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壯年 張穎震
“太平老人”于右任
文/張壯年 張穎震
于右任,陜西三原人,國民黨元老,著名的政論家、書法家、詩人。
于右任蓄有長長的胡須,神態(tài)瀟灑飄逸,人稱“于胡子”,更有人稱他“于大胡子”。
于右任留胡須始于1911年武昌起義時,那時因革命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刮胡子,便開始蓄須,直到他1964年去世,蓄須達半個世紀之久。于佑任的胡子很有名,據(jù)說上世紀20年代于右任曾和另一位美髯革命者曹亞伯比賽過一次胡子,由吳稚暉擔任裁判,于右任的美髯飄拂,白如銀絲,條條清晰,狀若神仙,自然勝出。還說,抗戰(zhàn)期間,于右任在重慶時,有一位孩童見他的胡子又長又漂亮,感到很好奇,便向他提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問他睡覺的時候,胡子是放在被子外面,還是放在被子里面。于右任平時還真沒注意到這點,當夜,他睡在床上試了一下,一會兒把胡子放在被子外面,一會兒又把胡子放在被子里面,但都感到不自在,弄得他一夜都沒睡好,此事一時傳為笑話。
于右任博學多識,是我國著名的政論家和報刊活動家。辛亥革命時期,他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神州日報》。該報不用清朝帝號,改用干支,抨擊時政,鼓吹革命,很受歡迎。后來,他又連續(xù)創(chuàng)辦了《民呼日報》《民吁日報》《民立報》。他創(chuàng)辦的這些報紙,在辛亥革命中,發(fā)揮了重要的輿論導向作用。于右任的文章,文筆犀利,戰(zhàn)斗性很強,時有“先生一支筆,勝過十萬毛瑟槍”之譽。他又是國民黨元老,于是,人們便給他起了一個“元老記者”的綽號。
武昌起義后,于右任擔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交通部次長,后來,長期擔任國民政府監(jiān)察院院長。1943年3月15日,他在重慶的報紙上發(fā)表了一篇名為《太平?!返奈恼?,主張取消“日本?!?,正名“太平?!?。他的這一觀點引起各方的關注,討論熱烈,人們也因此送他一個“太平老人”的綽號。于右任很喜歡這個綽號,為此,他還專門請楊千里為他刻了一枚“太平老人”的印章,并以此作為他晚年的一個號。此綽號讓人感到親切和藹,所以,人們也喜歡用“太平老人”稱呼他。
于右任的書法造詣很深,早在二十世紀20年代,便有“北于南鄭(指鄭孝胥)”之稱。他的書法雄豪婉麗、沖淡清奇,尤其是他創(chuàng)造的標準草書,更是令人推崇。草書難認、難寫,于右任則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將其整理成系統(tǒng)的草書代表符號,集字編成了《標準草書千字文》,他的標準草書,做到了筆筆隨意、字字有別、大小斜正,恰到好處,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人們譽稱他是“當代草圣”,日本友人則稱他為“曠代草圣”。有一位叫金澤子卿的日本書法家對于右任的書法藝術尤為崇拜。他千方百計地收集于右任的書法作品,珍藏于居室,日日欣賞研究。并將自己的居室命名為“寶于草堂”,后被于右任收為海外弟子。于右任去世后,他將于右任的遺像掛在家中,朝夕叩拜祭奠。1993年,他還聯(lián)合臺北標準草書學會理事長李普同,中國標準草書學社社長胡公石等在南京舉辦中國標準草書聯(lián)展。
人們都視于右任的書法作品為瑰寶,能為得到他的墨跡而慶幸。據(jù)說,有一次,于右任揮筆寫了一張“不可隨處小便”的字條貼在院外,以警示人們不可隨地小便,卻不料這字條很快被人揭了去。揭去之人,將其剪裁、調整、裝裱成了一幀“小處不可隨便”的條幅,掛于自己的廳堂之中。此事后來被人傳為佳話。
于右任為官清廉,生活儉樸。他常年身穿土布袍子,腳穿土布襪子。在他家里,除文房四寶外,沒有一件像樣的東西。于右任曾對人說:“我生平沒有錢,年輕時以教書為生,現(xiàn)在僅拿公務員的薪水,所有的辦公費、機密費一概不受。我身上從不帶錢,只有一個褡褳袋。別人的袋子是放銀子的,我的褡褳袋只放兩顆圖章,參加任何文酒之會,或者有人饋贈文物,我別無長物為報,只好當場揮毫,蓋上兩個印就算了?!?/p>
周恩來總理生前曾稱贊:“于右任先生是位公正的人,有民族氣節(jié)?!庇谟胰蔚脚_灣后,仍心系祖國,他反對臺獨、盼望祖國統(tǒng)一,尤其到了晚年,思鄉(xiāng)之情更重。1962年1月24日,他曾寫下了一首令人為之動情的《國殤》:“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逼鋹蹏监l(xiāng)之情,溢于言表,成為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