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德媒:中國人似乎對微信這款“超級App”著了魔!
微信成癮,手機軟件幾乎占據(jù)了全部生活。
上海坐地鐵的人們沒坐過站真是個奇跡:乘客們無一例外全神貫注低頭盯著智能手機屏幕。中國人似乎對這款“超級App”著了魔。
《紐約時報》評論說,微信是智能手機應用中的瑞士軍刀。它集WhatsApp、Skype、臉譜、優(yōu)步、亞馬遜等的功能于一身:免現(xiàn)金支付、處理銀行事務、網(wǎng)購、打車、繳納水電費、預約醫(yī)生、買電影票……劉?。ㄒ簦┦且患译娚唐髽I(yè)創(chuàng)始人,他說,微信的成功秘訣就是迎合了“中國人的從眾心理”。
微信以一種奇怪的消費方式逐漸主導中國人的生活:餐館里一對情侶在浪漫燭光下用餐。兩人的手指都在手機上按動,相互看都不看對方。霏霏(音)常遇到這種情況,這名來自上海的營銷經(jīng)理說,“即使朋友見面,大家也離不開微信。談話陷入僵局或感覺乏味時,就會刷手機。”37歲的她自稱微信上癮,“我不清楚每天會用多少次微信。每天起床,我睜開眼睛就會查微信,看看有沒有新信息。”
嘟、嘟……買杯咖啡可以刷微信二維碼,地鐵上打發(fā)時間就買些不實用的東西,順便把下周的牙醫(yī)約好……萬能的微信給中國人帶來便利,同時也對7億用戶的各種信息了如指掌。上海商人圖愛?。ㄒ簦┱f,“這畢竟是家商業(yè)公司,若不遵守數(shù)據(jù)保護,那么我們的生活就是透明的?!钡壳爸袊形淳瓦@個話題進行討論,因為大家實在沒空:正忙著刷微信呢!
2,社會。英媒:中國家長送幼兒進“CEO培訓班”
望子成龍也許會導致拔苗助長。
據(jù)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由于家長們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中國當下不少年僅3歲的幼童正在參加“CEO培訓課程”。
據(jù)北京一家提供相關課程的早教機構的網(wǎng)站顯示,幼童將在“未來領導”課程中學到“辨別真假朋友”、“解決與朋友之間的沖突小技巧”等內容。這些“小領導”年齡在3-6歲不等。課程長達兩年,每周兩次課,每年學費約為3萬元。“我們教導孩子作為一個領導,在什么場合該如何表現(xiàn)?!币幻ぷ魅藛T稱。
廣州的家長則可以把孩子送到“Leederedu”學校參加“CEO培訓班”,每年的學費為5萬元。學校網(wǎng)站稱,每周兩次的課程有助于3-8歲的兒童開發(fā)“領導力”和“競爭力”。
中國東北沈陽的一家早教中心網(wǎng)站稱,它為新生兒至6個月大的嬰幼兒開設的“管理培訓”課程有助于增強嬰兒的“自信心”,它還為3歲以上的兒童開設了“CEO培訓班”以及針對低齡兒童的“總統(tǒng)董事班”等。
在中國,課外教育十分受歡迎。學期內的課外班在中國也很普遍。學生每天8點上學,有大量的家庭作業(yè),而輔導班對他們而言無疑加重了負擔。一些中國報道把這些“精英培訓學?!狈Q作“被美化了的保姆”,但這些機構還是大受中國家長的歡迎。
“但我真的懷疑這些課程能把孩子們教成未來領導人,因為這些孩子還太小了。3歲的小孩能干什么?我女兒連鞋怎么穿還不知道呢?!?/p>
3,社會。美媒:Papi醬帶來新鮮都市視角
這種形式吸引了中國的年輕白領。
美媒稱,姜逸磊是一個在自家起居室里抱怨減肥辛苦、父母嘮叨的鄰家女孩,她充滿活力,素面朝天,養(yǎng)了兩只貓。她也是中國人氣最高的網(wǎng)紅,人稱Papi醬。
據(jù)美國《紐約時報》網(wǎng)站報道,Papi醬在娛樂行業(yè)工作幾年以后回到中央戲劇學院讀了研究生,開始嘗試一些個性化元素:電子變音、連續(xù)發(fā)布、跳切。漸漸地她有了粉絲,直到去年11月的一天,她打趣上海女性在說話時夾雜英語單詞的視頻爆紅網(wǎng)絡。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她以其口若懸河的辛辣視頻在多個平臺積累了數(shù)千萬粉絲。Papi醬的首次直播——長達90分鐘漫無邊際的脫稿閑聊在一天內的觀看人次超過7400萬。
報道稱,Papi醬的觀眾以沿海城市二三十歲年輕人為主,在這些人看來,她帶來了在中國喜劇里極少見的新鮮都市視角。業(yè)內人士指出,以前中國的著名喜劇演員往往是鄉(xiāng)土氣息深厚的幽默,調侃的是種地、吃大蔥之類的事情,而Papi醬吸引的是白領,他們希望吐槽自己都39歲了還沒結婚該怎么辦等等。
這種突然竄紅反映了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尤其是對互聯(lián)網(wǎng)內容永不滿足的需求瞬息萬變。
4,文化?!都~約時報》:功夫熱在香港退場
學功夫曾是香港生活極重要的部分。
李小龍14歲時跟街頭地痞打架總是輸,于是開始學習功夫。那是1955年,當時香港有許許多多教各種流派功夫的武館。李在一名功夫大師指導下成為國際巨星,并通過電影將功夫介紹給全世界。幾十年后的今天,上演的卻是龍退場。
香港的功夫文化——塑造了外國人眼里這個城市的豪邁、異域形象——正在衰落。如今香港街頭變安全了,許多功夫電影里出現(xiàn)的黑幫犯下的謀殺案少了。另外,香港房子如今居世界最貴之列,武館難以承受高漲的房租。
研究香港武術史的麥勁生表示,“功夫是香港民眾文化和休閑生活重要部分”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以前,工作之余人們會去武館,在那里一起做飯、練功夫,直到夜里11點?!?/p>
隨著視頻游戲的興起以及如今年輕人覺得功夫不酷的觀念流行,習武人士擔心功夫的未來慘淡。69歲的梁挺教詠春拳已有50年。他說:“我小時候,學功夫的人很多,但現(xiàn)在不了……我覺得中國武術在海外反而比在本土更受歡迎。”據(jù)國際詠春總會統(tǒng)計,從前的學徒在超過65個國家開設了4000家分館,而在香港只有5家。九龍區(qū)的油麻地曾是香港的功夫中心,如今剩下的武館已屈指可數(shù)。
在香港,很多人現(xiàn)在只對玩手機感興趣。年輕人即便練武,也往往選擇泰拳和柔道。反倒是中國內地,出現(xiàn)功夫復興。政府將武術作為運動項目在學校推廣,以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