCH11514.09%PUBLICENVIRONMENT475.76%PSYCHOLOGY11113.60%NURSING313.80%COMMUNICATION10112.38%CULTURALSTUDIES263.19%
A. 在國際上,跨文化交際研究領域的發(fā)文量呈穩(wěn)定增長趨勢,文章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可,學術影響力不斷擴大,未來此領域的研究將有較大的發(fā)展。
B. 在作者分布方面,以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為代表的西方英語國家在跨文化交際領域的研究處于領先地位。但是由于國際跨文化交際研究領域尚未形成穩(wěn)定的核心作者群,學科處于發(fā)展時期,因此對此領域的研究還需進一步深入。
C. 在文獻分布方面,國際跨文化交際研究的文獻涉及學科相對較廣,呈現(xiàn)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發(fā)展態(tài)勢。此外,該領域的學術成果在語言學和社會科學方面比例較大,具有更多的人文屬性和社會科學屬性。
[1] 胡文仲.論跨文化交際的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05):323-327.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外語教學中如何定位[J].外語界,2013,(06): 2-8.
[3] 彭世勇.國際跨文化交際主流研究與實證方法[J].中國外語,2008,(05): 96-103.
[4] 王晰巍,靖繼鵬,王韋瑋.中外信息生態(tài)學術論文比較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 2013,(17): 95-101.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ademic papers based on bibliometrics
LIU Shao-min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Library, Yangling 712100,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bibliometrics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academic papers in the citation index database of social sciences, so as to provide data reference for scholar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ademic paper; Bibliometrics
2016-09-28
劉少敏(1988-),女,文學碩士,助理館員。
G122
A
1674-8646(2016)22-0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