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哈密 文化西域起點

2017-01-04 19:00:24劉小方
百科知識 2016年24期
關鍵詞:哈密哈密瓜

劉小方

從西安出發(fā)經(jīng)蘭州向西,地勢漸高。祁連山、合黎山、龍首山南北相向,形成了1200多千米的河西走廊,地貌呈現(xiàn)出干燥剝蝕高原、平原,或侵蝕黃土塬、黃土丘陵等樣態(tài)。這一路大地干涸,山禿石褐,戈壁荒原連片,與杏花春雨的江南、平疇千里的中原漸行漸遠。但在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的滋潤下,武威、張掖、酒泉、瓜州等綠洲市鎮(zhèn)依舊千年繁華,別于江南風姿的清俊秀逸、溫婉柔和,這一線自有“金氣堅剛,人事慷慨”的漢家風韻。胡蘭成先生說“那平原雖遠,那黃土雖單調(diào),但都成了人世的壯闊。便是再荒涼些像大同或蘭州,亦令人感覺是塞上日月漢人家”。

瓜州地處今甘肅最西,“東南至沙洲沙磧,無行路馬道,至瓜洲郡界不知遠近,西南入沙洲沙磧,無道路”。往西是500多千米的戈壁沙磧,古稱“莫賀延磧”?!洞蟠榷魉氯胤◣焸鳌氛f:“莫賀延磧,長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是時四顧茫然,人鳥俱絕。夜則妖魑舉火,燦若繁星,書則驚風擁沙,散如時雨。”穿越莫賀延磧即是哈密,古稱伊吾盧地。漢風減弱,西域風情撲面而來。高山巍峨、天塹難渡,天險從來都是形成古代國家或族群邊界的基礎,因此這千里莫賀延磧不但構成地理上的分野,更成為中原與西域的文化邊界。

觸摸西域

今天,新開的動車如貼地而行的飛機縮地成寸。當年玄奘法師曉行夜宿、艱苦跋涉,步行十多天,如今僅需一炷香的工夫即可通過莫賀延磧。瓜州與哈密間隔有敦煌,陽關、玉門關也于此南北呼應,成就絲路上最著名的關隘。哈密地處絲綢之路要沖,秦代之前與中原交流尚少,唐《太平寰宇記》說:“伊州,本漢伊吾盧地,漢書謂鐵勒國也,在敦煌之北,大磧之外,非九州之域。西域傳云,伊吾盧者,蓋夷狄舊號,秦亦未有其地?!痹诼L的歷史歲月里,絲路上自東向西遷徙的月氏人、匈奴人、羌人、突厥人、蒙古人等于此駐留,由西往東流動的希臘人、雅利安人、粟特人、阿拉伯人等在這里棲息,人種的多元與文化的差異讓哈密別于漢家風味,成為感受西域文化的起點。

自1978年起,考古學家相繼在哈密五堡鄉(xiāng)發(fā)掘整理出30多具古人類骸骨,經(jīng)過嚴密的測量與DNA分析,確定這些青銅時期的古人類是東西方人種的混合,但其大多“鼻梁很高,眼窩凹陷”,屬歐羅巴人種,形體上“總體觀感上更像西方人”。史載明朝初年的哈密“回回、維兀爾、哈剌灰三種番夷,同居一城”,今天的哈密老街巷,艾德萊斯花裙與四楞小花帽構成主要街景。相逢而過的多是深眼窩、高眉骨、大眼黑瞳、挺鼻梁的民族同胞。大家熱情友好,但言語陌生,讓人感覺身處天外之城。

圣蓋斯墓正門

與絲路深處的綠洲城市相仿,有水道橫穿哈密城區(qū),那是哈密河。河水由北向南分東西兩條蜿蜒流走,所到之處林木茂盛、花草叢生,從高空看好似兩條綠色的項鏈鑲嵌在大地之上。新城靠北,人民路東西相向,寬大平直,兩旁高樓林立,錦繡繁華,與內(nèi)地城市無異。回城與老城在西南,與新城相對獨立又絲連,保存著完整而古舊的歷史風貌。

