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兆恩
春天來了,萬物復蘇。今天,我把蠶卵拿出來,讓它們沐浴陽光,希望蠶寶寶能從沉睡中醒過來。蠶卵是白色的,比小米粒還要小,中間是凹下去的。有的蠶卵白里透著黑,那黑點就是馬上要破殼的蠶寶寶。
蠶寶寶陸續(xù)破殼而出了,它們是黑褐色的,頭大身子小,比螞蟻還要小,所以叫作“蟻蠶”。
我把蟻蠶放到毛邊紙上,它們黑乎乎的一片,就像橡皮屑一樣。桑葉還沒有長出來,所以,我只能喂它們吃生菜葉子。
我打算用尺子量量蠶寶寶多長,可剛把尺子放進箱子,還沒有觸到箱底,蠶寶寶們居然就被吸到了尺子上,真好玩。我想,這應該是靜電的緣故。我連大氣都不敢出,生怕一不小心把蠶寶寶吹跑了?,F在,蠶寶寶已經有3毫米長了。
觀察排便
十多天大的蠶寶寶身體顏色逐漸泛白了。它們不停地吃,不停地拉,身體越來越胖。它們的便便像黑色的沙粒。喂,帥哥,排便便也不知道遮一下,沒看見一位美女正含情脈脈地瞅著你嗎?
蛻皮長大
蠶寶寶每蛻一次皮就長大一歲,蛻完四次皮后,就長成大蠶了。它們蛻皮的時候不吃不喝,開始我還以為它們死掉了,著急得想哭。我上網查了后才知道,原來這叫“休眠”。
一只蠶壓在另一只正在蛻皮的蠶寶寶身上,好像在幫它蛻皮。另一只蠶寶寶似乎在說:“謝謝你,我自己能行的?!?/p>
成蠶的外觀
成蠶的身體有十三節(jié),整個身體分為頭部、胸部、腹部和尾部四個部分。頭上有嘴巴;胸部有三對小足;腹部有四對大大的腹足;尾部有一對尾足,尾部的背面還長有一個尖尖的角。
它白胖胖的身體兩側,有兩排黑色的凹進去的小點,那是氣孔,是蠶用來呼吸的。它的腳上長滿了“小刺”,這讓它無論爬行到多么陡峭的地方都不會掉下去。媽媽用手拿蠶的時候,它牢牢地抓附在媽媽的手上,任憑媽媽怎么甩都甩不掉。
觀察吐絲
蠶兒要開始吐絲了。它不吃東西,頭抬得老高,尋找著可以吐絲的地方。它來到紙盒子的角落,開始吐絲,慢慢織出了一個“小帳篷”。
蠶兒在角落里一圈一圈地吐絲,半天工夫就把自己裹在了一個橢圓形的繭里面。我隱隱約約可以看到蠶兒在里面搖頭晃腦,一刻不停地吐絲。后來,繭越來越厚,漸漸地,就看不到里面的蠶兒了。
蠶寶寶是白色的,吃的又是綠色的桑葉,怎么吐出的絲卻是黃色的呢?好神奇哦。我查了資料,原來,是蠶寶寶的染色體基因決定了蠶繭的顏色。彩色的蠶繭是不是更漂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