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周六
那是一段何等陽光燦爛的日子,所有的記憶都是美的。
有一天,住在37號大院的黑龍江省委辦公廳副主任馬駿伯伯問院里的一幫孩子:“你們知道糧食是從哪兒來的嗎?”我們都伸直脖子高喊:“麻袋里倒出來的!”因為每周我們都親眼看見,一車車糧食袋子被炊事員抬進食堂,又從袋子里倒出米面煮飯、蒸饅頭。征得省委秘書長的同意,馬伯伯在省委干部子女中開展校外教育活動。
20世紀60年代初,黨政機關(guān)直接對本部門的干部子女開展課外教育活動,在全國尚屬首例。教育基地設(shè)在阿什河街37號省委家屬院和吉林街22號院俱樂部。孩子們十分積極,到一起如小鳥歌唱似的歡快。馬伯伯與我爸爸私交甚密,加之省委委托當年的副秘書長兼機關(guān)黨委書記的我爸爸支持一下辦公廳的這項活動,于是他們常在我家里“密謀”。
戰(zhàn)爭年代過來的父輩們,操心國家大事的同時也不忘教育子女。因為他們有一種政治責任:不能讓“帝國主義把復辟的希望寄托在中共第三代、第四代身上”的陰謀得逞。
最震撼心靈的是,聽大院革命媽媽李敏講她親歷的東北抗日聯(lián)軍與日本侵略者艱苦卓絕的斗爭故事。大院的爸爸媽媽們都有他們的紅色故事,這讓我們對革命長輩更加尊重和欽佩,更加深刻懂得新中國來之不易。
參觀的工廠都是大型國有企業(yè)。黑龍江省是國家重工業(yè)基地,它為承擔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項目而驕傲,在這個計劃中應運而生的哈爾濱電機廠、鍋爐廠、汽輪機廠成為全國工業(yè)的輝煌,三大動力廠房高聳,機器轟鳴。一部電機幾層樓高!
組織我們自己講革命故事,自己選故事,大家講,大家聽。
活動中形成歌詠小組、舞蹈小組、木偶劇小組。我是木偶組的,小貓、小狗都演過。我們的活報劇參加了哈市工人文化的聯(lián)歡演出;省委書記王鶴壽的小女兒王言的獨唱“池塘里有個小青蛙”,參加了市少年宮的匯演。
爸爸和馬伯伯策劃出了一張時事測驗試卷,在家里能經(jīng)常看到報紙雜志、在大院經(jīng)常看紀錄片和電影的我們,答時事題不很為難。那位監(jiān)考老師是妹妹媛媛的班主任,她把試卷拿到自己的班里測試,竟然有的學生把填空“巴基斯坦”寫成“吧唧吃飯”;把世界五大洲胡謅成“大米粥、小米粥、高粱米粥、大碴粥”……老師大大地表揚了媛媛、鐵軍和忠源三位答卷最好的。這三位長大后竟然有兩位成為外交官,兒時話下的什么“洲”,日后都留下他們風塵仆仆的腳步!
每逢暑假都組織我們?nèi)ハ惴晦r(nóng)場參加除草勞動,每回農(nóng)場都獎勵我們煮熟又染得紅紅的雞蛋,有的孩子捧在手里舍不吃。最難忘一次馬伯伯曾親自帶著近百名孩子來到位于小興安嶺腳下的柳河省委農(nóng)場。我們下火車只能換馬車,路太泥濘,馬車陷進了溝里……第一次住土炕,被蚊子、跳蚤輪番襲擊,身上到處是包,奇癢。我們都咬牙忍著。徒步爬山數(shù)十里,找到抗聯(lián)戰(zhàn)士的窩棚遺址時,童稚的心里烙下一個認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用艱苦卓絕的斗爭換來的?!拔覀円^承革命遺志,做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p>
省委的校外教育活動搞出了名堂,也驚動了省委第一書記歐陽欽,1962年12月省委常委接見了我們。盡管領(lǐng)導是爸爸們,但是接見的場合帶有政治性,孩子們還是拘束一些,合影照片的小臉蛋抿住笑,但怎么也掩蓋不住總是燦爛的目光和蕩漾在春水里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