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淑娟
摘要:概念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最基礎的知識,也是常常被教師忽略的教學內容。隨著近幾年來教育體制的不斷發(fā)展與改革,在教學過程中也越來越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教學,今天來探討一下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來進行概念的教學,希望能夠對數學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與模式
一、當前概念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
1.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學習興趣不高
由于概念的教學相對比較枯燥,都是一些需要學生去記憶的理論知識,所以學生對概念的教學都不太感興趣。在當前的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去尋找一些方法去解決我們的課堂效果不理想的現狀,真正地做到去吸引學生,讓學生能夠對概念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
2.教師不重視概念的教學
在當前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并不注重對于概念的教學,很多教師認為數學的教學就應該是學生不停地做題不停的訓練,題做得多了自然數學的能力也就隨之提升了,沒有必要去把概念作為重點教學的內容。其實不然,我們的數學概念都是經過很多的數學家經過反復的研究和文字的提煉所得出來的結論,它相對而言更加的簡潔也更具有概括性,我們的教師可以把概念作為基礎然后進行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去對知識有一個很好的理解,這樣,學生不僅會做題,而且對理論知識也精通,我們的教學效果也會更好一些。
3.只要求結論,不追求過程
有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讓學生把概念的結論記住,也就是強迫學生去記憶一些結果而不去重視概念的得出過程,這種教學的形式導致了現在普遍出現的“高分低能”的現象,我們的學生對于一些結果了如指掌,推理的過程卻完全不會。這也是我們在進行概念教學時的一個誤區(qū),希望教師能夠引起重視并及時進行糾正。
二、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時應該采取的策略
1.注重概念的印證過程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實施,新課程標準提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要重視教學的結果,更要注重學生探究和思考的過程,概念的教學也是如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更加重視學生對于概念的探究的過程。舉例而言:在進行加法結合律的教學時,概念是這樣的“三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和不變”,教師如果只是讓學生把這個概念而不引導學生去進行探究的話,那么學生可能永遠都不知道這個知識點是怎么得來的,因此,教師可以隨機出十組數字讓全班同學分成十個小組,每一組驗證一組數據的加和,來驗證這個概念是否準確。學生通過自己的推理與驗證得來的概念,記憶起來自然也就更加牢固了,這樣的教學形式也能提高我們課堂的效率,保證教學的質量。
2.對復雜的概念進行剖析
小學數學的概念雖然簡單但也是經過反復的提煉得來的,所以一些數學的概念學生按字面意思理解起來并不是那么容易,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概念拆開來進行分析,方便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學習分數大小的比較時,概念是這樣的“同分母的分數相比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划惙帜傅姆謹迪啾容^,先通分然后再比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這個概念比較長,學生理解起來會有問題,記憶起來也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概念進行拆分再一點一點進行分析,先說同分母的分數相比較,教師一邊進行舉例一邊來讓學生對概念有一個理解,向學生分析為什么同分母的分數是分子大的就大;然后再進行異分母同分子分數的比較,學生往往會有誤區(qū)會覺得同分子的分數分母越大了分數就越大;教師可以把我們的分數比作一個除法運算讓同學們進行理解,當被除數相等時,除數越大那么所得的商就越小,讓學生以這種形式去去理解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比較;當分子分母都不同的時候,我們可以先通分把他們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再比較大小,前面兩點學生們明白了之后這一點就很好理解了。教師通過將復雜的概念進行拆分剖析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也方便了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去運用這個知識。
3.理論聯系實際,創(chuàng)建概念教學的情境
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因為它不僅能夠很好地將學生帶入到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去,而且能夠吸引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意識到知識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應該如何來創(chuàng)建教學的情境呢?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生活中的一些與概念有關的視頻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例如在進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教學時,如果兩個相關聯的變量乘積一定那么它們就是反比例的量,如果他們相除所得的商一定,那么它們就是正比例的量,教師可以播放一個汽車勻速行駛的視頻,汽車的速度是不變的,那么時間和它所行駛的里程就成正比例,時間越長行駛的距離也就越長,當汽車行駛的里程是一定的時候,速度越快所用的時間就越短,速度越慢用的時間就越長,那么這個時候速度與時間是呈反比例的,教師利用生活實際中的現象制作成教學的視頻來讓學生進行學習,那么學生對于概念學習的興趣吸引上來了,我們的教學效率也能有所提高;其次,教師可以運用自己的語言來創(chuàng)設教學的情境,利用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往教學的方向進行思考,例如在學習利率的概念時,教師就可以這樣來引導學生“大家有沒有跟自己的爸爸媽媽去銀行存過錢呢?銀行的工作人員有沒有告訴你們存一年會給多少錢的利息呢?你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利息的具體數額是怎么算出來的?”,教師利用這種創(chuàng)建生活問題情境的形式引導學生去進行思考從而引出利率的概念,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把自己開頭的提問解決了而且也能夠引出概念的教學,讓學生帶著興趣學到了知識。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來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建教學的情境來進行概念的教學。
三、概念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模式
在現階段的教學而言,我們的概念教學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教學模式,因此很多教師一直在嘗試一個能夠最大化提高教學效率吸引學生興趣的教學方式,以下僅是個人在教學中的一點建議,希望這種教學的模式能夠幫助到教師的教學:我們拿質數來進行舉例,教師在課前的十分鐘讓學生去自主學習這個概念并每個人列舉10個質數;在學生完成這個工作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去進行討論看看哪個學生列舉的質數中有錯誤,為什么會錯,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質數,引導學生自己去對知識進行一個探究和推理;在學生學成討論之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進行反饋和總結;教師把學生反饋給自己的知識進行評價。這是我們教經常用到的一種教學模式,可以簡單概括為“預習-討論與探究-反饋與總結-評價”,這種教學的模式充分重視了學生在學習概念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并引導了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新形勢下教師比較常用的教學模式,當然我們的教學中還會有更多的更有效果的教學模式,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去總結和研究。
四、總述
在新形勢雜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也逐漸認識到了概念教學的重要性,如何來進行概念的教學也成了教師們所研究的課題。今天我們就現階段概念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學的策略和采取的教學模式做了一下探討,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夠對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師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教師們能夠意識到概念教學的意義,讓它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相信我們的概念教學一定會越來越好,我們的課堂效率也會越來越高。
參考文獻:
[1]邵麗萍.淺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基本策略與模式.內蒙古教育,2010,(20).
[2]許幻生.淺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有效策略.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4,(27).
[3]王慧.淺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模式的探索——思維式訓練.中華少年,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