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 丹
星座文化史隨筆系列之三 艾因馬爾特其人其天球圖(上)
□ 陳 丹
丟勒星圖之北天球圖丟勒星圖為德國文藝復興繪畫大師丟勒所作,發(fā)表于1515年,共2幅,即北天球圖和南天球圖,是文藝復興以來的古典星圖之祖,也是天球圖之祖。古典星圖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把全天描繪成圓形的天球圖(planisphere);另一類是以精密的恒星觀測為基礎,把全天分為若干天區(qū)來繪制,正確表示星星的位置的星圖(atlas)。早期的古典星圖都是天球圖,這種星圖,美麗、動人、藝術性強,但實用性不大,主要起裝飾作用。天球圖的繪制者不僅是天文學家,更包括藝術家、地圖繪制者(即cartographers,也稱繪圖師)等。
提起天球圖,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丟勒星圖、阿匹阿努斯星圖或塞拉利烏斯星圖等這些頂級天球圖,其實我們這次所要介紹的艾因馬爾特天球圖并不令人感到陌生,古典星圖的同好們一定在西文或日文的星座圖書中見到過。筆者在1994年編譯《西洋古典星圖巡禮》(刊載于《天文館研究》1994刊)之時也曾巡視過它。只是日子久遠,幾近忘卻。最近我又徜徉于南天球星空,艾因馬爾特天球圖重新浮現(xiàn)在我眼前,引起我的探究之心,幾經(jīng)搜索,不僅多知其星圖,更多知其作星圖的人。
奧爾格·克里斯托弗·艾因馬爾特(Georg Christoph Eimmart,the younger,1638~1705年),又稱小艾因馬爾特,因為他與他父親老艾因馬爾特(Georg Christoph Eimmart ,the Elder,1603~1658年)同名。他出生于藝術世家,老艾因馬爾特是雷根斯堡(Regensburg)的有名雕刻師,他一心要把兒子培養(yǎng)成為雕刻家和以肖像、風景、靜物和歷史為題材的繪畫師。
1654年至1658年艾因馬爾特先在耶拿大學(University of Jena)求學,在數(shù)學教授、天文學家和哲學家埃哈德·魏格(Erhard Weigel,1625~1699年)門下主修數(shù)學,并與魏格結成終身的友誼。
艾因馬爾特肖像銅版雕刻畫德國雕刻家Georg Schweigger(1613~1690年) 作。
2007年紐倫堡天文學會在紐倫堡天文臺舊址設立艾因馬爾特紀念柱,表彰其天文貢獻。
1658年艾因馬爾特的父親去世,他與妹妹由雷根斯堡遷居紐倫堡(Nuremberg),在這里遇到了此時已是著名雕刻家,并經(jīng)營一家小型藝術品出版公司的出版商雅各布·馮·山德拉特(Jacob von Sandrart,1630~1708年),艾因馬爾特希望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工作,并也成為雕刻家,他獲得了成功。他為山德拉特制作了一些有關廢墟、建筑物和花瓶與人物裝飾的銅版畫,逐漸成為比較有名氣的雕刻師。
紐倫堡艾因馬爾特天文臺此圖是從紐倫堡的天文學家多貝瑪亞的北天球圖四角余白插圖中截取出來的。1742年他的《天圖冊》 (Atlas Coelestis) 出版,北、南天球圖就是此書的兩幅圖,它們的四角余白繪有歐洲天文臺。由此圖可以看出:此天文臺的設備主要是象限儀之類,應該是望遠鏡以前時代的天文臺。
艾因馬爾特參與了一項偉大的工作,即創(chuàng)立紐倫堡美術學院。1662年銅版雕刻家兼藝術品經(jīng)銷商山德拉特,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兼雕刻家艾因馬爾特,畫家兼建筑師Elias von Goedeler和市議員Joachim Nutzel在紐倫堡成立了一個繪畫學院,它標志著德語區(qū)第一個藝術學院的成立。繪畫學院的第一次“開課”是在山德拉特家中,“學生”中有藝術家,也有對藝術感興趣的門外漢,在這兒他們一起討論藝術。一些年后,紐倫堡市接管了這家私人藝術學院,并委托山德拉特來接任管理。因此,山德拉特是紐倫堡美術學院的第一任院長,而艾因馬爾特則是第二任院長,從1699年至他去世前的1704年。
