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乾隆三十六年(1771)離開祖國近百年的土爾扈特又再一次回到祖國的懷抱。在明末出走,百年后,又在其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東歸。土爾扈特的回歸歷史地位不言自喻。本文將從多個角度來探討土爾扈特東歸的原因。
關鍵詞:土爾扈特;回歸;原因
作者簡介:楊倩敏(1990-),女,河南省三門峽市人,黑龍江大學研究生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史。
[中圖分類號]:K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32--01
一、俄羅斯方面
(1)政治壓榨
俄羅斯在土爾扈特人改國籍交質子的要求被拒后,改為利用土爾扈特騎兵,幫俄進行對外戰(zhàn)爭。俄希望能在戰(zhàn)爭中逐漸消磨土爾扈特的力量,直至其滅族。以1767年的俄土戰(zhàn)爭為例,1767年俄土戰(zhàn)爭爆發(fā),沙皇征調大批的土爾扈特人參戰(zhàn),戰(zhàn)爭初始俄羅斯便遭受巨創(chuàng),土爾扈特更是損失慘重。此外,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沙俄不斷在土爾扈特聚居地外圍加強軍事部署,對土爾扈特形成包圍的態(tài)勢。在內部,分化其部族,拉攏親俄的上層貴族,建立傀儡政權,以取代渥巴錫,最終實現(xiàn)控制土爾扈特的目的。
(2)宗教迫害
土爾扈特原屬于瓦剌的一支。初始,土爾扈特人信奉原始宗教,隨著土爾扈特的發(fā)展,逐漸開始信奉景教、祅教等。隨著忽必烈統(tǒng)一中國,藏傳佛教開始盛行,成為土爾扈特人主體信奉的宗教。沙俄信奉東正教,為了瓦解土爾扈特和宗教傳播,東正教開始不斷地在土爾扈特中滲透,對于上層貴族東正教主要以政治利益誘惑,使得一批土爾扈特貴族棄藏傳佛教轉信東正教,對于下層老百姓則以經(jīng)濟為餌。而大批人宗教信仰的改變極大地危害了土爾扈特汗的統(tǒng)治。
二、清朝方面
(1)與清朝不間斷的聯(lián)系
土爾扈特部與清朝的聯(lián)系在這百年間也沒有間斷。西遷的土爾扈特部從沒間斷與其他厄魯特部的聯(lián)系,且這種聯(lián)系還在不斷加強。清崇德五年(1640)土爾扈特部和鄂爾勒克出席了在塔爾巴哈臺舉行封建領主大會。1643年,土爾扈特又參加了準噶爾對哈薩克的戰(zhàn)爭。
除與蒙古各部聯(lián)系外,土爾扈特還與清朝政府聯(lián)系。順治三年(1646),土爾扈特隨和碩特部固始汗向清進表。9年后,土爾扈特派遣人員向清朝貢,直接建立聯(lián)系。尤其在阿玉奇為汗時期,土爾扈特與清“表貢不絕”。[1]清與土爾扈特間的聯(lián)系不是單方面的。為了加強與土爾扈特的聯(lián)系,也為了聯(lián)合土爾扈特共同對付準噶爾,康熙派遣內閣侍讀圖里琛等人出使土爾扈特。[2]
(2)準格爾部的平定
明崇禎時期,因準格爾部興起,迫使土爾扈特部西遷以尋求穩(wěn)定的身存環(huán)境。在這一時期,不論是康熙還是雍正都無力將準噶爾一舉殲滅。這也導致土爾扈特部在此時無力東歸。[3]直至乾隆二十年(1775),清再次出兵準噶爾,并在格登山戰(zhàn)役中大獲全勝,至此準噶爾汗國滅亡。[4]而后,準噶爾阿睦爾撒納再次反叛。于是,乾隆二十二年,清再次出兵平叛,此次,清對準噶爾實行“全行剿滅”“無遺育逸種子故土”的平叛政策。至此,準噶爾徹底平定。準噶爾平定,東歸道路得以恢復,這都為土爾扈特東歸提供了客觀條件。
三、土爾扈特方面
(1)經(jīng)濟問題
經(jīng)濟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不容置疑。為了躲避戰(zhàn)爭,尋找更豐美的草場,也為了能夠正常的進行生產,土爾扈特選擇西遷。此時伏爾加流域經(jīng)濟開發(fā),葡萄園等的建立,以及俄羅斯推行新的土地政策都使得伏爾加流域的大批牧場變?yōu)檗r場。這時候沙俄開始對土爾扈特人實行“征兵減稅”的政策。[5]為了“減稅”,大量土爾扈特青年不得不為了生存參加戰(zhàn)爭。沙俄的這一政策致使大量的人口死于戰(zhàn)爭,土爾扈特實力下降,而沙俄又背信棄義,拒不履行當初的減稅政策。這一切讓土爾扈特陷入到了巨大的危機當中。窮則思變,恰逢此時,準噶爾舊地大面積草場的空置激勵著土爾扈特人東歸。
(2)民族向心力和文化的認同
筆者認為只有民族向心力和文化的認同才激勵著土爾扈特人東歸。土爾扈特是瓦剌的后裔,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成員之一。[6]土爾扈特西遷后,依舊認為自己是清的一員,百年來,不斷向清朝貢,到西藏熬茶禮佛。拒絕接受沙俄的改籍要求,始終認為自己的西遷只是游牧地的遷徙,而非民族的離開。[7]。土爾扈特人始終認為自己是華夏子孫。且在其東歸之后所進貢的漢篆封爵玉印也側面的反映了其的祖國認同感。其保存的明朝漢篆封爵玉印,是祖國中央王朝的象征,是對他們身份的認定。這均無不彰顯著土爾扈特人的民族認同感。
總結:
土爾扈特的東歸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俄羅斯的政治與宗教迫害、清朝的認同以及不間斷的聯(lián)系、準噶爾部的平定、土爾扈特內部的經(jīng)濟問題以及民族的向心力和文化認同感最終促使土爾扈特人起兵東歸。
參考文獻:
[1]藩部傳六:土爾扈特屬[A].清史稿:卷523[M].
[2]加斯東·加恩.彼得大帝時期的俄中關系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3]魏源.圣武記(卷四)[M].乾隆蕩平準部記.成都學道街志古堂詳???第10頁.
[4]魏源.圣武記(卷四)[M].乾隆蕩平準部記.成都學道街志古堂詳校刊本.第10頁.
[5]何秋濤.朔方備乘(卷三十八)[M].土爾扈特歸附始末.咸豐年間刻本.第4冊.第8頁.
[6]馬大正.土爾扈特蒙古東返入戶數(shù)考析.第86頁[J].歷史檔案.1983.
[7]圖里琛.異域錄[M]商務印書館 1936 第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