回城指清代哈密回王府及周邊地區(qū),老城則起源于清初的糧城。當時蒙古葛爾丹叛亂,哈密地方首領額貝都拉毅然支持朝廷,哈密城市規(guī)模借以擴大,距今已有300多年。老城房屋以二層為主,建筑多由黃土夯成,院與院相連,墻與墻相接,夯土縫隙處由草灰泥漿抹平。墻頂用土磚隔成三角或菱形鏤空形狀,午后陽光照射后投影街面并與樹影重疊,尤顯滄桑。木質(zhì)大門多為方形,門額上鐫刻著弧形的阿拉伯紋飾,門外巷道悠長安靜,忽然有鈴鐺聲由遠及近,一輛馬拉平板車出現(xiàn)在視野之中,維族大爺甩出一個響鞭,好像從歷史的深處走來。

《哈密、吐魯番維吾爾王歷史》一書介紹:“據(jù)調(diào)查,哈密地區(qū)在1949年前約有維吾爾禮拜寺300多座,有跡可循的有201座?!鼻逭嫠露嗍枪艹堑囊淮筇厣?,不若甘肅、青海大型清真寺占地遼闊、結構復雜,哈密的清真寺小巧可人,邦克樓、宣禮塔、禮拜堂一應俱全,一般有內(nèi)外二殿之分,外殿為敞廊,方便夏天禮拜;內(nèi)殿多由磚、土坯砌成,略小,為冬天禮拜之用。城外的圣蓋斯墓為穆斯林圣地,形制特別,7層臺階上矗立著拱券小門,門頂兩側豎立著圓柱形尖塔。方形基座上24根圓木立柱形成一處四方回廊,高聳的半球型屋頂通體碧綠,在陽光下泛著琉璃瓦的青光,建筑結構簡練卻肅穆空靈,院落里杏樹成林,花開時景致醉人。

哈密博物館

瓜香絲路萬里長

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哈密瓜要比哈密更知名、更深入人心。到哈密不吃哈密瓜,整個行程的收獲難免少掉大半。雖然在現(xiàn)代交通與物流條件下,于全國各地品嘗哈密瓜已不是稀罕事;但到了哈密,瓜的種類、品相及味道還是令人叫絕。突然覺得哈密瓜像極了這哈密,外層沙磧戈壁、大漠高山環(huán)阻,到綠洲里竟涼風習習、人聲鼎沸,十二木卡姆樂曲委婉悠長、動人心弦,巴里坤湖碧波蕩漾、水草豐美,哈密王陵古風撲面、撼人心魄。風塵仆仆地艱辛到來,體驗如此人文與自然,讓人大呼過癮。

追溯哈密瓜的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人們對這種香甜水果的記憶竟然異常遙遠。唐朝時,碩大的甜瓜就已開始慰藉絲路上干渴的行旅者?!短藉居钣洝肪砥哒f:“瓜洲,禹貢雍州之域。按其地出美瓜,故曰瓜州。今尤有大瓜,長者,狐入其中,食之,不見其尾?!痹跷娜艘沙碾S成吉思汗大軍遠征歐洲,在撒馬爾罕地區(qū)也品嘗到類似哈密瓜的馬首瓜,并將其記錄在自己的《西游錄》中,并賦詩稱贊:“飽啖雞舌肉,分食馬首瓜。人生惟口腹,何礙過流沙。”《馬可·波羅游記》也說:“(撒普爾干)百物皆富,尤出世界上最良之甜瓜。居民切瓜作條,在太陽下曝干,既干食之,其甜如蜜。全境售此以作商貨。”清道光年間《敦煌縣志》亦說:“敦煌有夏秋二種,又有回回帽一種,色味極佳,不亞哈密?!比绱舜髸r空中的甜瓜影像綿延,何以哈密瓜笑到最后,成為一統(tǒng)萬里絲路“瓜”界的唯一呢?