艾因馬爾特利用他的藝術活動所賺得的金錢,創(chuàng)立了一個私人天文臺,1678年秋在紐倫堡城堡之北門(Vestnertorbastei) 建成。但是1688年他不得不關閉了他的天文臺,這是鑒于如下的風險考慮,即法國將在九年戰(zhàn)爭中摧毀法蘭克鄉(xiāng)村和將城堡用于原有的戰(zhàn)爭目的。不過,他在次年又重新恢復了天文臺。一直到17世紀末,這個天文臺都是德國唯一的主要天文臺。
艾因馬爾特的銅版雕刻畫:紐倫堡的射擊場。艾因馬爾特的藝術活動積累了財富,為建立天文臺奠定了物質(zhì)基礎。
艾因馬爾特的藝術畫:坐在云端之上指看天球儀的男人。
艾因馬爾特的女兒瑪麗亞·克拉拉·艾因馬爾特(Maria Clara Eimmart,1676~1707年)是其父母唯一幸存的孩子(有一哥哥,出生后僅3個月就夭折了)。她與此天文臺有不解之緣,天文臺建成之時,她僅2歲,1689年4月重新啟用的天文臺進行的最新的一次觀測活動是觀測日食,不久即逢瑪麗亞·克拉拉13歲生日,從此她在天文臺協(xié)助父親工作,直至最終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天文觀測者。由于家學淵源,瑪麗亞·克拉拉不僅是天文學家,更是紐倫堡的藝術家和雕刻師。她為我們留下了250幅月亮素描圖,這是她在天文臺由1693年至1699年的觀測記錄。她還觀測了1706年5月12日的日全食,繪制了2幅觀測素描圖,但是沒有流傳下來。瑪麗亞·克拉拉的月亮觀測素描,與他父親的豐富的遺著,被送往圣彼得堡的俄羅斯國家圖書館,目前為博洛尼亞的天文臺所收藏。1706年1月,瑪麗亞·克拉拉與天文學家約翰·海因里?!つ吕眨↗ohann Heinrich Muller,1671~1731年)結婚,次年不幸死于分娩。
艾因馬爾特去世之后,天文臺為紐倫堡市所收購,委托約翰·海因里?!つ吕展芾?,之后由紐倫堡的天文學家約翰·加布里埃爾·多貝瑪亞(Johann Gabriel Doppelmayr,1677~1750年,就是大名鼎鼎的多貝瑪亞星圖的作者)接任。再之后是喬治·莫里茨·洛魏茲(Georg Moritz Lowitz,1722~1774年),在他任內(nèi),設備于1751年腐爛,新的建設計劃未得到紐倫堡的財政支持。天文臺衰敗了。
原創(chuàng)版的艾因馬爾特天球圖
艾因馬爾特天文臺所做出的觀測值不過達到100年前第谷·布拉赫已經(jīng)做到的精度,但是艾因馬爾特喜歡它,他的年輕助手在天文臺做出了堅實的天文觀測報告,后來在天文學和地理學方面成就了相當大的貢獻。此外,每有特殊天象,艾因馬爾特就將天文臺向公眾開放,故艾因馬爾特天文臺可稱之為紐倫堡的公眾天文臺。如果這不是全球的首次,那么也是紐倫堡的首次。
艾因馬爾特為我們留下了星圖、月球圖、日食觀測記錄、天球儀、地球儀、地圖集等等,還有大量的銅版雕刻藝術品。他于1699年被選為巴黎科學院院士,1701年經(jīng)數(shù)學家萊布尼茨的提議,成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1800年德國著名天文學家約翰·希羅尼穆斯·施羅特(Johann Hieronymus Schroeter)將月面的一個環(huán)形山命名為艾因馬爾特環(huán)形山。
艾因馬爾特,是藝術家,更是天文學家和教育家,這便是我此番探究的體會。
(責任編輯 張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