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姚芳沁+張晶+李蓉慧
01#James Dyson
被稱為“英國喬布斯”的電器公司Dyson的創(chuàng)始人James Dyson,2016年除了發(fā)布一款引起話題的吹風機,也因公開支持英國脫歐而受人關注。在他看來,一個工程師必須適應時代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
Q:2016年你做的最難忘的事是什么?
JD:因為Supersonic吹風機的發(fā)布,Dyson首次邁入全球時尚及美容領域。我們用Dyson獨有的方式發(fā)布了這款產品。許多人告訴我,我們應該選擇金發(fā)貌美的模特,少談一些技術。但我認為,這完全是錯誤的。消費者并不愚蠢。他們渴望了解產品的工作原理以及這些技術之所以更優(yōu)越的原因。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做的。我們把邀請函設計成馬達里面葉輪的形狀寄給所有來賓,因為這是Supersonic吹風機的核心靈魂。有了它,我們才可將馬達裝在手柄處,從人體力學的角度出發(fā),改良吹風機的承重平衡力學。這段經歷讓我想到,為什么人們要為每天使用的工具煩惱。作為一個工程師,我們有責任不斷自省、審視,是不是可以找到一個更好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
Q:在你看來,2016年業(yè)內的哪些變革會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影響?
JD:技術會變得越來越智能化。我指的不是小花招,而是真正的人工智能。真正困難的部分是同期開發(fā)硬件和軟件,從而實現真正的巨大飛躍。它可以徹底改變一切—從我們的出行到我們周圍的日常產品。
Q:你對2017年的期望是什么?
JD:2017年我們將發(fā)布戴森技術學院,有25名有潛力的工程師將通過Dyson與英國華威大學的合作,以另一種更具實踐性的方式獲得傳統(tǒng)大學學位。
我們國家培養(yǎng)的工程師還遠遠不夠,這其實阻礙了我們的發(fā)展。我也擔心我們將落后于中國、韓國和印度等國家,這些國家為工程師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似乎更重視該行業(yè)。但當我問英國大學與科技國務大臣喬·約翰遜會為此做什么時,他把問題直接轉回給我,問我能做些什么!因此我開始自己著手應對這件事。
02#青木正一
日本街拍雜志《STREET》與《FRUiTS》的主編青木正一從1985年就開始捕捉時尚街拍,他也被稱為“日本街拍界的教父”。
Q:2016年你感覺到了什么變化?
SA:直觀感受是,年輕人不太愛打扮了,他們不想穿得太顯眼。以前,我們一天能夠拍到兩三張照片,現在有時候一天一張都拍不到。這讓我覺得“糟了”。感覺目前年輕人沒什么原創(chuàng)感,就是“普通”。去店里看也是差不多的衣服。日本這樣應該不行吧?BAPE這樣的品牌,如今日本人可能沒什么興趣了。迅速流行火一把之后,反而讓人覺得土氣?,F在他們經常排隊的似乎是美國品牌Supreme這 種。
Q:你覺得2017年會有什么樣的變 化?
SA:以前我覺得,時尚這一塊,亞洲圈應該會以日本為目標往前走,目前感覺也還是沒變。
Q:但現在日本不是變普通了嗎?
SA:的確如此(笑)。但還是有些在街頭時尚方面有才能的年輕人,我也想推他們一把,一起做點什么。另外,也必須改變雜志存在的意義,我們也得更努力,讓雜志能在全球有更多發(fā)展。時尚這一塊,如果不和亞洲圈聯系起來,未來可能什么都做不了。
03#Rem Koolhaas
作為2000年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更多中國人開始了解Koolhaas是因為他設計了央視大樓。
Q:2016年你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是什 么?
RK:2016年我主要在全球各地旅行,為2019年要舉辦的一個大展做調研。這個展覽將會關注全球的鄉(xiāng)村生態(tài)。過去15年來,我們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城市。事實上,城市只占陸地面積的2%。問題是,未來的鄉(xiāng)村會是什么樣,以及全球化焦點問題又會對它們產生怎樣的影響。
Q:2016年全球有哪些重大趨勢?
RK:最大的趨勢是看到全球化傾向在衰退。作為一個項目遍及各地的建筑師,以后在一個新的國家工作會面臨一些不確定性。另外,隨著技術發(fā)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巨型組織—
比如亞馬遜的數據中心。建筑師會開始思考為機器設計建筑。它將會是超大規(guī)模的、自動化的,人的存在反而非常有限。
04#Mark Boleat
英國脫歐意外通過后,倫敦金融城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正受到挑戰(zhàn)。Mark Boleat正試圖把脫歐的破壞力降到最低。
Q:2017年你發(fā)現了哪些趨勢?
