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明
人們在言語交際過程中,如何恰當?shù)乇硎径Y貌是交際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方面。這里我們談?wù)勂硎古c禮貌的關(guān)系。
祈使是指說話人向聽話人提出某種要求(命令、指使、請求、勸阻等),實施祈使言語行為可以使用祈使句形式,也可以使用疑問句、陳述句甚至感嘆句的表述形式。相對說話人和聽話人,從受益的角度看,祈使的內(nèi)容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祈使的內(nèi)容如果對說話人或與說話人利益相關(guān)的人有利,我們稱之為“利己祈使”;反之,祈使的內(nèi)容如果對聽話人或其他與說話人沒有利益關(guān)系的人有利,我們稱之為“利他祈使”。例如:
(1)四爺!你一定得回家歇歇去!這有我呢!
(2)臨別,王弘之說:“陳老先生能否賜墨寶給我?”
例(1)中,“你一定得回家歇歇去!”是用祈使句的方式表示請求,例(2)中,“陳老先生能否賜墨寶給我?”是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請求。前者是直接祈使行為,后者是間接祈使行為,這兩個句子都是一種祈使表達句。例(1)屬于利他祈使,例(2)屬于利己祈使。
利己祈使這種言語行為,由于說話人要求他人做利己的事情,所以一般會注意選擇禮貌的表達方式。例如:
(3)喝完了酒,老人告訴瑞宣:“你回家吧,我替你請半天假。下午四五點鐘,我來看你,給老人們壓驚!要是不麻煩的話,你給我預(yù)備點餃子好不好?”瑞宣點了頭。
例(3)含有兩個祈使表達句,第一個是“你回家吧”,這是一種利他祈使,采用了簡單祈使句的形式,有命令或直接指使的語氣;第二個祈使表達句是“你給我預(yù)備點餃子好不好”,這是一種利己祈使,所以說話人在語句里使用了“好不好”這種明顯表示請求的字眼。從話語表達的禮貌程度看,后面這個祈使表達句的禮貌程度要明顯高于前面一個。
在祈使表達過程中,影響禮貌的因素很多。一般來說,祈使語氣強度越高,禮貌度越低,反之,祈使語氣強度越低,禮貌度越高。通常情況下,在祈使表達句中,使用語氣詞比不使用語氣詞的祈使強度要低,相對禮貌成度要高一些。例如:
(4)槍口戳了戳他的肋骨,緊跟著一聲:“別出聲,走!”
(5)知覺說完了話,便來挽知圓的手,說聲:“走吧!”知圓沒了法子,只得和他一同告別。
例(4)中的“走”是士兵對“他”說的,有強迫威脅的意味,沒有使用語氣詞,話語的禮貌度很低。例(5)中的“走吧!”使用了語氣詞“吧”,語氣舒緩,比較禮貌,使“知圓”無法拒絕。。
其次,用疑問形式表達祈使時,其祈使強度一般比肯定形式要弱,禮貌度要高一些。用疑問句來表達祈使,疑問句內(nèi)部也有差異,大體上是疑問度越高,祈使語氣強度則越弱,禮貌度反而越高。不同問句的疑問度不同,末尾為“吧”的問句疑問度最弱,其次是含有“好不好”這種形式的疊加問句,再次是否定是非問句,疑問度最強的是肯定是非問句和正反問句。例如:
(6)你跟我們一起去吧?
(7)你拉爺爺去好不好?
(8)四奶奶還不吃飯去嗎?天可真不早啦!
(9)“有晾涼了的綠豆湯,喝不喝?”她的語氣滿含著歉意,倒好象是她自己作了什么。
(10)他坐了好一陣,然后問道:“您能給打聽打聽嗎?”
例(6)是末尾為語氣詞“吧”的問句,疑問度較小,禮貌度不高;例(7)是疊加問句,疑問度也較小,禮貌度也不高;例(8),“四奶奶還不吃飯去嗎?”是否定是非問句,因為是對長輩說話,用了比較禮貌的方式;例(9),“喝不喝?”正反問句,是“她”覺得事情不對頭,希望用問話的方式緩解一下,疑問度較高,禮貌度也較高;例(10),因為是求別人幫忙,“他”用了肯定是非問句“您能給打聽打聽嗎?”,疑問度較高,禮貌度也較高。
此外,祈使的直接度也與禮貌程度相關(guān),直接度越高,禮貌度越低,反之,直接程度越低,禮貌度就越高。例如:
(11)這時候,天佑太太在屋里低聲的叫瑞宣:“老大,你攙我一把兒,我站不起來啦!”
(12)孩子對爸爸說:“爸,我們班同學(xué)都有手機了?!?/p>
例(11),是天佑太太對兒子說的,而且祈使的事情很小,所以無需很禮貌的表達,“你攙我一把兒”是直接祈使;例(12),“我們班同學(xué)都有手機了?!北砻嫔峡词且粋€陳述句,實際上是孩子希望爸爸給他買手機但又不敢明說,這種間接祈使言語行為的禮貌程度較高。
當然,影響禮貌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主觀性成分的有無、說話的語氣和語調(diào)等。例如:
(13)你最好給潤葉尋個一般干部家庭。
例(13)中用了“最好”這種表示說話人主觀意愿的成分,比說成“你給潤葉尋個一般干部家庭”的禮貌程度也明顯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