我們知道,中國新疆與中亞地區(qū)相鄰,兩個區(qū)域同處亞歐大陸腹地和西風環(huán)流帶,同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這里遠離海洋,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約34~38毫米;日照充足,光能資源豐富,太陽輻射年總量僅次于青藏高原。這樣光照和氣候條件有利于瓜果糖分的沉淀,加上高山雨雪水充足灌溉,都能收獲高品質(zhì)的甜瓜。可見哈密瓜揚名天下古絲路,并非自然因素,而是受哈密獨特地理與人文的饋贈。

回王陵

清初,哈密地方首領最先掙脫準格爾蒙古控制歸順朝廷,并在屢次西北戰(zhàn)事中堅定支持清政府,維護國家統(tǒng)一,成為中央政府穩(wěn)定新疆的堅固橋頭堡??滴醯蹖τ诠芑赝踹M貢的瓜分外珍重,御封“哈密瓜”,這其中自然有對哈密回王忠誠的肯定和贊許?!痘食ㄖ尽氛f:“哈密瓜,體甚鉅,長尺許,兩端皆銳。味較內(nèi)地甘美,可矖(曬)為脯,芳鮮歷久不變。自哈密臣服以來,每歲充貢獻,中土始嘗此味,前此所未有?!薄缎陆夭恐尽芬灿涊d:“瓜,回人最喜食,熟時,老少男女恣意飽啖,以抵飯食。故回地廣種多收,如種粟儲糧。自康熙初年,哈密投誠,此瓜始入貢,謂之哈密瓜,彼時視為珍品?!钡骄┑墓芄显儆苫实鄯仲n給各王公大臣,成為朝野上下共享的“開”疆、“治”疆果實。

自哈密到北京超過2500千米,為了能將哈密瓜保質(zhì)保量地運至北京,人們嘗試了多種方法:一是瓜熟六分即摘,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說“然貢品亦只熟至六分有齊,途間封包閉束,瓜氣自相郁蒸,至京可熟至八分,如以熟八九分者貯運,則蒸而霉爛”;二是盡可能壓縮運輸時間,清初張寅之在《西征紀略》中記述了哈密瓜運輸?shù)那榫?,那陣勢與唐代為楊貴妃運送荔枝的方式相似,快馬加鞭連續(xù)轉運,“路逢驛騎,進哈密瓜,百千為群。人執(zhí)小兜,上罩黃袱。每人攜一瓜。瞥目而過,疾如飛鳥”。只有在國家大一統(tǒng)的政治格局下,絲路才能暢通無阻,才能讓哈密的甜瓜在京城的餐桌上出現(xiàn)。吃的是哈密瓜,品的則是新疆安定、西域邊疆的繁榮。

陽關之西有故人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詩人王維在微雨清晨送別好友時寫下的詩篇。陽關之西,氣候、風物與長安迥異,風俗、言語更是差異萬分。試想,在漫長的大地行走、經(jīng)年累月的行旅之后,舉目皆是生疏面孔,充耳不聞故鄉(xiāng)音,思鄉(xiāng)之情與孤身一人的寂寞相互疊加,怎能不發(fā)出“世難那堪恨旅游”的感慨。筆者則相對幸運,行走在哈密解放路上,耳畔響起濃濃陜西方言,起初以為是如筆者般的旅游者,很快發(fā)現(xiàn)這里有處自清末就形成的陜西人社區(qū),高樓環(huán)繞的民主巷竟還有一座氣勢不凡的“陜西大寺”!

文化交流總是雙向的,“穆天子西游”的故事抑或傳說早早記錄了漢民族向西開疆拓土的嘗試。漢民族扎根哈密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漢,《中國移民史》研究發(fā)現(xiàn),南北朝時期的前涼、后涼和北涼都在哈密設郡并派遣太守實施管理。421年,北涼滅西涼時,唐和、唐契兄弟與外甥李寶避難于伊吾,“召集民眾兩千余家,臣于蠕蠕(柔然)”,這是漢人成規(guī)模移民哈密的早期記錄。隨后《魏書》卷十《高昌傳》稱高昌(今吐魯番哈密盆地)“國有八城,皆有華人”。

