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潔
[摘要]在最近10年,英語報刊閱讀教學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而同時,社會對大學生英語報刊閱讀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但現(xiàn)有的英語報刊閱讀課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所以,本文提出了將研究型教學模式運用在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之中,并分別就讀前、讀中和讀后三個階段進行了簡要闡述,望其顛覆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講授的閱讀課堂,實現(xiàn)向雙主體中心的轉變,發(fā)展學習者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綜合素養(yǎng),提高他們發(fā)現(xiàn)、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英語報刊閱讀教學;研究型教學模式;讀前;讀中;讀后
一、前言
在信息爆炸的大數(shù)據(jù)時代,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和檢索信息資源、分析評價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的人才是社會所急需的。為了提高學習者檢索、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中小學就開展了NIE(Newspaper In Education)計劃,此計劃將報刊資源應用于教學之中,使之成為課堂授課內容的一種有利補充。據(jù)世界報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至今已有超過60個國家開展NIE教育研究項目,且其中有超過20個國家已將報刊教育列入法律條文或者將報刊教學納入到學生的正式課堂當中。而在中國,已有80%以上的高校開設了報刊英語閱讀課,各種報刊閱讀教材相繼出版,全國性的報刊閱讀教學會議也定期召開。
2007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對大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提出了三個層次的要求,即“能借助詞典閱讀本專業(yè)的英語教材和題材熟悉的英文報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實和有關細節(jié)”,“能基本讀懂英語國家大眾性報刊雜志的一般性題材的文章”以及“能閱讀國外英語報刊雜志上的文章”。除此之外,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也將學生對英美報刊新聞及社論的閱讀和理解能力作為重要的標準??梢哉f在最近10年,英語報刊閱讀教學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而同時,社會對大學生英語報刊閱讀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二、英語報刊閱讀教學
報刊雜志的內容與時俱進,包含了世界最新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動態(tài),同時為學習者搭建了了解英美文化的平臺,這是單一的語言能力的提升所無法解決的問題。2009年召開的“第七屆全國高校英語報刊教學學術研討會”曾直接指出:英語報刊課對培養(yǎng)新時代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具有重要價值;報刊教材是能力型教材,運用得法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現(xiàn)代英語,拓寬知識視野,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綜合歸納能力和觀念創(chuàng)新能力。此外,許多報刊雜志,如《英語輔導報》和《學英語報》,設置了符合小學到大學各個年齡階段和級別的版塊內容,這樣,不同知識程度的學習者都可以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傊?,英語報刊閱讀教學是有益無害的。
但是,現(xiàn)有的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仍然存在著諸多不足。報刊閱讀是一種專項的閱讀訓練,有著自己的訓練重點和難點,會涉及到報刊用語,而報刊用語又是綜合了新聞學、詞匯學、修辭學、文體學和社會學的一門特殊語言,所以,報刊又被稱為使用新詞的龐大機器和杜撰新詞的巨大工廠。除此以外,報刊閱讀還包含了新聞英語的標題、句法、修辭等方面,如新聞標題往往為了尋求簡短精練而采用省略詞語的手段、報道中常用前置定語和名詞性定語精煉句式,修辭中常使用借代、比喻、習語等增加表達效果等。但是很多教師仍將英語報刊閱讀課教成了精讀課或者泛讀課。有些教師繼續(xù)沿用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模式”,以傳授語言知識為核心,對于文章中出現(xiàn)的每個單詞和每項語法都一一細講;有些教師又過于拓展文化背景知識和學習者的詞匯量,又忽略了快速閱讀等閱讀技巧的訓練;在教學時,報刊閱讀課的內容往往不夠系統(tǒng),課后的評估又相對單一,所以,現(xiàn)有的英語報刊閱讀教學的教學效果是不夠理想的。
三、研究型教學模式
基于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認知結構學習的研究型教學模式(又稱研討式教學)是指教師以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學識積累為基礎,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和能力,自主地發(fā)現(xiàn)、研究和解決問題,在研討中積累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訓練思維的新型教學模式。(韋寶平,2002)研究型教學模式不同于以單向性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其具有主動性、探究性、實踐性、過程性及綜合性的特點。即突出的是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強調學習者在實踐中運用多方面的知識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學習過程,通過學習過程使學習者學會學習和研究的方法。研究型教學模式往往以研究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任務型教學法、社會調查、論文寫作等方法作為主要教學途徑。
四、研究型教學模式下的英語報刊閱讀教學
將研究型教學模式應用于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之中,可以顛覆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講授的閱讀課堂,實現(xiàn)向雙主體中心的轉變,發(fā)展學習者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綜合素養(yǎng),提高他們發(fā)現(xiàn)、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本文就從讀前、讀中和讀后三個階段一一進行闡述。
在讀前階段,背景信息的提供尤為重要。所以,在正式的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之前進行2-3分鐘的文化熱身是非常必要的。但不是所有報刊文章的背景信息教師都要事無巨細地提供,激活前導比補缺前導有效,將文章的背景文化信息與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相結合,激活學習者的已有圖示,對于學習者的進一步理解和深入學習更加有效。所以,英語教師對于學習者課外中文報刊的閱讀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應該鼓勵提倡,因為中文的報刊閱讀會幫助學習者有效地建立不同的文化背景信息,這對于英語報刊閱讀有益無害。除此以外,在課后,教師也應多鼓勵學習者閱讀相關或相似話題的文章,作為對背景文化信息的補充。
在讀中階段,教師處于教學過程的主體,而學習者處于學習過程的主體,所以,教師不應該再是課堂的主導,而應充分調動學習者參與教學,激發(fā)閱讀興趣。研究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任務型教學法、社會調查、論文寫作等方法就應作為主要教學途徑。但同時,教師對于英語報刊閱讀技巧的講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其包含了識別詞義、推理、識別寫作風格和意圖等。僅僅將報刊閱讀技巧停留在理解文章表層文字含義的階段遠遠不夠,學習者更應該理解篇章內容、篇章結構甚至作者的意圖,最后還要做進一步的評價和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提高,始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網(wǎng)絡外語教學快速發(fā)展。運用網(wǎng)絡的報刊閱讀教學內容更加時效,教學過程更加多元化、互動化,教學反饋更加動態(tài)及時。所以,在讀中和讀后階段,在學習者具有較強自控性和主動性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運用網(wǎng)絡進行交流、無紙作業(yè)和考試等安排,但仍應該以教材為藍本完成教學計劃,做到有的放矢。
在讀后階段,除了課外補充相關閱讀材料之外,教師還要對學習者進行動態(tài)、開放的過程性評價,注重學習者分析、解決問題和探索真理的活動過程。研究型教學模式強調學習者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綜合素養(yǎng),目的在于提高他們發(fā)現(xiàn)、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英語報刊閱讀教學更加不應該一分定輸贏,而是綜合考慮。開放動態(tài)。
五、結語
不同于以單向性知識傳授為主的研究型教學模式突出的是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強調學習者在實踐中運用多方面的知識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學習過程,通過學習過程使學習者學會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本文就研究型教學模式下的英語報刊閱讀教學進行了讀前、讀中和讀后三個階段的簡要闡述,希望拋磚引玉,為英語報刊閱讀教學的發(fā)展作出貢獻,最終發(fā)展學習者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綜合素養(yǎng),提高他們發(fā)現(xiàn)、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本文提出的教學模式還不夠完善,有待實踐的驗證。本文的實驗性研究已經(jīng)開始,可望在不久的將來為這一構想提供數(shù)據(jù)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