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結合現代社會人人都需要應聘的實際情況,從諸葛亮應聘成功的角度分析傳統(tǒng)課文《隆中對》,增強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體現“古為今用”的思想,從而為學生喜聞樂見,激發(fā)學生去閱讀經典。
《隆中對》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傳統(tǒng)課文,教師講過很多次,對課文的重點難點和考點可謂是駕輕就熟。可是我發(fā)現老師熟并不代表著學生能會。對中國古典名著的閱讀一直在強調,但老師們心知肚明,學生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閱讀這些古典。前幾年電視劇《三國演義》還在上映,有學生零零星星地看了一點,有點大概的印象。這幾年講《隆中對》時,所涉及的一些內容學生大多不知,老師講起來費盡心力,學生還是聽得一頭霧水,對課文的理解和把握就不是老師所愿望的那樣了。怎么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今年講這一課時,我對課文重新定位思考,設計新教學思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指導學生把握了《隆中對》一課的字音和朗讀結束后,我對學生說:“這篇課文其實就是講諸葛亮如何成功應聘的故事。我們知道,現在工作都得自己找,想要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諸葛亮成功的例子可以給我們一些借鑒。大家自己翻譯課文,理解內容,查找資料,然后自愿結成小組交流探討。我們的目標就是:破解諸葛亮應聘成功的秘訣,為我們以后走上社會應聘成功積累一些知識!”關注與自己有關的事情是人之常情,這么一說,同學們都興奮了,翻譯課文不再像以前那樣唉聲嘆氣、愁眉苦臉了。看著學生紛紛忙碌的樣子,我心中暗喜,成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為了讓學生充足準備,我把展示課往后推了兩天。學生真沒有辜負我的期望,在展示課上的精彩發(fā)言真令我耳目一新:
一個學生說:“‘(亮)身長八尺,這說明諸葛亮外在條件好,有顏值,是個帥哥,能給主考官一個好印象?!?/p>
一個學生說:“‘每自比于管仲樂毅,說明諸葛亮志向遠大?!?/p>
一個學生則慧眼獨具:“老師,我覺得他‘每自比于管仲樂毅,不僅說明他志向遠大,還是他為自己做的廣告?!?/p>
“哦?”亮點來了,“你為什么這樣認為呢?”
“‘每自比于管仲樂毅中的‘每字表明諸葛亮經常說這句話,他既然隱居在隆中,為什么又常自比為名相和名將呢?還是想讓人知道他有這方面的愿望:做名相、當名將。所以這是他在為自己打廣告?!?/p>
“可是,從‘時人莫之許也這句話來看,這個廣告效應不太好?。 蔽夜室鉃殡y他。
“我覺得不是這樣的?!畷r人雖然‘莫之許,但是說明他們知道了隆中有這樣的一個人,自大,自傲,他們就會口口相傳,就會被真正愿意招攬人才的人知道。這樣,諸葛亮的目的就達到了?!?/p>
“好!”我不由得擊掌而贊,同學們也都紛紛鼓掌。
“所以我覺得要想應聘成功,要宣傳好自己。”學生總結后坐下。
一個學生站了起來:“老師,我覺得交到好朋友也是應聘成功的重要因素?!?/p>
“何以見得?”
“因為諸葛亮就是因為好友徐庶向劉備推薦,劉備才會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的?!?/p>
“有理有據?!蔽蚁蛩斐龃竽粗福捌綍r老師經常對你們講,要結交那些心態(tài)陽光、積極向上的朋友,有些同學總有些不以為然。今天你可有更深的感悟?假如徐庶到劉備那里,表現得一塌糊涂,他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能對他的話言聽計從嗎?肯定不會?!镆灶惥郏艘匀悍?。交朋友一定要慎重,否則會影響你人生目標的實現。這決不是危言聳聽。”班主任當久了,自然時刻不忘德育教育,難得這么一個好機會,不多啰嗦兩句怎么行?
“隆中對答”是本文的重點部分,自然要著重分析。在賞析這一段前,我就對學生說,這一段其實就是諸葛亮的面試答辯。在我們應聘時,往往將面試答辯放在最后。為什么?因為最顯示個人素質的就是面試。筆試的時候還有時間從容思考,面試的時候必須要頭腦反映敏捷,語言組織到位準確,邏輯性強,有說服力,還有你的表情和體態(tài)語言,每一樣都在主考官的眼里,個人素質的瑕疵之處無所遁形。人們在賞析這一段的時候稱贊諸葛亮“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從哪里看出來?
經過同學們的多次討論,從諸葛亮身上得出這樣的面試成功經驗:一、要有對目前市場的精準把握和妥當對策。群雄并起的東漢末年,諸葛亮準確地為劉備找到主要對手并精準分析。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二、要為公司找到拓寬未來市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占領荊州的必要性:“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可能性“其主不能守”。占領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赡苄裕骸皠㈣鞍等?,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三、準確分析本公司的優(yōu)勝之處,增強自信心?!皩④娂鹊凼抑?,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四、制定出公司切實可行的中長遠目標:“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五、描繪出公司的宏偉藍圖:“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
以前學生在背誦這一段時,總是背了前句忘了后句,為何?理解不到位。這次在和學生分析完這一段后,我又慫恿善于表演的學生即興演了一場諸葛亮的面試場景。學生理解了這一段的內容,對這一段的順序自然記得很清楚,加上排演面試場景,印象深刻,不用多長時間,就會背誦了。
課文快結束的時候,我拋出了自己考慮很久的一個問題,讓學生在下面思考:“按理說,曹操也重用人才,愛惜人才,并且當時聲勢如日中天。孫權占據江東半壁江山,勢力也不小,也重用人才,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就在孫權手下辦事。諸葛亮投奔曹操和孫權,待遇都不會差,為什么不去投奔曹操也不去投奔孫權,卻愿意跟著一個惶惶如喪家之犬的劉備打天下?這對你應聘公司有何啟示?”考慮到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我提示學生,可以縱觀《三國演義》全書來考慮回答,我給了學生一周的時間。
學生要回答這個問題,勢必要翻開《三國演義》瀏覽一遍。這樣一來,有興趣的同學就會繼續(xù)看下去,沒興趣的同學多少也會有一個了解。一周以后,我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我引導著學生思考:假如諸葛亮投奔了曹操或者孫權,結果會怎么樣?有沒有跟著劉備的結果好?兩下一比較,很容易得出,投奔了曹操或孫權,最初的待遇一定會比在劉備那里強,但做事情會受到限制和同事的嫉妒,最多也只能是個中層干部。在劉備這里,更容易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最終登堂拜相,名垂青史。再領著同學回顧了一下那些當初跟著馬云、任正非創(chuàng)業(yè)的人現在的收獲,讓學生們明白:投資一支“潛力股”,收益遠大于投資一支“績優(yōu)股”。當然,要有像諸葛亮那樣驚人才能和的預見才行??礈柿艘患矣袧摿Φ墓?,自信自己有才華,跟著這家公司,你就會有驚人的收獲!并且,目前國際上有很多投資公司,他們不缺錢,缺的是創(chuàng)意,只要你有好的創(chuàng)意,能夠說服他們相信你是一支“潛力股”,那么,你就不愁自己的創(chuàng)意得不到實現!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坪山區(qū)中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