隋朝一統(tǒng)天下,國力強盛,大業(yè)四年(608),隋煬帝下令遠征伊吾(今哈密),《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一記載:“帝以右翊衛(wèi)將軍河東薛世雄為玉門道行軍大將,與突厥啟民可汗連兵擊伊吾。師出玉門,啟民可汗背約,兵不至,世雄孤軍度磧,伊吾初謂隋軍不能至,皆不設備,及聞世雄兵已度磧,大懼,請降,詣軍門上牛酒。世雄遂于漢舊伊吾城東筑城,號新伊吾,留銀青光祿大夫王威以甲卒千馀人戍之而還?!边@衛(wèi)戍的千余人中大概有僧侶,或有人出家為僧,因為若干年后求法的玄奘法師于九死一生后來到伊吾,竟然發(fā)現(xiàn)有3名漢地僧人。其中一位老僧聞聽有中原大德來到,竟然來不及整理衣冠,光著腳便跑出來迎接,抱住玄奘法師來不及訴鄉(xiāng)愁就失聲痛哭。史載他“哀號哽咽不能已已,言‘豈期今日重見鄉(xiāng)人”。他鄉(xiāng)遇故知的激動讓玄奘法師也不能自已,亦對之傷泣。

陽關之西有故人,寫下“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詩仙”李白竟也由此而來。《新唐書·李白傳》說李白出生于701年,“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先祖因罪被流放西域發(fā)配碎葉城,于唐神龍初年(705)逃回中原,由此推算李白應出生于西域,五六歲時回到中原成長于四川江油?!肮苡兴槿~城,即古突厥之地,有野蠶棲于水草?!边@是清代文人姚雨春考察哈密人文地理時留下的筆記,為確定李白的出生地增添了幾處可能與猜測。無論“詩仙”是否出生于哈密,喝馬奶、吃羊肉、穿越大漠、行經(jīng)哈密綠洲必定是他童年的生活片段。

大清真寺

宋元時期,漢文化在哈密沉淀發(fā)展,哈密已然成為步入西域的中轉站。明初外交家陳誠出訪中亞撒馬爾罕時經(jīng)過哈密,留下“遺跡尚存唐制度,居人爭都漢官儀”的詩篇,清初七世哈密回王伯錫爾王執(zhí)政時,改建擴充哈密回王府,特意從內(nèi)地聘請多位漢族工匠修筑,建成了占地百余畝、大小9座門樓、88處房間的大型伊斯蘭風格建筑群,但那“(王府)附墻筑臺,高出城上……亭臺數(shù)座,果樹叢考,名花異草,列盆成行,儼然內(nèi)地風景”。

訪哈密回王陵

離回王陵很遠,就能嗅到它古老的氣息。王陵的大門具有典型的伊斯蘭建筑風格,拱形的門,兩側高高的門柱上是相對而立的弦月,靜穆而厚重。走進回王陵的院落,一代一代威震一方的回王,便從歷史的記憶中一一走來。

哈密回王是指清代哈密維吾爾地方封建領主。1697年,哈密維吾爾首領額貝都拉助清廷平定葛爾丹叛亂有功,被冊封為“一等札薩克達爾汗”,爵位世襲。自此,其后裔由王公、貝子、貝勒一直晉升為和碩親王,盡享尊貴。哈密王權從清康熙36年(1697)第一代回王額貝都拉受封始,至民國19年(1930)末代回王沙木胡索特去世結束,歷經(jīng)九世,共233年。

伊斯蘭式的長方形穹頂建筑

回王陵最突出的高大建筑是七世回王伯錫爾墓。伯錫爾在位長達54年,經(jīng)歷了清代的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帝。伯錫爾墓高17.8米,下部呈長方形;東西長20米,南北寬15米;上部以垣墻支撐著巨大的穹隆頂;四角修有塔柱;門朝西開,為尖拱式;兩側各配4個小型尖拱壁龕;墓門兩邊塔柱中空,有臺階盤旋而上,可至墓頂。穹隆頂四周有平臺,并用矮墻圍護。墓葬外壁墻面鑲砌藍花祥云白底琉璃磚和綠花祥云白底琉璃磚構成的圖案,穹隆頂則全是綠色琉璃磚鑲面,外觀鮮艷奪目,流光溢彩;內(nèi)壁墻面通體粉白,印有藍色祥云團花,上開四窗。墓內(nèi)埋葬著第七代回王伯錫爾及其大小福晉、第八代回王邁哈默特及王妃、王族人員40人。

