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力
從細微處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學、人文與文化,尋找視覺的驚奇與心靈的觸動。
前段時間因為九州旅游局的邀請,我特別制作了關于九州的一些內容在臺北演講,其中有一些問答個人覺得還是蠻有意思的?;蛟S大部分人去日本的首選是東京或是京都等比較知名的地方,對九州的認識比較少。所以這次,我選了一些這次演講的重點與大家分享。
Q1:在你過往的九州旅行中,對九州的初印象如何?(如:當?shù)鼐吧⑽锂a及在地的人)
自古以來九州就是知名的陶藝產地。受到中國、朝鮮與西洋文化的影響,即使是在同一個島上,九州各地的風貌也各不相同。北九州佐賀的陶鄉(xiāng)風情,博德的繁華景致,長崎的異國風情,湯布院與別府的溫泉風貌,熊本的市區(qū)電車與宏偉的熊本城,鹿兒島的庭園與玻璃工藝,這些都讓人印象深刻。
Q2:九州的文化風格與臺灣有相同之處嗎?
九州與臺灣都是受到許多文化沖擊與交融的地方,早期的中國、朝鮮、荷蘭、葡萄牙、美國等不同的文化都對九州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比如目前佐世保以漢堡等美式食物而聞名,長崎平戶的荷蘭語及華人文化的遺跡,西洋風的長崎蛋糕,類似臺灣卦包的角煮饅頭、南蠻料理等。臺灣也留下了非常多的外族建筑遺跡及特色美食,無論九州還是臺灣都非常具有觀光特色。
Q3:你覺得九州人有什么特質呢?令你印象最為深刻的人物及景致又是什么呢?
九州人很喜歡自稱為九州島男兒,并且以西鄉(xiāng)隆盛的形象深入人心,尤其九州人喝的酒是濃烈的燒酒,一杯杯飲盡的豪邁氣魄讓人心驚。每次到九州我們都會深入淳樸的陶鄉(xiāng)去搜集產地工藝品,鄉(xiāng)間的人們非常和善且熱情,完全不會排斥外國人的造訪。但每次到訪老是會被誤認為是韓國來的旅客,大概是因為韓國距離九州最近的地方僅有兩百公里,所以自古以來兩地來往都非常密切。
Q4:請推薦一兩個九州的景點或特產。
世界第一的民藝——小鹿田燒
這個相傳了三百年的民間工藝就位于九州日田的深山中,到了冬季經常是大雪封山的狀態(tài)。數(shù)百年來十余戶人家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直到1926年,以柳宗悅、河井寬次郎、濱田莊司為首的藝術家,在日本各地發(fā)起了民藝運動,將小鹿田推上了歷史舞臺,樸素的風貌成為了日本民藝的代表。日田具有嚴苛的自然環(huán)境,夏日酷暑、冬季嚴寒、山區(qū)多雨、濃霧繚繞,是盆地特有的內陸型氣候,再加上多條河川匯集而成的水鄉(xiāng)特色,自古即有小京都的美譽。日田的水、木材與陶器都是九州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產物。在制作小鹿田燒的皿山中,可以看到三百年前的生活與制陶方式,與現(xiàn)在的一樣——不因時代進步而改變做法,是非常讓人感動的堅持。小鹿田燒獨特的三家十窯體制,即父傳子、子傳孫,一代僅傳承一人,三百多年來一點一滴地把制陶技術傳承了下來。
日本三大茶陶之一的唐津燒
散發(fā)圓熟的土味與釉色。唐津過去是日本前往中國的主要港口,當時中國被稱為唐,所以才有唐津這個地名。日本自古就有一井戶二樂三唐津的說法,把唐津燒列為了三大茶陶之一。唐津燒的器物有著深邃的層次感,具有濃郁的禪味與自然的土味,可以說是行家才能懂的特殊器物類型。自古相傳的陶藝鑒賞要點為“一燒”、“二土”、“三工夫”,也就是日本所研究的“天”、“地”、“人”三要素。最重要的“燒”是來自上天所賜予的火焰的力量,如何駕馭火焰去做出獨一無二的陶藝景色,讓釉與土進行完美的融合,是陶藝工竭盡一生所研究的課題;“土”是來自大地數(shù)億年自然生成的礦物質,獨特的砂目土是構成唐津燒的最重要元素,可以從粗糙的質感去感受來自這個土地的氣味;“工夫”則是來自人為的不斷努力精進的技術,講求自然的茶陶,人為的刻意痕跡越少越好。所以,融合了天地人三要素的唐津燒,是我們認為的茶陶美學的極致。
有田&伊萬里
喜歡瓷器的,可以到有田和伊萬里這兩個地方,尤其是有田。有田有一條約兩公里的陶瓷街,除了一些古典花樣的陶瓷外,還可以找到很多新生代匠人的作品。并且陶瓷容易清洗,非常適合家庭使用,且繽紛的花樣豐富了視覺享受。在這里,由于大部分是工廠批量制作的,價格也比其他地方的陶器便宜很多。
除此之外,九州還有非常多的陶藝產地,多達33個,分布在福岡、佐賀、長崎、大分、熊本、宮崎等地?;蛟S下一次旅行,你也可以為自己策劃一場九州陶藝探訪之旅哦。