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步塵
2016年11月11日,中國的“光棍節(jié)”。這一天,有兩條消息引發(fā)公眾廣泛關注:一、阿里系單日交易額高達1207億元,超2015年近300億元;二、董明珠被免格力集團董事長、總裁、法人代表職務。
蹊蹺免職的兩大疑團
對此,珠海市國資委解釋,上市公司和所屬集團的董事長一般是不能兼任的,目前國資委是在慢慢理順這個關系,是正常的人事調(diào)整。但是種種跡象表明,事情可能不是大家想象得那么簡單。
背后有兩大疑問:
疑問一:早在10月18日珠海市國資委已下發(fā)免職通知,這樣一個重大人事變動,為何格力電器遲遲不發(fā)布公告?直至20多天之后的11月11日才被媒體通過非官方途徑獲知公布于眾,這算不算上市公司重大信息發(fā)布存在紕漏?
疑問二:珠海市國資委此時免去董明珠擔任的格力集團所有職務,放在格力電器當前背景之下看,難免讓人生疑:這是一樁正常的人事調(diào)整嗎?背后有無官方更深層用意?
有媒體援引董明珠本人的回應稱,“這是正常的人事調(diào)整,不需要作出回應”。問題在于,“不需要作出回應”不等于必須壓住通知不對外公布。再說,既然是“正常的人事調(diào)整”,為何格力電器既不通過上市公司發(fā)布公告,亦不通過其他官方途徑對外公布?直至20多天后被媒體通過非正常渠道獲知,格力電器及董明珠本人才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并急急忙忙作出所謂的“澄清”。這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蹊蹺。
珠海國資委暗度陳倉?
我們傾向認為,這是珠海市國資委在為2018年格力電器董事會換屆選舉提前進行人事布局。多數(shù)人看來,雖然董明珠一貫高調(diào)的風格并未改變,但其領導下的格力電器在過去四年的業(yè)績表現(xiàn)的確不能令人滿意,甚至可以說讓人失望。
2015年,格力電器業(yè)績大幅下滑,營收猛降至1000億元以內(nèi),雖有“天災”的成分,更有“人禍”的因素。2016年,董明珠宣布收購珠海銀隆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想法剛一提出即遭各界質(zhì)疑,以至于臨時股東大會就收購及融資方案進行表決時,中小股東聯(lián)手投資機構否決。
2014年之前的格力電器,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家電第一股”,而今,從“營收”到“營收增長率”,從“凈利”到“凈利增長率”,再到“流動資金”“總市值”“每股收益”等主要指標均被美的集團超越。甚至“營收”一項指標,也已被青島海爾超越,從中國家電第一股跌落為中國家電老三,這一滑坡,格力電器只用了不足三年時間。
董明珠主導格力電器這四年,珠海市國資委作為大股東居然在格力電器無一席之地,大股東的意志完全體現(xiàn)不出來,這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2012年,珠海市國資委曾給格力集團派去一名總裁周少強,并提名其擔任格力電器董事,有意思的是,該人士在股東大會選舉中意外落選。大股東珠海市國資委在格力電器竟然一個董事席位都沒爭取到,真是咄咄怪事。
更有趣的是,隨后該總裁因為和幾個“朋友”喝洋酒被人傳至網(wǎng)上,結果總裁職務也丟了。
2018年,格力電器董事會將再次換屆選舉,誰主導格力電器將直接關乎格力電器的未來。目前格力電器的形勢與2012年之前有巨大的反差,不免讓人擔心:未來格力能否持續(xù)發(fā)展?
作為大股東的珠海國資委,有必要提前進行人士層面的布局,以免再次出現(xiàn)2012年那種被動狀況。這實際上意味著,不久珠海市國資委就會給格力集團派去新的董事長、總裁。而這個新的董事長、總裁很有可能被推舉為2018年格力電器董事會換屆選舉的董事人選,與董明珠一起競選董事長、總裁職位。
珠海市國資委顯然汲取了此前的教訓——因為進入格力集團時間太短,前總裁周少強既無業(yè)績亦無人脈,最終落選。提前兩年布局人選,有益于該人選在下屆選舉中爭取一個好的結果。
和華為、海爾實施輪值CEO方式不同,已屆花甲之年的董明珠至今并無接班人的實質(zhì)性安排。這意味著下屆董事會換屆選舉,只能投董明珠的票,別無選擇,這就是董為什么敢自信地說“我2018年之前不會退休”的原因。
珠海市國資委提前進行人事布局,假如投票人認為董明珠不值得繼續(xù)支持的時候,至少他們還有別的人選可供選擇。
就在10月底,格力電器股東大會否決董明珠主導的26項議案中的15項,最終導致收購珠海銀隆整體方案未獲通過,已折射出中小股東乃至部分機構對董明珠的態(tài)度,而四年前,正是他們將董明珠扶上了格力電器董事長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