在第七代回王墓的南側,原有東西排列木質(zhì)亭式墓葬5座,現(xiàn)僅存2座;東部為第九代回王沙木胡索特墓;西部為臺吉(宰相)墓。沙木胡索特于清光緒八年(1882)承襲親王位,統(tǒng)治哈密長達48年。該陵墓是沙木胡索特生前修建的,底部正方形,高約15米,由內(nèi)外兩部分組成。內(nèi)部以土坯壘砌伊斯蘭教式的穹隆頂墓室,外部于墻內(nèi)及四周用亭柱支撐中式亭榭木結構的八角攢尖頂,建筑將墓室罩在其中,飛檐起脊,雕梁畫棟。墓室內(nèi)共埋葬有沙木胡索特及其王室成員、王族等13人。西部臺吉墓也由兩部分組成,下部以土坯砌筑墓室,上部以墻內(nèi)亭柱支撐一木質(zhì)結構的重檐盔頂,墓內(nèi)埋葬有臺吉等12人。

沙木胡索特墓和臺吉墓都以伊斯蘭風格的穹隆頂墓葬結構為基礎,吸收中式八角攢尖頂及蒙古式盔頂?shù)哪举|(zhì)結構建筑形式。這在新疆伊斯蘭風格墓葬建筑中是別有特色的。木格的門、窗欞與亭樓,融中原建筑風格與地方建筑風格于一體,既是各族工匠們的智慧結晶,也是多種文化相互影響的歷史見證。

哈密回王歷史陳列館

第七代回王墓的西部是著名的艾提卡爾大清真寺,宏偉壯觀,氣息古樸。它建于第一代回王額貝都拉時期,后經(jīng)第四代回王玉素甫和第六代回王額爾德錫爾的不斷擴建,才有現(xiàn)在的規(guī)模,是新疆最大的室內(nèi)清真寺。該寺大門墻壁中嵌有石碑一塊,旁有宣禮塔。寺內(nèi)有104根大柱支撐著寬大的平頂,并開有天窗;寺頂彩繪花草圖案;寺內(nèi)墻壁粉白,上書《古蘭經(jīng)》經(jīng)文,周圍再飾花草襯托,格外莊重、肅穆。每遇伊斯蘭教盛大節(jié)日,寺內(nèi)可容教徒5000多人做禮拜。

哈密維吾爾人送給回王陵一個極好聽的名字——阿勒同勒克,意為“金色的圣地”。

在兩個多世紀的時間里,歷代哈密回王始終緊跟清政府,在加強內(nèi)地和新疆的聯(lián)系,促進新疆和中原經(jīng)濟、文化交流,穩(wěn)定新疆,平定叛亂,維護祖國統(tǒng)一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在歲月的流轉與變遷中,哈密回王曾經(jīng)的榮華富貴成為消逝在風中的云煙,留下守候的是他們的靈魂,而王陵自然地成為他們的一種符號,猶如風雨中一尊靜默的雕像。

【責任編輯】王 凱

猜你喜歡
哈密哈密瓜
京新高速全線通車哈密實現(xiàn)縣縣通高速目標
石油瀝青(2021年4期)2021-01-11 13:21:02
關于對哈密維吾爾族刺繡的研究
消費導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12
我最喜歡吃哈密瓜
我最喜歡吃哈密瓜
哈密瓜:鄉(xiāng)間蜜罐
中國三峽(2017年4期)2017-06-06 10:44:22
哈密墾區(qū)棉花超寬膜1膜3行稀植高產(chǎn)栽培技術
哈密方言“走”字句
語言與翻譯(2014年2期)2014-07-12 15:49:25
額濟納旗至哈密鐵路進入實施階段
謎語兒歌四首
哈哈哈密瓜
阜阳市| 绩溪县| 武胜县| 白朗县| 丽江市| 三明市| 花莲市| 仙桃市| 东海县| 锦屏县| 江都市| 澎湖县| 英山县| 葵青区| 凤城市| 罗山县| 嵩明县| 雅安市| 揭西县| 新津县| 台山市| 红安县| 六安市| 多伦县| 铁岭市| 河北区| 武胜县| 郯城县| 乌海市| 阿巴嘎旗| 枣强县| 通辽市| 常宁市| 拜城县| 刚察县| 密山市| 祁东县| 长宁县| 监利县| 万年县| 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