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aijing.com.cn/review/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該改什么?
盛洪: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依據是供給經濟學。供給經濟學的核心思想是薩伊定律,即供給自動創(chuàng)造需求。這種供給一定是有效供給,即可以賣得出去的供給。賣得出去,供給就能獲得收入,收入就會帶來需求。
顯然,薩伊定律的前提是要有一個有效的市場。它能給出正確的信號,讓供給者的供給恰好能夠有對應的需求。有效的市場至少包含下面三個條件:第一,生產要素能夠自由交易;第二,企業(yè)能夠自由進入任何產業(yè);第三,價格由市場決定。生產要素只有自由地交易,才能迅速地再配置,從生產率較低的地方轉向較高的地方;企業(yè)只有自由進入任何產業(yè),才能迅速糾正產業(yè)結構的扭曲,較快地彌補暫時的短缺;價格只有由市場決定,才能給出正確信號,指引資源的流向。
回頭看一下我國制度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遠遠沒有達到這樣的條件。首先,有一大部分資源被國有企業(yè),尤其是央企占有,但國企并不是一個按照市場規(guī)則行事的機構,即使大量虧損,也不會退出。所以在國企內部的大量資源是無法再配置的。據我們的研究,扣除政府補貼和應付未付成本,2013年國有工業(yè)企業(yè)真實的凈資產收益率是-3.8%,是虧損的。同年國有企業(yè)的總資產為104萬億元,凈資產為37萬億元,如果這些資產能夠自由地再配置,凈資產收益率提高10%,達到6.2%(同期的非國有企業(yè)凈資產收益率為15.6%),則可以增加3.7萬億元的GDP,相當于當年GDP的5.4%。
可以看出,國有企業(yè)問題絕不是企業(yè)層次的問題,而是宏觀層次的問題。國企是否真正改革,顯著影響到宏觀變量。據國家金融與發(fā)展實驗室數據,2013年中國國家總資產達691.3萬億元,凈資產為352.2萬億元。國有企業(yè)占有的總資產則為國家總資產的15%,其凈資產則為國家凈資產的11%。這樣大的比例,這樣低的效率,卻由于壟斷國企管理層利益集團的頑抗而很難有實質性的改革。其結果就是明顯拖累中國整體的經濟增長。因而,供給側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國企改革。
第二,企業(yè)并不能自由進入所有的產業(yè),因為存在著壟斷和進入管制。比如石油產業(yè),這個產業(yè)至今還維護著從上到下、由內而外的全方位壟斷。為了維護這種壟斷,甚至連原油進口也不肯放開?,F(xiàn)在三桶油之外的煉油企業(yè)的煉油能力大約在1.88萬噸,但由于原油進口受到控制,它們大多只能進口燃料油(渣油)和為三桶油代加工。有約60%的生產能力常年閑置。我們曾估計,如果放開原油進口,這些煉油企業(yè)將會增加約3000億元的工業(yè)增加值(2013年)。
第三,一些重要的資源價格仍由政府管制,如成品油價格。事實上,成品油價格受到了壟斷石油企業(yè)的強有力影響。我國經濟甚至享受不到能源價格下降所帶來的好處。我國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原來是按照國際三大交易所的加權平均價格來定價,但近兩年原油價格猛降的背景下,這種機制被以各種理由而停止運作。很顯然是三桶油的壟斷力量在起作用。根據我們的估算,按同等品質的成品油比較,2015年我國汽油的稅前價格比世界主要國家的加權平均價格高出21%,柴油價格高出28%。成品油作為我國經濟普遍使用的能源,其成本約占GDP的3%,如果價格高出四分之一,就相當于增加GDP的0.8%的成本,抵消掉宏觀貨幣政策的同等水平的降息,顯然阻礙了經濟的回升。
最后,我國的最大一部分資源——土地由于制度障礙不能有效地再配置。一方面,有大量國有土地被國有企業(yè)無償占有,計為資產,但不支付地租,每年有上萬億元的土地收入流失。就是說,國有企業(yè)既不能有效使用土地,又不愿將土地再配置給其他企業(yè),因而帶來了相當于市場地租那么多的損失。
而另一部分的土地也不能自由交易。這就是農村居民擁有的土地。雖然這些土地祖祖輩輩就是農村居民的,《憲法》也規(guī)定歸農村集體所有,但農村居民并不實際擁有土地的完整產權。違背憲法精神的《土地管理法》提出,農村集體的土地要進行建設,必須先改變?yōu)閲型恋?,并按相當于平均年產量的6%-10%獲得補償。這是低于農業(yè)用途價格的補償。
在汽車和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背景下,城市會變得扁平化和市郊化,旅游業(yè)也會迅猛發(fā)展,如果農民能夠完全行使他們的土地產權,對土地的用途加以改變,如從農業(yè)改為旅游業(yè),或房地產業(yè),收入可能會增加1000%。我曾調研過一些搞旅游的地區(qū),其中的農戶收入一般可從幾千一下子變?yōu)閹兹f。他們不僅可以獲得房產的收入,而且由于旅游者或城市居民的到來,可以形成一個本地的產品和服務市場,對本地持續(xù)地提出需求。這當然不是所有的農村地區(qū)可以做的事情,但考慮到其帶來的收入增長極為顯著,即使有百分之一的農村地區(qū)能夠如此,也會產生足以影響GDP增長的結果。
上述的靜態(tài)估計已經顯現(xiàn)出,國企改革和土地改革會帶來顯著影響GDP增長的效果來。例如如果國有企業(yè)從現(xiàn)在就開始破除壟斷、取消免費或低價占用國有資源的改革,五年內完成,至少每年可提升1%的GDP。不僅如此,改革所帶來的動態(tài)結果更為令人期待。因為將國有企業(yè)改變?yōu)橐粋€市場中的公平競爭者,讓各種生產要素自由交易,將會促進分工與專業(yè)化的發(fā)展,也會推動技術創(chuàng)新和制度創(chuàng)新,這將對中國經濟的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