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方君
摘要:文章以教學中一次偶然的應急處理為案例,結合教學現(xiàn)狀尤其是復習的“瓶頸”進行反思,重點圍繞達成“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目標,基于羅杰斯 “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理論,從強調(diào)良好的心理氛圍之重要性、促進學習者有意義學習的發(fā)生和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三個方面,闡述作者教改試驗中教學方式轉(zhuǎn)變的實踐研究和有益嘗試。
關鍵詞:案例;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方式改變
一、案例背景
2016年6月18日是上海中考時間,迎考復習也進入了模擬訓練階段。學生做卷子、教師講卷子,復習生活變得枯燥乏味,學生也變得疲憊不堪甚至有些麻木了,復習的狀態(tài)不佳。教師們也有了情緒,感到“講過的題為什么還不會,學生怎么不像上新課時那么認真聽講,效率那么高了”。如何提高復習效率成了教研組近階段研討的主要話題,研討一直沒有答案,似乎找不到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復習的好辦法。于是復習課還是在按部就班,高耗低效的復習“瓶頸”局面自然不會得到真正改善,怎么破解,我們在摸索、反思和改進。
二、案例描述
2016年5月24日下午最后兩節(jié)課,我組織學生考了一套二模卷,下班后諸多原因致試卷沒有批改,第二天上午第一、二節(jié)有教研活動,第三、四節(jié)就計劃要講評試卷,怎么辦?硬著頭皮向?qū)W生求助,準備先講評后批改再補充完善。而學生建議我兩個班級互相改,這讓習慣了“朱筆御批”的我很是忐忑,這樣做可行嗎?考試前雖然自己對這套試卷有過研究預設,但沒有批改,就沒有第一手的實證材料,不知道準確的學情,這樣的試卷講評課會大打折扣的。時間緊迫,只能先嘗試一下。利用下課間隙我先將試卷整理分類,有層次、有針對性地分發(fā)試卷,讓兩個班中實力相當或者非常熟悉的甚至同名的同學互相批改,批改之前提出明確要求,要求他們扮演好教師角色,幫助批改的同學詳細書寫出分析過程,最后還要口頭和書面交流出答題情況和對自己的啟發(fā)。
這節(jié)課,除了按照預設的要求進行,我更多關注學生學的狀態(tài):學生一改往日狀態(tài),有的糾結于給多少分合適,有的三三兩兩討論著解題思路,有的沉醉在正確書寫分析過程的成就中。學習之樂得之心寓于過程中,幾乎每位學生都能從對方試卷中有所啟發(fā)和收獲,最后總結時學生還說到,“其實他的這些問題也是我們的問題”。課后,我將試卷重新收上來檢查,發(fā)現(xiàn)兩個班87位學生除了兩位學生沒有按照要求完成任務外,都能高質(zhì)量地完成任務。
三、案例詮釋
反觀這次偶然應急案例,效果似乎有些出人意料,但深入來看其實并不意外,它是一次羅杰斯“以學習者為中心”(又稱之為“非指導性教學”)教育理論的實踐案例。羅杰斯主張創(chuàng)造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使學生信任自己的體驗和價值,形成真實的自我概念。而只有在這個條件下,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生動活潑的、自主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適應性的個性才能形成和發(fā)展。首先,講評的諸多環(huán)節(jié),如課前向?qū)W生求助、學生給建議、課前對試卷分類和針對性的分配任務等,都是基于這一年內(nèi)我和學生建立的良好師生關系,也基于我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準確定位。課堂上一開始就建立了一種有利于學生接受的氣氛或問題情境,學生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并非無指導,而是全程關注學生,在學生普遍都易錯的地方提供必要的指導,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促進者”的角色,促進學生自我指導。最后,本次嘗試給學生之間也提供了思維的一次次交流碰撞的機會,每一份試卷就是一面鏡子,對它的分析和給同伴的建議也是對學生自己復習的一次階段小結和反思。它是“對學生學習的評價由學生作出,教師對其他學生要對某一學生的自我評價予以反饋,以促進自我評價的客觀性”這一原則的例證。
四、案例拓展
結合這則案例和教學實踐,它引發(fā)了我以下思考。“以學習者為中心”是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的精髓,而“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與目標,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要轉(zhuǎn)變教師教學方式,轉(zhuǎn)變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變接受性學習為“勤于動手、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為特征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學習者為中心”重視教師的促進作用,尤其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態(tài)度和應用情意促進學生學習的能力。然而,現(xiàn)實中不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僅僅考慮自己的教,而很少考慮學生的學。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效率存在如下悖論。
