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會展業(yè)規(guī)模增長觸頂和增速放緩,學界和業(yè)界都在謀求擴大會展產業(yè)的內涵,于是多種多樣的活動被納入到大會展的圈子里。其中,增長勢頭較快,社會影響較大的當屬各類文化藝術活動,尤其是結合互聯網技術熱點進行的展演活動,頗受策展公司、中小型非專業(yè)展覽場地及熱衷新事物的年輕觀眾的青睞。日前,《國家地理》經典影像盛宴世界巡展寧波站落幕,寧波廣播電視集團以“IP+會展”的視角,從活動的策劃實施、落地、社會影響等方面對該活動進行了總結。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可理解為“知識財產”,即由原著文學作品改編產生的利潤,是近年來國內影視行業(yè)很火的一個概念。那么,把IP與會展聯系起來,能否成為拓展會展活動外延的新思路呢?這是一個新的課題。
《國家地理》經典影像盛宴世界巡展寧波站11月20日圓滿落下帷幕,從9月9日開展起為期73天。此次展覽,是《國家地理》經典影像盛宴世界巡展進入中國區(qū)以來,迄今為止展區(qū)規(guī)模最大、展品數量最多的一站。作為創(chuàng)刊128年,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有著廣泛影響的經典期刊,展期不僅吸引了眾多寧波市民前來觀看,還有不少周邊縣市的市民和海外人士慕名前來,觀展人流累計超過2萬人次。
近兩年,文化產業(yè)作為朝陽產業(yè)正迅速崛起、蓬勃發(fā)展。伴隨著文化領域市場的消費不斷升溫,IP投資熱潮率先在影視、文學、動漫等行業(yè)興起,并迅速向傳統(tǒng)制造業(yè)、會展業(yè)等行業(yè)延伸。以會展業(yè)為例,IP授權類、交易類展會在全國各地不斷涌現,文化類IP特展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已獲得市場認可并逐步往二線城市試水。在傳統(tǒng)行業(yè)式微的背景下,IP+類展會成為了眼下不少會展公司轉型升級的路徑。
《國家地理》經典影像盛宴世界巡展寧波站是寧波艾迪創(chuàng)意會展有限公司獨家購買版權,按照商業(yè)化模式運營的首個文化IP類特展。這個展覽在寧波真正落地卻經歷了一波三折。
早在公司成立伊始,公司領導層就決定在傳統(tǒng)會展接近飽和的形勢下,探索新的業(yè)務發(fā)展方向。彼時,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梵高、莫奈等知名文化藝術類IP展已取得巨大成功,不僅取得良好的社會口碑,還賺取了不菲的經濟效益。文化消費市場悄然興起的趨勢已逐漸顯現,但二線及其以下城市還是一片未開發(fā)的藍海。
然而一個成熟的文化消費市場的形成,需要長期的培育。目前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文化市場也曾經歷過長期摸索的陣痛。雖然不少業(yè)內人士都認為,未來二線城市的文化消費市場潛力巨大,但是對于動輒投入至少幾百萬元的文化藝術類特展來說,不少投資人還是不敢輕易試水。以寧波為例,長期以來極少有高端IP特展舉辦,此前曾舉辦過的畢加索、達芬奇密碼等展覽都不能算成功,寧波市民文化消費熱度不高,文化市場基礎薄弱是業(yè)界普遍的共識。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市場上極容易形成一個“沒有投入——沒有收益”的惡性循環(huán)生態(tài)。而要打破這樣一個死循環(huán),一方面需要政府層面的積極引導和助推;另一方面則需要等待一個合適的市場風口。
2016年4月,在寧波提出文化強市目標的背景下,寧波艾迪會展成功舉辦了首屆寧波特色文化產業(yè)博覽會。文化產業(yè)已經以突破GDP占比5%的態(tài)勢,成為寧波的支柱型產業(yè),預計2017年更將達到7%。隨著經濟水平的快速增長,市民的文化消費需求也在水漲船高,寧波市的文化消費市場基礎正在逐漸顯現。
而在2016年1月,《國家地理》經典影像盛宴開始進入中國巡展,第一站選擇了上海并取得巨大成功。緊接著,巡展進入杭州和青島,并計劃在下半年進入廈門。高端文化IP類展覽在2016年開始出現了逐步推入中國二線城市的勢頭。此時艾迪會展公司產生了將《國家地理》經典影像盛宴帶入寧波,以此打開寧波市場的念頭。
然而與《國家地理》版權方接洽后,對方開出了高額授權費及展覽搭建費,考慮到此前寧波地區(qū)畢竟缺乏成功的案例,艾迪會展的決策層難以下定決心。寧波的文化消費市場到底是不是表面一灘死水,實則暗流涌動,此時需要有人大膽地先投出一塊石頭,才能得到驗證。
為此,艾迪會展的領導層數次親赴杭州和青島兩地,對展覽現場實地考察。這兩座城市因一座地理與寧波相近,一座類型與寧波相似而極具參考性。而展覽在兩地受到熱捧的結果,最終使得艾迪決定把《國家地理》帶入寧波。
此時已經是8月下旬,離最后寧波站的開展時間只有大概半個月的時間。但艾迪幾乎以該展有史以來最短的籌備速度,在9月9日當天給甬城市民呈現了一個完美的視覺盛宴。展覽在舉辦的過程中,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個商業(yè)化運作的展會,票房收益也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而且通過親自的運營,真正了解了市場需求。如果從試水的角度來評價,收獲的應該是一份滿意的答卷。
寧波城市人口分散,缺乏優(yōu)質的辦展場地,市民對文化消費的價格較為敏感,對文化藝術的追求也有待提高。但是寧波存在一定數量,有強烈文化消費需求和實力的群體,如果能精心選擇適合寧波人文化品位的IP項目,并配合到位的廣告宣傳,文化IP類特展還是能在寧波取得成功。當然總體而言,整個寧波文化消費市場可能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全成熟,但是文化產業(yè)的興盛趨勢應該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