MB:技術正在改變工作方式。對辦公室需求仍在增加,關鍵是如何設計、規(guī)劃和適應辦公室,為小公司提供辦公空間。Q:你對2017年有什么期待?
MB:特朗普在競選中提到一些非常激進的貿易和移民政策,但在獲勝之后又有松動,所以我們不知道2017年他上臺之后會做些什么。2017年還有法國大選和德國大選值得關注。
05#Jan Chipchase
創(chuàng)辦設計咨詢公司Studio D Radiodurans之前,Jan Chipchase曾在frog design擔任全球創(chuàng)意總監(jiān)。
Q:你在設計/咨詢行業(yè)做了近20年,這一年你看到的最大變化是什么?
JC:兩個大的轉變。第一,大公司為了創(chuàng)意買下很多設計公司。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設計技能以及他們觀察世界的方式接下來都需要被顛覆。第二,我們剛剛開始認識到正在興起的中國創(chuàng)意階層對全球消費規(guī)則的影響。隨著中國公司越來越優(yōu)先關注本國的市場需求,這種影響將不斷增加。
Q:想象一下2017年,你能預見到些什么?
JC:不確定性,機會。和以往相比,我們的想象力要更加跳出媒體上的那些大標題。
06#伊東豐雄
日本建筑師伊東豐雄曾在2013年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2016年,他設計的臺灣臺中大都會歌劇院歷經11年終于落成,這與他1976年在東京的住宅項目White U同屬洞窟風格,他將此作為建筑生涯回到原點的象征,打算以后開始新的方向。2017年4月,他終于要在中國內地完成他的第一個項目—寧波圖書館。
Q:臺灣的項目怎么花了11年?
TI:如今使用計算機技術,很容易設計出三維曲面。但真正想要實現時,與之相配的技術還并不成熟。不僅是中國臺灣,日本也是,目前看來全球范圍實現起來都挺難。因此建造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有的時候我都絕望了。所以最后做成的時候,我真的好開心。
Q:以后還會做這么難的項目嗎?
TI:今后我的想法可能會改變一些,更想實現自然與建筑的融合。這可能是與20世紀的建筑方向稍微有些不同的做法。20世紀的建筑被稱為現代主義建筑,這是從西歐過來的思想風潮。從技術上說,它可以讓全球各地都造出同樣的建筑。比如,無論環(huán)境冷熱,都能在里面創(chuàng)造出舒服的空間。換句話說,它切斷了建筑和自然的關系,創(chuàng)造出一個人工環(huán)境。我以后可能就不這么想了。
Q:未來你更想做什么事?
TI:我最早也是從地方來到東京的,當時覺得東京真是太贊了、大城市太棒了。我做建筑也是一邊以東京為模型一邊思考。但是最近幾年,我倒不太想做高層建筑項目了,因為誰做出來結果都一樣。比起大型建筑,我對中型項目更感興趣。 20世紀,人們一個勁兒往大城市集中,地方上的人口在逐漸減少,21世紀應該是個相反的趨勢。但是現在地方上工作機會比較少,居住環(huán)境也不太好,養(yǎng)育子女的環(huán)境也不算完善,只能在東京住著。如果環(huán)境能準備好,我覺得應該會急劇發(fā)生變化。所以比起東京,我覺得地方區(qū)域會有更多可能性。
07#Nate Silver
他曾入選2009年的《時代》“最有影響力100人”、成功預測前兩次大選,卻未能預見此次大選的結局。
Q:你在媒體業(yè)做了這么多年,過去一年看到的最大變化是什么?
NS:至少在美國,人們不再完全信任媒體、記者或任何專業(yè)人士了。人們可能會有自己信任的消息源,但整體變得非常分裂和兩極化。想像以往一樣持續(xù)傳遞信息給他們、屏蔽噪音,將變得非常有挑戰(zhàn)。
Q:你每天的閱讀習慣是怎么樣的?你看哪些媒體?
NS:我看很多推文(笑)。當然會看你知道的那些—《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我覺得我應該看得再廣泛一點。
Q:下一年的重要計劃有哪些?
NS:我們肯定會持續(xù)報道特朗普政府。這屆政府遭遇了如此強烈的反對,可能是美國自過去幾十年來最不確定的時刻。通??偨y(tǒng)上任都會有6個月左右的蜜月期。如果他足夠聰明,學得快,也許就不用倒車。
08#豬子壽之
他和在里約奧運會演出“東京8分鐘”的真鍋大度并稱為走在日本媒體藝術最前端的人。
Q:2016年你做了什么重要選擇?
