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永輝
鈐印,蓋章,這是完成一幅畫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中國傳統上用鈐蓋印章來表示守信和責任。在畫作上鈐印,除表明這是畫家作品的信證之外,還具有鑒定作用和審美情趣。棉白的宣紙或柔軟的絹帛上,墨色濃淡的間隙中,鈐蓋上精美的朱紅色印章,它均衡著畫面的構圖,豐富了畫面的效果。只有這樣,一幅畫作才是完美完整的。
印,始于商周,盛于秦漢,是證信之物。隋唐印章鈐蓋在畫作之上,是鑒賞認定的證明。北宋起,蘇東坡等文人兼擅數藝,把藏作者名于樹根石隙間,變?yōu)轭}字加款,作詩詞于畫上,平添了文學的氣氛,又調整了畫面的結構布局。自元代始,畫家才真正把印章引入到繪畫創(chuàng)作中來,從而形成中國畫詩、書、畫、印為一體的特色。印章自此具有了審美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藝術品性。
每個國畫家常有數枚印章。它們在畫面上有不同的作用和藝術效果。就印章而言:字可分陽文章(朱紋)和陰文章(白紋);從印章在畫面上的位置而論,有引首印、具名印和壓角印之分;自印章內容上又有姓名字號齋室章(名?。娋湔拢ㄩe章)和鑒藏章之別。名號章用在題款處,白文者多,有時加蓋齋號印,兩方“名印”通常是一白一朱,相得益彰。閑章,為畫家寄情抒懷明志之印章,鈐蓋在起首、壓角處。印形可圓可方,或橢圓形或葫蘆狀,不無定式??偟膩碚f,印章的鈐蓋使用是根據畫面的構成和平衡來決定,使用得當可起到錦上添花,畫龍點睛之妙。
鑒藏章多為后世珍藏者鈐記。是收藏鑒定者在他人作品上加蓋自己的收藏印章。著名的有乾隆御覽之寶、文淵閣寶、三希堂發(fā)帖、云朵藏畫等皇家或名人名店的收藏之印。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上的印章均為鑒藏章,除過辨真?zhèn)沃馑沧C明了此畫作的傳承有序。
在畫面上提款、鈐印,是中國畫獨具個性的表現手法。它不僅能起到點題說明的作用,而且豐富了畫作的意境和文學含量,抒發(fā)作者的情懷以及藝術主張,引發(fā)觀賞者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