另外,初中學生課堂參與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在目前九年級階段的課堂上,初中學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導致參與程度普遍欠佳。另外,很多中學仍然以灌輸知識為主,忽視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別提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從而使得教學效果與課標要求還有一些差距。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在應用“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理論進行教改研究即轉(zhuǎn)變教學方式過程中進行了如下嘗試。
1.強調(diào)良好的心理氛圍之重要性。羅杰斯認為好的學習氣氛是關系到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外部威脅降到最低限度時,學生在學習中才會保持其高度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會以一種自我負責的態(tài)度投入到學習中。九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自我認知和管理能力,因此化學課開學第一節(jié)課,我作為教師就首先和學生、家長三方制定“盟約”,內(nèi)容就是“協(xié)議獨立完成作業(yè),有問必問”?!懊思s”的制定是師、生和家長之間的直接對話,這是師生的直接對話,是真誠師生關系形成的良好開端?!懊思s”實施4年來,除了極個別學生偶爾會“違約”抄襲作業(yè)(后來都會主動承認)外,都能自律遵守。因為遵循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基本原則,強調(diào)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信任學生和被學生信任。教師的教學方式從防備學生抄襲作業(yè)到共同承擔責任、一起制定管理方式的轉(zhuǎn)變,真誠、信任和理解的人際關系氛圍也在形成,學習的興趣也就自然被調(diào)動了。
2.促進學習者有意義學習的發(fā)生。所謂有意義學習,羅杰斯認為不是指那種僅僅涉及事實累積的學習,而是一種增長知識的學習,是一種與每個人各部分經(jīng)驗都融合在一起的學習。例如,單元復習課需要將零碎的“珍珠”串成“項鏈”,我放棄了傳統(tǒng)的知識點羅列的課堂教學方式,改為課前組織學生用小報或者思維導圖等形式進行主動梳理,然后課堂上進行展示交流,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問題、小組討論再完善提升。有了自己的勞動過程和成果,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強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diào)動,這樣的復習課成為促進學習者有意義學習的有效途徑。
3.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他以何種方式讓學生自主學到知識,他為學生的學習搭建了怎樣的平臺,構建了怎樣的支架?!耙詫W習者為中心”教學中的教師首先是一個資源的提供者。傳統(tǒng)的專題復習中教師提供的資源主要是PPT課件和學案,近年來,我嘗試在專題復習課中增加“學生演示實驗”環(huán)節(jié)。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在新授課中一直被教師重視,但在復習課上很少被重視和應用。其實,中考復習的每個專題都和實驗有關,也都可以用實驗來發(fā)現(xiàn)解決的思路和方法。比如“能用酚酞檢驗氫氧化鈉、蒸餾水和鹽酸嗎?”看似很簡單的問題,但在復習伊始,大多數(shù)學生并不能準確地說出實驗方案,總是一知半解?;谶@一學情,在復習“物質(zhì)的檢驗”專題時,我增設了演示環(huán)節(jié),學生代表通過動手演示實驗,不但將實驗過程即實驗方案精準地表達了出來,還發(fā)現(xiàn)了多種可行的方案,最后還能總結出物質(zhì)檢驗方法的一般思路和操作步驟。
以上是基于“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理論的特征進行教學方式改變的實踐案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基于對傳統(tǒng)教學的深刻反思和“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們要始終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積極轉(zhuǎn)變教學方式,盡量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在進行新教材的概念、理論知識表述時,打破以定義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給學生下定義,讓他們自己建構知識結構。教師要基于學情的研究創(chuàng)設情境和氛圍,在課堂上著力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字上下功夫,將學生的“思維參與、情感參與、行為參與”有機結合起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fā)主動,指導探究,將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現(xiàn)代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將“講授”與“引導”相結合,“探究式學習”和“接受式學習”相結合,多用“啟發(fā)講授式”“啟發(fā)引導式”教學,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位學生達到最優(yōu)化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