TI:有了更多制作更大型作品的機會。20世紀的戲劇、音樂、電影等表現形式都以某個對象為中心—比如圍繞某個明星捕捉畫面,奧運會可能會有一個中心,人們通過電視觀看拍攝的畫面。但我更想做純粹的藝術,改變人們觀察與感受世界的方式,表現人類的價值觀。我想以每個人為中心,讓人們將身體沉浸到世界里,讓每個人都能體會到世界。與這些相比,我們和國家或者某個特定社會沒什么關系,對奧林匹克概念可能也沒什么興趣。
Q:你覺得2016年有什么改變世界的東西嗎?
TI:似乎沒什么改變世界的東西,可能是因為我沒太大興趣吧。真是有點絕望的一年啊。我想要盡力消除人們的界限,但又有被那些想制造出界限的人吞噬的感覺。
09#Ken Lunde
25年來,他一直在解決跨語言字體開發(fā)問題,Adobe的東亞字體中都有其技術支持。
Q:你2016年做了什么重要選擇?字體行業(yè)來年會有什么變化?
KL:我從安卓用戶轉為蘋果用戶,真希望我早點做了這個決定。2017年字體行業(yè)面臨的最大變化將是可變字體的應用。它既有多重模板技術的影子,也支持OpenType格式。它不僅影響著字體的發(fā)展,也會影響那些使用字體的平臺。比如Adobe、蘋果、Google,還有微軟。
10#Karen Welman
英國品牌設計公司Pearlfisher曾為農夫山泉重塑品牌,并負責東方樹葉系列的包裝設計。
Q:你對2017年有什么期待?
KW:2017年,我覺得人類將會開始關注地球。我對目前全球變暖以及資源濫用的現狀非常擔憂,短期來看,它們一直都沒能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同時,我希望看到一個積極的歐洲。雖然英國脫歐已成事實,但希望人們能夠放下貿易保護的高墻,加深與全球其他國家—比如中國的合 作。
11#Andrew Ross Sorkin
美劇《Billions》的編劇之一,他的暢銷書《大而不倒》也被改編為電 影。
Q:2016年你最難忘的經歷是什么?
AS:2016年,我最有意思的經歷是跟總統(tǒng)奧巴馬的一次對話。我搭乘他的空軍一號,和他一起去了佛羅里達州的Jacksonville。我們熱烈談論了經濟現狀,以及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對未來工作的影響。
Q:你對特朗普經濟政策有何預測?
AS:之前由于人們對財政改革預期很高,我預測股票市場和實體經濟在短期內會有好的走向,但長期會如何表現,人人都在猜測。
12#Andrew Tang
主打7周創(chuàng)業(yè)培訓項目的硅谷創(chuàng)業(yè)學院Draper University被稱為硅谷的霍格沃茨魔法學院。學院CEO Andrew Tang同時也是Draper Dragon基金的管理負責人。
Q:你覺得2016年硅谷發(fā)生了哪些會給2017年帶來重要影響的事?
AT:2016年沒有發(fā)生的很多事會對2017年很有影響。有很多創(chuàng)業(yè)公司還沒上市,像Uber、Airbnb,它們慢慢建立了一個二級市場。二級市場給投資者和員工提供了一個無需上市的選擇,給納斯達克的主板帶來很大影響—主板有很多法令,這造成公司上市需要花不少錢,但現在這些公司說,我不需要上市,我們自己增長得也不錯。如果員工需要變現,或者早期投資人想退出,會有人愿意買。因為人們相信這些公司股票的價值,所以二級市場在此時出現。其實它們也是被逼的,我們投資了蠻多二級市場上的公司,中國投資人也喜歡投這種,因為它們已經成型了。比如Snapchat,我覺得它最終還是會上市。但如果早上市,還價的話語權就不如等到在二級市場上有交易后那么大。
13#Imran Amed
Imran Amed創(chuàng)立的時尚新聞網站The Business of Fashion被稱為時裝界的《經濟學人》。Amed本人也從麥肯錫分析師轉變?yōu)闀r尚界頗具份量的人物。
Q:你覺得2016年全球有哪些重大趨勢?
IA:我們需要持續(xù)支持新技術。只有當技術越來越廉價,它才能發(fā)揮更大作用。在時尚行業(yè),我們將會看到技術的破壞力從消費市場擴展到供應鏈。現在的技術主要應用在營銷或電商方面,但會有越來越多的技術滲透到產品開發(fā)以及供應環(huán)節(jié)—比如機器人工廠、數字化供應鏈將帶來更高的效率。
Q:你對2017年有什么期待?
