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琪
人文山水,是一個地方的自然、歷史、風土的渾沌交融,再經(jīng)過歷史的開拓繼承和傳遞升華而成的。天地自然不會輕易消逝,所流傳下來的名勝古跡就是人文山水的具象。歷朝歷代的文人們在面對人文山水時,會由衷抒發(fā)心中慨嘆,緬懷先人。如先有屈子行吟澤畔,懷著報國無門的滿腔悲憤投身汨羅江;后有賈誼謫遷長沙任太守,睹物思人,一篇《吊屈原賦》,影響深遠綿長;再有太史公走訪長沙探尋古跡,“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這就是人文山水的開拓和繼承。
在這一過程中,汨羅江承載著屈原的愛國苦情,人們頌揚屈原的忠貞,一代代傳誦著他的故事。后代的賈誼與司馬遷拜訪這處人文山水,在感念屈原的同時,內(nèi)心的情感得到了升華和發(fā)展。當某一處自然景觀成為人的情感與精神的承載體時,那一處景觀也便具有了那個時代的人文意義,它所反映的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時代;當人文山水升格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和靈魂時,無論歷史滄桑,還是世事變遷,都抹不去這些痕跡,即使被人為抹去了,但還是會在人們心里繼承和發(fā)展。
行走在這樣的地方,會感悟的人們首先會敬畏于自然的深遠亙古,同時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滄桑,沉淀下浮躁的心緒,捕捉到絲絲升華精神的情感。只有會感悟的人才會感念文化,才會思考埋藏在時光深處的秘密。因此,若是去到莫高窟,將會看見一代代藝術(shù)家身披榮光向你走來,每一個藝術(shù)家后面牽連著一個時代,帶出一段場景。你會在激動欣喜中感受到生命的狂歡;你會驚羨于它的容納百代、生生不息;你會感動于它展現(xiàn)出的歷史演變與民族心理的景深;你更會自豪我們是飛天的后人。若是去到四川都江堰,你會由衷感嘆中國人的創(chuàng)造力,驚嘆它兩千多年的生命力;你會感動于李冰父子兢兢業(yè)業(yè)、克己奉公的偉大精魂;你更會為中國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感悟而激動。一場人文山水之旅,如果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感受,甚至對于生活的精神品格形成有促進作用,這就是人文山水的力量,更是它所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
現(xiàn)代人在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以及多元而復(fù)雜的各種誘惑下,總是顯得那么浮躁和膚淺,因此現(xiàn)代人更不應(yīng)忽視人文山水的內(nèi)涵,不能曲解它的價值。當然不同的人徜徉其中的收獲是不同的。或許是一份情感的升華,如劉禹錫在西塞山懷古發(fā)出的“山形依舊枕寒流”的慨嘆,李白“鳳去臺空江自流”的嘆息;或許是一份思考,如文人作家余秋雨于旅行中感悟中國文化與中國文人的性格組成,建筑大師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跋涉山水古跡之間,考量中國古代建筑的構(gòu)成;或許是一種精神的喚醒,如我們登上萬里長城當好漢的沖勁,面對道士塔時的憤慨……或許不是這些,又或許都是。但是,不管我們獲得了什么,從人文山水中回來的一定會是更清醒的自己和更清醒的人生。
當我們到達某一處山水,帶著的不應(yīng)僅僅是對外面世界的憧憬,更要帶上一顆有悟性的心,體味人文山水的歷史,且守望未曾消逝的文化。
人文山水情,是幾千年來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承的載體。無論你想與不想,感悟還是漠然,領(lǐng)會還是麻木,作為中國文化的傳承者,都應(yīng)做個有心人,懷著一顆感恩而虔誠的心徜徉流連于人文山水中。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中學高二(18)班(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