IA:我不知道,我想很多人跟我有同樣感受。當人們感到不確定時,他們就會停下來,不做決定,不去買東西,不去旅行……時尚是個全球化的產業(yè),但全球化的根基正受到挑戰(zhàn),只有少部分金字塔尖的人從中獲益,大多數人會感到自己被全球化拋 棄。
14#青山周平
由于參加《夢想改造家》節(jié)目時改造了北京的老四合院和不到8平方米的小房子,日本建筑師青山周平在中國的知名度迅速提升。他在北京已經住了11年,其中有8年住在胡同里。
Q:2017年,你所屬的行業(yè)將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SA:今后已有的分類與界限將會變得不那么明確,會出現各種新的空間樣式。一直以來,書店都是賣書的地方,咖啡廳就是喝咖啡的地方,精品店賣服裝,辦公室則用來工作,家是家人生活的私人場所—空間根據功能明確分類。但現在這種分類與界限正在消失,新的組合型空間逐漸出現。比如,書店中有喝咖啡的地方,旁邊還有買衣服的人,隔壁又有旅館的房間—這里還能住宿,不遠處有廚房,甚至還有料理教室……在這種功能復合空間里,又會產生各種有趣的新交流。工作、生活、消費、休憩的場所更加一體化,可能會是未來一個逐漸增加的趨勢。
Q:你眼中的2017年什么樣?
SA:個人來說,感覺如今有兩個趨勢。一是高技術趨勢,比如網絡、VR、AR、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機器人、生命科學。另一個是低技術趨勢,比如向傳統(tǒng)回歸、回到農村、對傳統(tǒng)工藝與傳統(tǒng)技術的關注、民宿的流行??雌饋?,它們是完全反向的矛盾概念,但我倒覺得,這兩個概念反而有重合領域,這可能也是今后最有趣的一個領域—農村與機器人技術、傳統(tǒng)工藝與3D打印、民宿與網絡、傳統(tǒng)都市與自動駕駛、自然與人工智能等等,前沿高新技術與低技術若能夠碰撞,今后也許會不斷產生新的價值。
15#Charles Hayes
IDEO已經不滿足于僅僅是一家設計公司,它2016年還在東京開了一家名叫Design For Ventures(D4V)、專注于發(fā)掘下一代企業(yè)家的新型風投公司。
Q:你所在的行業(yè)來年有什么趨勢?
CH:我所在的行業(yè)處在設計與創(chuàng)新的交叉點,它會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過去10年已經證明,我們可以運用設計工藝和創(chuàng)新技能解決正在面對的問題。我期待未來能找到更多方式,讓IDEO這種以人的需求為核心的工作方式,可以更廣泛地應用到解決全球范圍內最亟需解決的問題上去—
從為那些沒有銀行的地區(qū)提供金融服務、為全球大多數人提供醫(yī)療和教育,到重新思考社會和文化發(fā)展如何積極影響和團結社區(qū)。
我們現在處于一個有許多不確定因素的時刻,正因如此,我們的行業(yè)應該通過設定清晰的目標、堅持我們的理念以及專注于為社會創(chuàng)造積極影響做得更多。就像IDEO的CEO Tim Brown一直問的那個問題:“設計還可以做些什么?”我們會在2017年繼續(xù)探索這個問題。
16#Edward Jay Epstein
Edward Jay Epstein先后出版了《好萊塢經濟學2.0》等15本著作,此前,他也擔任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政治學教 授。
Q:過去一年里你最難忘的經歷是什么?
EE:重訪了斯諾登去過的地方—夏威夷、東京和中國香港,通過Knopf出版社出版了新書《美國如何失去自己的秘密:斯諾登、男人和竊賊》。奧利弗·斯通的電影《斯諾登》不久前上映,我們也聊過這個話題,雖然我們永遠持不一樣的看法。
Q:你如何看待特朗普上臺對知識分子的影響?
EE:前兩天我去見了Charlie Rose(CBS主持人),他也是受邀去特朗普大廈去開會的電視媒體人之一。見過他之后,我改變了對特朗普的一些看法。此前,我可能把一切想得太悲觀了。他作為局外人,沒準真的能撼動華盛頓的一些頑疾。
17#Ethan Harris
他關注美國的經濟增長與全球經濟動態(tài),2016年夏天,他曾預測英國將在退歐之后陷入經濟衰退。
Q:我們可以預期一個什么樣的“特朗普經濟”?
EH:展望2017年的經濟面臨的挑戰(zhàn)很大。想預測美國經濟的走勢,要做出很多大膽假設。特朗普貿易政策存在極大不確定性。自2008年次貸危機至今,全球各地央行總共降息673次。特朗普上臺后,美國長期倚賴貨幣政策支撐經濟的局面將有所改變,財政刺激政策將發(fā)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